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青岛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将达90%

2024-12-13 14:05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77322) 扫描到手机

12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第一场在国际新闻中心举行,《青岛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政策同步发布,与会领导做了相关解读。据悉,到2025年,青岛将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建成标准的中医馆,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0%,社区医院面积提高到5000平米以上……这意味着,市民以后有小病可以就近解决,不用再去三甲医院“人挤人”了,全市医联体的上下联动、基层卫生部门软硬件的不断夯实,都将满足多数市民的基本看病需求。

据悉,上述文件从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强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17项重点措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柳忠旭做了相关解读。

在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方面,主要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布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统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转型管理、建设一体化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平台等5方面进行部署。建立健全以区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形成方便可及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县域内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达到65%以上;到2030年,街道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在强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方面,主要从建立优质资源下沉帮扶基层机制、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扩展基层慢病医防融合一体化服务等5方面重点推进。统筹建立城乡协同、以城带乡的梯次帮扶工作机制,自2024年起,每年下沉支农人员不少于1000人;到2025年,一体化村卫生室产权公有率达到100%,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符合国家提升建设标准的中医馆,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医防融合流程改造,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0%,实现乡镇卫生院胸痛单元全覆盖。

在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方面,主要从盘活用好区域编制资源、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训)、建立乡村医生职业化转型机制等3方面重点加强。按照常住人口1-1.5‰的标准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与配备乡村医生,按照最高不超过服务人口1‰的标准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落实基层卫生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倾斜政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紧缺医学人才适当降低标准、简化形式,创新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团参加校园招聘。自2025年起,市、区市两级财政支持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到2025年底,全市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4人,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比例达到60%以上。

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保障机制方面,主要从落实基层卫生投入政策、探索建立“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补偿与绩效分配机制、提升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保障待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水平等4方面强化保障。自2025年起,乡村医生基本药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6000元,以区(市)为单位为本区域内村卫生室购买医疗责任险;试点推进基层日间病房服务模式,逐步将常见病、多发病纳入DRG基层病组(种)范围,2025年底前实现DRG基层病组不少于20个。 

随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充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汪运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许万春回答记者提问。 

Q1 

中国报道记者:2020-2023年省市开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我市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制定了新的措施,请问我市在提升基层机构服务能力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张充力:近几年,我市组织完成了第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并于今年启动了新一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在具体工作中,我市坚持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逐步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问题,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服务差距。

一是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建立城市医院梯次帮扶工作机制,采取“组团式”“专业集成式”“挂职式”“巡诊式”综合帮扶措施提升基层能力,目前已选派1019名医护人员常态化进驻帮扶县乡村三级机构。

二是推进基层机构提档升级,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国家推荐标准达标建设,同时,支持引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社区医院,目前,95家已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建成47家社区医院和18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本年度,改造提升的769家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五有三提升”。

三是推进数智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依托医联体建设覆盖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建设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实现基层特别是一体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搭建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信息平台,以老年人和慢病人群为重点,实现居民签约、履约、评价全程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从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统筹发力、一体化推进,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在城市层面:

一是优化布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以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社区医院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家庭医生服务点为补充的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原则上以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街道在设有1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可增设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群众需求和工作实际,逐步在城市小区设置家庭医生服务点。同时,统筹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用房配套建设,并无偿移交区(市)政府管理和使用。

二是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社区医院标准建设。依托医联体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科、康复、医养结合等特色专科建设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配备智慧随访、康复理疗等设备,推进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体化业务管理。

在乡村层面:

一是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每个镇(街道)至少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离主城区位置偏远、人口较多的镇(街道),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拓展提升服务辐射能力。提高卫生院建设和装备标准,推进CT等设备“应配尽配”。支持发展特色专科,重点建设中医、儿科、康复、医养结合、疼痛等特色专科卫生院,努力满足群众特色服务需求。

二是夯实村级医疗服务网底。统筹规划以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和村卫生室服务点为补充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一体化村卫生室“五有三提升”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心村卫生室,新建房屋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配备智慧化随访、康复理疗、具有远程功能的心电图机等必需设备。

三是加强乡村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推进基层胸痛、卒中救治单元建设,镇(街道)配齐救护车及急救设施设备,建立上下联动的急救应急处置机制。支持中心村卫生室配齐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开展乡村医生急救技能培训全覆盖,提升基层急危重症早期识别、救治与向上转诊能力。

Q2

齐鲁法制网记者:请问青岛市在优化中医药服务网络,构建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汪运富:市卫生健康委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医药国字号“双改革”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将中医药融入所有健康服务,打造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专科专病诊疗中心落户青岛。启动实施做强做大青岛市中医医院项目,打造2个区域中医医疗副中心和4个区域中医医疗次中心,淬炼4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二是夯实中医药服务根基。全市建成170个国医馆、61个精品国医馆、150 个中医特色村卫生室。100%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63%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是织密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市建成中医医院52所(其中,三甲医院4所),数量居全省首位。恢复重建胶州市中医医院,实现县域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实现公立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全覆盖。

四是增强中医药服务动力。青岛市中医医院全面托管平度市中医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全面托管莱西市中医医院,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推进薄弱县市中医水平提质升级。成立237个市级中医专家组成的赴基层巡诊团,筑牢中医药服务网底。

五是强化智慧中医药服务。在国内率先试点开展“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中医体质辨识免费网络自测,在省内率先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让群众看中医更方便。建成5个智慧共享中药房,助力群众“放心用中药”。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一是推动政府办中医医院新建和改扩建。实施政府办中医医院硬件提质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城阳区等6个区市政府办中医医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21.6亿元,预计新增建筑面积117.26万平方米、床位6300张。

二是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强化全链条一体化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推动送汤药上门服务市域范围全覆盖。强化中药质量管理,建立5个中药炮制基地、10个国药坊,满足群众个性化中药药事服务需求。

三是提升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支持政府办区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共)体,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镇(街)、辐射村居,覆盖人口原则上不低于县域人口的30%。强化基层中医特色诊疗设备配备,推动“镇街有国医馆”“村居有中医阁”建设,打造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Q3

青岛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在招聘、培养基层卫生人才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许万春: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作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卫生人才引进服务环境,基层卫生人员数量和质量得到双提升。

一是全面落实基层人才招聘倾斜政策,2024年完成了73名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录进编,位居全省前列,组织选派31名2024届公费医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二是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进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目前已联合培养144人,鼓励在岗乡村医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目前全市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乡村医生占比达到56.1%。

三是建立健全乡村医生保障政策,为乡村医生交纳“五险一金”,落实老年乡医生活补助,基本药物补助每人每年提高到1.6万元。

四是分批次评选了150名“岛城基层名医”,引导优秀医师到基层执业,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保持稳定向上。

下一步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盘活用好区域编制资源。按照常住人口1-1.5‰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最高不超过服务人口1‰的标准进行编制核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低于编制总额的90%。

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机制,指导区市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校园招聘或开展基层专场校园招聘。全面落实基层卫生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倾斜政策。深入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和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聘首席全科医师和首席公卫医师。强化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鼓励区市积极引进全科医师实用型人才。

三是建立乡村医生职业化转型机制。按照常住人口1-1.5‰配备乡村医生,全面实施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组织开展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依托省内医学院校,试点推进在岗乡村医生提升学历层次。村卫生室功能设置应与其人员医师化程度相匹配,执业(助理)医师在村(社区)卫生室执业期间,执业范围可直接加注全科医学专业。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