半岛聚焦|流行语大盘点:2024,你“接”了什么?

2024-12-13 08:40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87095) 扫描到手机

2024,你玩“抽象”了吗?你“接”了什么?

你或许不是“古希腊掌管时尚的神”,但也会用新鲜的热梗表达态度、记录生活。又或许,网络节奏太快,你是从流行语的发布中,才get了这些梗。

那咋了?松弛一点。

2024十大网络流行语

12月12日,上海《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最新发布2024十大网络流行语,入选的包括:

偷感(很重)

草台班子/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班味

那咋了

(就这么)水灵灵地XX

古希腊掌管XX的神

city/city不city

包XX的/包的

红温

搞抽象

2024十大流行语

每到年末,盘点流行语、回眸过往一年的“语文面孔”,成为人们回顾一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2月2日起,多家中外机构就这么水灵灵地发布了年度流行语、关键词。

老牌年度流行语发布机构——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社率先评选出的2024十大流行语为:

1.数智化

2.智能向善

3.未来产业

4.city不city

5.硬控

6.水灵灵地XXX

7.班味

8.松弛感

9.银发力量

10.小孩哥/小孩姐

“00后已成流行语的主要流传群体。”《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12月2日对青年报记者说。

黄安靖告诉青年报,他们评选十大流行语,始终坚持坚持语言的“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评价标准。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今年流行语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首先是智能时代已经来临。随着AI技术的突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人工智能语词的大量出现并广泛流行。如数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深度学习以及人工智能+工业制造、人工智能+生成设计、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金融等等。

同时,人工智能给社会治理和伦理等方面带来的隐患和风险,也引发广泛关注。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理念,成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良好发展生态的基石。“智能向善”成为世界超级流行语。

另外,黄安靖说,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社会关注焦点。00后是巴黎奥运会挑大梁的中坚力量,而他们面对压力甚至委屈时轻松自如、爽朗应对,展现出的阳光、自信同样赢得社会赞赏。这就是“松弛感”火遍全网的直接原因。如今,社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探索未知,孩子们得到了更多发挥潜能的机会。有“小孩哥”11岁能造“火箭”,有“小孩姐”14岁创下奥运纪录。他们年纪虽小,却拥有非凡才能,成年人自叹不如,便在“小孩”后加上“哥/姐”称呼他们。“小孩哥/小孩姐”便成为热词,广为传播。

在风起云涌的流行语浪潮中00后一代的崛起,在《咬文嚼字》的一份网络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这份针对十大流行语的网络调查,共收集了2500名读者样本。而参与者中,60.16%的是00后,90后占27%。也就是说,现在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成为流行语的真正的“弄潮儿”。他们不仅热切关注着流行语的发展,也是流行语的主要创作者。也是在这份调查中,00后最推崇的流行语是“抽象”,90后最推崇的是“偷感”。

小红书2024年度关键词——“抽象”

同一天,小红书综合社区内用户笔记、阅读量和评论互动等指标,发布了2024年度关键词——“抽象”。

“玩抽象”正从小众文化演变成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越来越多人在面对意外和困境时选择以轻松、反转的方式“一笑而过”。2024年在小红书与“抽象”相关的笔记超过1000万条。

哔哩哔哩(B站)2024年度弹幕——“接”

本周,哔哩哔哩(B站)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弹幕为“接”。2024年,B站用户累计发送“接”超576万次。

什么是“接”?年轻人用来指代迎接美好的事物,例如考试上岸、入职升职、表白成功、欧气爆棚,都可以发出“接”字弹幕,沾沾好运。

一方面,“接”字除了蕴含着普通意义上的恭喜,还有“把这件好事接到我身上”这一层意思;另一方面,“接”字的适用范围更广,宠物平安长寿、父母身体健康、财运滚滚来这些好事都可以用“接”来回应。

“脑腐”(brain rot)——最戳心年度词

要说哪个年度词最“戳心”,要数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选出的2024年度词——

“脑腐”(brain rot)。

“脑腐”的字面意思是“大脑腐化”或“大脑迟钝”,形容因过度沉迷于低质量网络内容而导致的精神疲惫或智力退化。

据说这一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54年首次出现在梭罗的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当时,梭罗批判社会对复杂思想的贬低,并写道:“当英国努力治愈马铃薯腐烂时,难道没有人想治愈那更加普遍且致命的‘脑腐’吗?”

牛津大学出版社专家发现,2023年至2024年期间,“脑腐”一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了230%,尤其在短视频平台上,#BrainRot的标签已被使用超过50万次,许多相关视频戏谑地呈现了年轻人的自嘲。牛津大学出版社认为,这个词的高频使用反映了人们对大量摄入低质量网络内容,尤其是社交媒体内容所产生影响的担忧。

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和信息过载的影响下,全世界人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都面临挑战。牛津语言部门总裁卡斯珀·格拉思沃尔表示,回顾过去20年的牛津年度词汇,可以看到社会对虚拟生活的日益关注,以及互联网文化如何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和语言中。“脑腐”反映了虚拟生活的一个潜在危险,这似乎是人类与科技文化对话的一个必然章节。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上观新闻、青年报、新华网、小红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