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警事|让沉默的证据揭开真相!法证先锋“灵狐”于广耀的警察之路
在人民公安诸多警种之中,刑事技术警察如同破案背后的“无声英雄”。刑事技术警务人员作为公安战线上的一个稀有而关键的分支,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于广耀,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他参与勘查案件现场3800余起,提取关键痕迹物证4100余份……他将满腔热情倾注于刑警事业,先后荣获三等功2次、嘉奖6次,这些荣誉是他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最好证明。
于广耀爬上龙门吊进行勘验。
法证先锋,他让证据“开口说话”
“没有什么完美犯罪,案发现场总会或多或少留下可寻之迹”。被同事称为法证先锋“灵狐”的于广耀说,刑事技术是个良心活,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升级,对一些痕迹、样品的检验效率也大大提升,可以为案件侦办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在各类刑事科学技术的助力下,更多的物证线索、生物信息可以“开口说话”,大大提升案件侦办质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刑警而言,刑事科学技术更是破案的关键,它帮助刑事技术警察破解犯罪现场的谜团,还原案件真相,为正义发声。
于广耀就是现实中的“法证先锋”,见微知著,方能走出迷宫。一枚不到2平方厘米指纹,像是一个微型的迷宫,而于广耀要做的就是让真相走出迷宫,让证据开口说话。
2024年炎炎夏日的一个夜晚,值班室的宁静被分局110指挥中心的指令打破,正在值班的于广耀接到指令,称辛安街道一社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居民家中价值2万余元的金银首饰不翼而飞。城中村社区,周边企业多,人员繁杂,监控设施相对薄弱,是典型的“破案难点地区”。
夜色已深,提着勘查箱的于广耀在接到指令后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勘查工作。社区里静悄悄的,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于广耀进入屋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霉味。他环顾四周,发现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柜子被打开,抽屉被拉出,衣服被扔得满地都是。他皱了皱眉头,知道这给勘查工作增加了难度。
于广耀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将会非常艰苦,但他也清楚,这是他作为一名刑警的职责所在。尽管已经入夜,8月的青岛高温还潮湿,于广耀的警服很快就湿透了。报警人看着于广耀忙碌的身影,说了这样一句话:“警察同志,别忙活了,你这个衣裳都湿透了,谢谢你们了,我们也不抱任何希望了,就这么着吧”。
看似关切的一句话,却让于广耀听着特别刺耳,他一边继续进行着勘验工作,一边说:“大娘,我这个勘查的活需要时间,2万多块钱的东西不是(个)小数,请相信我们,肯定能破案!”话说出去是轻飘飘,但带给于广耀的压力却是沉甸甸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线索,破获此案。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次日凌晨1点多,经过2个多小时的勘查工作,在对现场逐一剥丝抽茧、仔细勘验后,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于广耀终于提取到了三枚关键物证。最终嫌疑人被抓获,为受害人找回被盗的金银首饰。
于广耀在现场勘验。
寻迹追凶,无声证言破解案件
2022年,家住灵珠山街道的罗先生跟往常一样锁好房门外出上班,下班却发现家中一片狼藉,值钱的黄金项链、现金等财物被盗。而该街道的黄先生、陈女士相继报案,家中值钱的物品及现金同样被洗劫一空。不到一周的时间,连续发生多起入户盗窃案件,给办案民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案发地均为城区西部的村庄院落,有些院落主人经常外出,或将房屋长期出租,被盗院落附近交通便利,但监控较少,而且案发时间不确定,给案件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办案民警在案发现场附近走访时,也没找到目击者,案件的侦破一度陷入泥潭。
于广耀作为现场勘查人员,白天奔走在各个案发现场,发现这几起被盗的住户只锁院门,不锁房门;作案工具都是就地取“材”,撬开屋里的柜门屉锁;嫌疑人具备一定的反侦查意识……于广耀带领技术辅警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向外扩大取证范围。
此时,其中一处案件地的院墙引起了于广耀的注意。从外面看,院墙与普通院墙并无二致,但墙体外侧光滑,且院内景象与院外截然不同,仿佛别有洞天。这让他意识到,嫌疑人要想实施盗窃,必须通过爬墙的方式进入院落。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于广耀和辅警沿着嫌疑人的作案轨迹进行细致勘查。他们从院内靠墙的台阶开始,一步步向上攀登,直至墙头。然后,他们又沿着墙头向外移动,仔细观察墙面。于广耀的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痕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傍晚时分,于广耀终于在墙面上发现了一处细微的痕迹,疑似嫌疑人攀爬时留下的。他立即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提取,并小心翼翼地将其带回实验室。
回到实验室,于广耀加班加点地对痕迹物证进行比对、分析、串并。每天工作长达十余个小时,凭着多年积累的勘查经验,以及对嫌疑人作案心理的熟知,经过连续奋战,捷报传来:在相关物证串并后,确定数起入户盗窃案是同一人所为。于广耀依据现场环境特点和相关物证,绘出了作案规律图,为该案的成功侦破打开了重要的缺口。
由于基层技术岗位人手不足,工作量大且繁琐,一次值班就是24小时,一天之内出十多个现场更是常事,现场环境充满挑战……这些年来,于广耀爬过百米高的龙门吊,下过十米多深的维修井,站在齐腰深的泥塘打捞过凶器,在垃圾场翻找过人体残骸。
夏天烈日炎炎、蚊蝇相伴,一天勘查工作下来,于广耀身上的警服湿透又干不知多少回;冬日里寒风刺骨、霜雪相随,于广耀勘查的双手冻至麻木……保护现场、丈量现场、记录、勘查、寻找痕迹物证……从警20年,在艰辛的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于广耀也从一名青涩的青年民警,迅速成长为分局刑侦技术中队的骨干。
