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民生篇|改造53个老旧小区,政府工作报告描绘美好图景,让民生福祉更具质感
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改扩建学校、增加婴幼儿托位……2月8日上午,青岛市代市长任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成绩亮眼。这其中,对新一年里有关民生领域的规划,拳拳关怀、饱含关切、充满力量,描绘了令人期待的美好图景,让民生福祉更具质感。
改造53个老旧小区
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5年,青岛市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持续开展历史城区老建筑活化利用,加快推进业态更新。实现10个城中村改造回迁,新改造53个老旧小区。完成非直供电小区改造10万户。实施60处城市“微更新”,建成50个口袋公园。新建和改建燃气、供热、供水管网1247公里。
实施50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改造交通堵点106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优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服务功能,加快停车资源整合。
加大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乡村产业带头人队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3个县城经济引领发展试点区(市)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强区(市)帮扶弱市计划,推动小城镇特色化发展。
打造10个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创建4个省级乡村振兴片区。养护、提升“四好农村路”600公里,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100个,完成12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房节能改造5万户以上。
新建充电桩2.6万个
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污染源头管控专项攻坚,完成大气污染减排项目1200个以上,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开工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二期等16个污水处理项目,实现入河、入海排污口数字化监管全覆盖。完成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试点任务。
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700万千瓦。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20家。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
实施疏港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建充电桩2.6万个。实施鳌山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万亩。
认真办好15件市办民生实事,实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计划,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
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力争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覆盖。积极推进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二期建设。支持康复大学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加快青岛职教园二期、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实现青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招生运行,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市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新增婴幼儿托位4000个以上
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500套
加快市立医院东院区三期、市中心医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建成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青岛西海岸新区肿瘤医院。启动培育 12个市级攀峰学科、75个重点专科。建设10个紧密型医联体,推动 1000名医务骨干深入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建成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
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万人以上。新建、改扩建30处社区嵌入式失智老年人照护中心,完成适老化改造1万户以上。
优化促进生育政策,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新增婴幼儿托位4000个以上。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0户以上。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500套。
加快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市美术馆新馆建设。积极创建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完善非遗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擦亮“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品牌。高水平承办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新建、改扩建体育健身设施160处,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万场以上,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加快打造“中国康湾”
提升6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促进生活服务便利化。推动城市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提档升级,改造、提升6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山姆会员店、上合国际免税城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
出台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政策,规划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推动品牌化、专业化养老机构进社区。
布局发展康复机器人、远程康复等产业,加快打造“中国康湾”。大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建立家政服务信用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区(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全部保交房任务。推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