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多地官宣,取消公摊!购房成本会降吗?业内人士解读
今天(12月19日)上午
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相关话题
登上微博、百度热搜第一
12月12日,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衡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全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衡阳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
根据通知,套内建筑面积即专有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12月1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件提出,落实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关政策,取消商品房销售价格限价机制。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
今年以来,从地方政府到开发商,都在用不同方式取消公摊。零公摊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多地明确“取消公摊面积”
在部分二三线城市,一批标榜“零公摊”“得房率超100%”项目正高调入市。
此前,广东省肇庆市率先发布商品房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的通知。很快,该话题引发了热烈讨论,关于取消公摊会不会导致房价上涨等话题,登上了热搜榜。
公摊面积过大、导致得房率过低,一直是让购房者头痛的问题。
2022年有媒体报道,有购房者抱怨,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购房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31%公摊面积,收房时却变成了46%……如此巨大的“操作空间”,显然重挫了购房者的知情权,这必然会导致市场混乱——购房者无从得知真实的“商品质量”,当然会茫然无措,从而抑制自身的消费、投资愿望。
从近些年的政策看,取消公摊渐渐成了一种共识。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了《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而近些年这一趋势明显加快,今年以来,广东肇庆、湖南湘潭等地开始要求房企按住房套内面积(不含公摊面积)计价宣传销售;浙江杭州也出台规定,杭州新成交宅地均可以享受面积认定新规,比如封闭式阳台只算一半面积,开放式风雨连廊不计容等,着重提高得房率。
从网络留言看,这些措施也基本得到了大众的肯定。这也很好理解,“所购即所得”“一分价钱一分货”,实在是再基础不过的常识,没有理由到房产这就不适用了。
让“零公摊”得以流行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松绑建筑设计规则。去年年底以来,广州、合肥、长沙、佛山、肇庆等多地城市出台明确新规,通过放松阳台尺寸限制、鼓励露台等半开放式设计、支持空中绿化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等方式,侧面助推开发商提升项目得房率。
公摊面积这一概念并非我国首创,欧美国家亦有类似制度。然而,我国的公摊涵盖范围远超他国。在国外,多局限于电梯、楼梯等垂直交通区域,而我国除这些外,还囊括小区大堂、门厅、走道等水平交通空间,以及物业管理用房、设备间等公共设施区域。
我国公摊系数明显偏高。像北京商品住宅平均公摊系数达 23%,上海超 20%,广州约 19%,相比之下,美国平均仅 15%左右,法国更是低至10%出头。
可提高购房品质,增强购房积极性
专家表示,多地接连出台政策说明取消公摊是2025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买房政策会有重要的变化和调整,但总体来讲,这些政策能够提高购房品质,提升买房信心,增强购房积极性。取消公摊后,购房者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买到的面积也能真正拿到手。
然而,取消公摊并不意味着房价会因此下跌。有观点认为,取消公摊仅仅是取消了公摊面积的计算模式,将公摊的“价格”并入到现在的房价之中。因此,商品房的“销售价”非但不会降,反而可能会因此提高一点。但与此同时,“二手房”的价格可能会相应降低,进一步拉开二手房和新房的价格差距。此外,取消公摊计费后,物业费、取暖费等也将按照套内面积来收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全国的老百姓“降点压”,让大家省点钱。但物业公司可能会提高物业费单价来弥补损失,这也将带动“物业行业标准”的树立与落地。
取消公摊面积计价模式的改革,不仅是为了单纯促进商品房销售,更是服务于多项战略目标。这一改革有助于提高购房者的权益保障,让购房者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购房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购房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人们也期待着“取消公摊”的措施能够更大范围、更快速度地铺开,尽快形成房地产市场新的行规,起到重塑业态的作用,进而形成一个更加健康、持续的产业运转模式。
取消公摊成共识?网友热议
据报道,围绕公摊,一直以来都有着相当大的争议。一般来说,少有专业机构在业主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督下弄清楚每户的实际公摊面积,而购房者却要为此付费,这就造成了巨大的不透明。再普通的商品,人们都会问个货真价实,而房产作为多少人一生中最巨大也是最重要的资产,购置过程中却出现如此明显的灰色空间,显然是不合适的。
公摊面积过大、导致得房率过低,甚至都酿成了社会新闻。2022年有媒体报道,有购房者抱怨,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购房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31%公摊面积,收房时却变成了46%……如此巨大的“操作空间”,显然重挫了购房者的知情权,这必然会导致市场混乱——购房者无从得知真实的“商品质量”,当然会茫然无措,从而抑制自身的消费、投资愿望。
从近些年的政策看,取消公摊渐渐成了一种共识。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了《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而近些年这一趋势明显加快,今年以来,广东肇庆、湖南湘潭等地开始要求房企按住房套内面积(不含公摊面积)计价宣传销售;浙江杭州也出台规定,杭州新成交宅地均可以享受面积认定新规,比如封闭式阳台只算一半面积,开放式风雨连廊不计容等,着重提高得房率。
“公摊不透明才是根本问题”
“从房价的角度来看,虽然可能存在将公摊部分的房价转移到套内面积计算的情况,但这样做会使房价呈现得更加直观。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这一变化有望促使房地产企业降低售价。”
在严跃进看来,部分城市在实施按套内面积计价后,购房者签约面积即为实际入住面积,将有效解决以往“买大住小”的困扰,切实保障了购房者权益,真正做到“所购即所得”。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认为,目前市场上对所谓的“取消公摊”其实是存在误解的,实际上“取消公摊”与“按套内面积计价”完全是两码事,公摊面积很难真正意义上取消,公摊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活品质。
“很多购房者之所以对公摊面积有所计较,是因为许多开发商在设计样板房时会把公摊面积做得很小,但实际交房时情况却并非如此。”张大伟指出,公摊面积的不透明性和前后不一致性,才是许多购房者面临的根本问题。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无论商品房按套内面积计价还是按建筑面积计价,对购房整体成本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中大,本质上是商品房价格计算方法的差异,对房价影响整体较小。但按套内面积计价有利于购房者更直观地了解实际价格,有利于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纠纷,促进商品房销售行为进一步规范。
“由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是既定的,如果按照套内面积来计算,一般会导致房屋单价上升。比如原来100万元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套内面积是75平方米,如果按建筑面积计算单价的话是10000元/平方米,按75平方米套内面积计算单价是13333元/平方米,购房者的购房款总额不会变,只是房屋单价的标签发生变化。”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告诉每经记者,按套内面积计算单价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房价上涨的预期。
宋红卫进一步分析称:“取消公摊面积符合购房者的利益诉求,有助于购房需求的释放以及高品质住房的打造,也是房地产行业进入到存量阶段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光明网、中国青年报、每日经济新闻、潇湘晨报等
- 半岛聚焦|北方冬天有人开新能源吗?新能源汽车高寒大考,能否经受住严寒挑战?
- 聚焦三民 | 青岛市体育局:体育惠民一路向前 城市生活更美好
- 半岛聚焦|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公示,青岛2人入选,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如何做到1+1>2?
- 【视频】聚焦“三民”活动:收到市民建议马上落实,362路公交车不难等了
- 半岛聚焦丨做一次,吃一周!这届手巧的打工人,开始自制预制菜
- 半岛V视|聚焦“三民”活动:奖补政策逐步兑现,中小企业代表直言信心更强
- 半岛V视|聚焦“三民”活动:市民点赞办事效率,期待教育更多好政策
- 青岛将聚焦8大产业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海洋产业能级
- 半岛聚焦|流行语大盘点:2024,你“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