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25年除夕值守,电磁炉“煮”出来的年!记者跟访岛城供暖一线

2025-01-28 19:57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4964) 扫描到手机

观系统,查数据,十几个换热站挨个走;电磁炉,煮饺子,喊上三五同事共度团圆年。今年是青岛能源集团第二热力公司浮三换热站站长姜涛值守的第25个除夕夜,从维修工到班组长再到站长,姜涛见证了供暖时代的更迭和供暖一线的成长。技术越来越先进了,人越来越成熟了,家家户户也越来越暖和了。除夕日,记者走进第二热力公司换热站,聆听“供暖人”,感受“供暖人”……

姜涛看系统记录数据。

值守25年,被动工作主动干

1月28日,腊月廿九,除夕。

经历了前几天的一场小雪,青岛开始断崖式降温,对“供暖人”而言,工作上更得抓抓紧。结了霜的清晨,青岛能源集团第二热力公司浮三换热站站长姜涛已来到工位。今年他又主动带班值守,这是他从事供热工作的第25个年头,也是除夕值守的第25年。

“我们辖区覆盖了三万多用户,下属共有47个换热站,范围大,用户多。今天除夕,白天还有各片区的班组长陪着我,处理一下片区上的日常工作。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挺好挺好。”姜涛笑着说道。

除夕,姜涛上门清理过滤网。

凡是工作日,姜涛的工作流程可谓“一成不变。打开智慧热网平台,查看机组温度和流量,开启温度中心相关系统和运行报表,确认换热站以及用户家中相关数据,不留一丝“死角”。姜涛告诉记者:“现在各项系统非常智能化,打开智慧热网平台一般会先看看温度和流量,每一个换热机组有没有温度异常的情况。再就是打开温度平台,联系我们的调度中心,看看每一个换热站的数据,现在的系统压力和温度都能看到,通过这个掌握每个小区的供热状态,再看看每一户的运行参数,包括瞬时流量,有没有个别偏低的。如有偏低的我们一般就主动上门了,去用户家门外的单元井把过滤网清洗一下。再就是看看运行报表,尤其是补水量能够反映出管网是否有渗漏,有漏点的话必须找出来。”

对于春节期间供暖维稳就是一句话:“被动的工作主动干!”“管网也好,流量也好,你就得通过系统勤看着,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不能等着用户给你打电话,要学会把工作做到前面去。”姜涛说。

一把听针用了十来年

记者通过姜涛了解到,按照日常工作安排,47个换热站走完一趟需要一周时间,平均一天巡检7至8个站点。春节期间为保暖保供平稳运行,姜涛将巡检的站点增加至10至15个。除夕上午10点,记者同姜涛前往下属换热站。首站是福林小区换热站,姜涛单肩背着工具包,手拿听针,快步走在记者前面。姜涛向记者分享,“这根听针我用了十几年,一直跟着我,你看袋子都有点旧了,现在用顺手了。平常只要是工作出行,我都把工具包和这根听针一直放在车上,平常设备有点小问题啥的,站上有时候查不到会找我,我就带上它过去听,这也算是经验吧,这把听针到目前为止查出了上百处漏电,也算是‘战功赫赫’了。”

一把用了十几年的听针

查设备,观数据,进入换热站的第一步。“先看看设备上的数据有没有问题,很详细,有问题的就及时进行记录。其实进入站点的第一步我是先听,设备有没有问题我听一下就听出来,这也是经验所得。”姜涛说。

上手摸,试试温。“电机是否正常运行,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这个东西可以通过平台和系统来看,但是温度必须是你人到这,上手感受才能知道的,这也就是我坚持每天都要巡站的原因。”姜涛说道。

姜涛下井巡检。

从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记者跟随姜涛走了近10个换热站,每个点位在哪,每台设备如何布置,姜涛都了然于胸。回到供热站后姜涛刚坐下,习惯性地再次打开系统查看各班组以及用户家中的数据。姜涛称,“这么多年习惯了,坐在办公室没啥事的时候就看看,你看现在福林小区这一户瞬时流量就有点低,这种情况我就得赶紧上门了,给用户清理下过滤网!”

说走就走,刚坐下没5分钟的姜涛拿上工具包再次出发。来到业主家门口,姜涛熟悉地打开管道井,带上手套拿上扳手,干活干净利索。“把这个帽子拧开,里面有个过滤网,拿出来清理一下就可以了,一会回站上我得再看看用户家里的流量情况,有没有好点。”姜涛说。

“虽然现在干的是站长的工作,但是1999年进单位的时候,我也是个维修工,从维修工到维修班长再到现在的站长,基础工作是永远忘不掉的,我曾在大雪天进地沟抢修过,我也下过下水道,平常可能不太需要背着工具包挨个入户看看漏点或者给暖气片调调温啥的,所以除夕这天值班真的也挺好,回归一线岗位,多跑跑现场,心里也挺踏实。”姜涛分享。

多年前冬季抢修管道的照片留念

电磁炉煮饺子过新年

第25个值守的除夕夜,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的团圆日。姜涛拿了点速冻饺子,办公室里搭了个电磁炉台,开始下饺子。

锅里烧开热水,姜涛又从抽屉里掏出来醋、盐、酱油等多种调料,再拿出一颗卤蛋和不锈钢碗放在办公桌上。

“单位每年都会发慰问品,各种吃食,这25年来我也习惯了,除夕夜我整个电磁炉煮个饺子,喊上附近站的几个同事,大家再整俩小菜,一起乐和乐和,也算是一起过个团圆年了。”姜涛笑着说道。

热腾腾的饺子盛出来,姜涛倒上了一点醋。“唯独偏爱这白菜馅的饺子,真香!”他感慨道。

姜涛正在煮饺子。

仔细回顾一路走来的25个除夕夜,姜涛称一步一步皆是成长,供暖设备技术的“成长”,工作方法的“成长”,以及个人心境的成长。

“现在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发展得非常全面,信息很畅通,通过系统平台就可以看到用户家里的供热状态。供暖其实就是力求稳定,只有提前把隐患点查到看到处理好,把工作做在前面才能稳下来。其实这么多年的除夕坚守,也是挺想家的,记得有一年大雪纷飞,我在这里煮饺子,父母还给我送来了饺子,他们觉得儿子自己在单位,也不知道吃得怎么样,就把饺子送来了,两份饺子,还是家里的味道好。”姜涛说。

姜涛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已习惯,除夕值守对‘供暖人’而言,是一份职责也是一份担当,希望在我们的守护下,千家万户都是暖的。”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