“还记得第一次出现场,我主要负责配合师傅画方位图和平面图,可直到勘查结束,我也画不出个所以然来。回来之后,看到师傅三两下就画好了,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努力成为像我师傅这样的能手。”于广耀说,刚转到警务技术岗那会儿,正是传统案件高发期,勘查现场量很大,每次接到现场指令,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力求发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为案件突破提供支撑。
所以,痕迹检验如同破解谜题,需要细致入微观察和严谨分析。于广耀深知责任重大,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细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剥丝抽茧,破解谜题的“数学家”
疑难案件的侦破,就像是一道难解的数学题,发现已知条件越多,就越容易找到答案。通过刑事科学技术寻找“谜底”的过程,于广耀说,难,但也乐在其中,每一次为案件侦破找到有力佐证时,他都无比兴奋。
“作为刑事技术民警,我的主要工作是在案发现场寻找、发现、固定、提取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运用刑事科学技术进行分析比对,为案件侦查指明方向,锁定嫌疑人。”在办公室里,于广耀讲述了一个四年前发生的案件。
2020年,仲冬时节,寒意渐浓。辖区某公司报警称,保险柜内4万余元现金被盗。现场门窗无异常,保险柜无撬压痕迹,新安装好的监控设备,还未启用,让办案民警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每一个犯罪现场,都是嫌疑人给痕迹检验人员布下的一道谜题,直至嫌疑人落网,谜底才会揭晓。作为痕检人员,时时面临的都是“新”状况,痕迹检验是科学,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上门勘查的于广耀和技术辅警,戴上头套、口罩和白手套、穿上鞋套……开始了现场勘查工作。
触物留痕,证据不会凭空消失。身背现场勘查“三件套”的于广耀首先进行了初步判断,门窗没有异常,保险柜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推测,嫌疑人可能使用过某种工具,在保险柜这儿留下了一些痕迹。
为了寻找线索,于广耀和技术辅警开始对现场进行仔细勘查。他们以保险柜为中心,一点一点地搜寻、查找着。于广耀时而跪在地上,时而趴在地上,他的目光如鹰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很快,于广耀就在保险柜里提取到一个重要物证。
正是这一重要物证,成为了破获该案件的关键证据。他将其带回实验室,有条不紊地进行了仔细分析、检验……在案发的当天中午,于广耀将鉴定报告转交给了办案民警。
办案民警根据于广耀提供的详尽鉴定报告,依法对该公司内部相关人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细致且周密的排查工作,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揪出了内鬼。原来,这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窃取了保险柜内的现金。
于广耀在现场的细致勘查和敏锐的洞察力,既给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又为辖区企业挽回了损失。
使命担当,千里传技守护平安
因工作需要,分局需要抽调一名一线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赴外地进行交流帮扶工作。作为一名老党员,于广耀有条不紊地交接完工作,安抚好妻儿老小,收拾行装,奔赴新的战场。
“现场勘查是案件侦破工作的起点,关系到破案乃至后期审查、诉讼的成败。就像乐队开始演奏前必须先定调一样,勘查现场就是为整起案件定调”。于广耀在受援地公安机关执法培训课堂上讲道,“现场勘查是体力活儿,更是脑力活儿,要根据不同现场细致入微观察,缜密分析判断,寻找、发现一切不起眼的痕迹线索,为案件侦查提供最重要的证据支撑”。
在外地开展帮扶工作的一年多里,于广耀受邀为当地公安机关编写相关教案,传授经验。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深入受援地公安机关一线,对执法环境、民警辅警素质、案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当地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与当地民警辅警交流,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教案的编写提供了依据。
根据调研结果,于广耀加班加点整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编写了一套包括现场勘查技巧、现场分析、案件证据检验鉴定等针对性强的教案。他将编写好的教案应用于执法培训课堂,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方式,向受援地民警辅警传授经验。
工作以来,于广耀参与重大疑难案(事)件现场勘查200余起,相继主勘过“2009年9·5案”、“2011年4·17案”等多起重特大有影响案件。对于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始终保持着耐心、细心和平常心,致力于揭开事实真相。
破案是刑警的天职,身处刑事警务技术这个岗位,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经得住诱惑,只要能给受害人和其家属一个满意的交代,还社会一个公平正义再苦再累都值得。于广耀说,打击犯罪事关群众的安危和社会的安定,于个人而言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与怯懦。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宋泓睿)
- 岛城警事丨首战抓获盗窃团伙、通宵找回走失老人……视频比对尖兵在平凡中传递滚烫的守护力量
- 特别策划丨@青岛人民警察,你有新消息请查收!
- 岛城风虽寒,海滨满笑颜
- 【暖心警事】“锦旗+鲜花”表达“感谢+祝福”
- 崂特啤酒30周年,开放式互动展惊艳亮相岛城
- 青岛绿色出行再升级!500辆新公交车全部“上岗”
- 冬游青岛|AI城事绘:“冻”感十足!AI解锁冰雕奇迹,“雪藏”岛城美好瞬间
- 新年迎来开门红!电影《误杀3》《小小的我》难分胜负 双双领跑元旦票房榜,岛城各大影城人气火爆影厅“满座”
- 史上最短公交车来了!6米长“小微巴士”亮相青岛,科技感十足
- 半岛聚焦|存量公积金房贷利率明起下调!岛城购房者可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