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老厂房 新名片
咖啡香飘红砖墙厂区、婚纱影棚邂逅工业桁架、新能源汽车展厅入驻铸造车间……在百年“工业摇篮”市北区,关于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正经历着生动的实践。随着城市更新,这片曾孕育机车、纺织、机械等城市工业的热土,正以创意设计、新兴业态唤醒一度沉寂的老厂房。通过与新业态、新场景的碰撞,这些老厂区里“长”出来的新风景既激活了城市空间,也让城市记忆可感可触激活了消费新动能。
年轻人扎进老厂房
新场景带来新体验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眼下,在市北区都昌路3号原青岛西装厂内,一树玉兰绽放着洁白的浪漫,绿意满墙的老厂房颇有一种时代的文艺感。而厂区飘散的咖啡香、焕新的白房子无一不彰示着这里的新名片——华通都市产业园区。
项目运营方青岛华通集团相关负责人李娜介绍,2023年,华通集团出资280余万元,通过微改造的方式,对厂区进行更新,充分结合老厂房原有的空间格局,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建筑的原有风貌以及水塔、锅炉房等一些老构件。
受吸引而来的上海精品咖啡烘焙服务商Coffee Buff将老厂区食堂的一楼打造成一处1600平方米的咖啡烘焙工坊,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咖啡豆在此经过烘焙,飘香海内外。“五一前后,可供咖啡爱好者品鉴的场地将会营业,届时大家有望喝到WCE赛事冠军咖啡师制作的手冲咖啡。”李娜说,老食堂的二楼则受到了一家篮球运动场馆的青睐,目前,双方已经达成合作意向。
来自上海的咖啡精品烘焙服务商进驻都昌路3号。
在婚纱摄影领域独树一帜的全城影像看好了厂区内一处原本凌乱的空间,通过妙手改造老钢窗、白墙面,让它们在光影的构图中变成“出大片”的影像空间,为老建筑增添了艺术调性。深耕中医药领域的远志康医药青睐厂区的原冷库区,打造的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医药基地已投入使用,日后还将增加一处展示药食同源的空间。
青岛西装厂的嬗变是市北区通过非标商业新场景盘活闲置厂房的成功案例。非标商业打破了传统商场以购物为主导的刻板模式,成为融合艺术、餐饮、文化等多元元素的综合性体验空间。
改造后的新场景里,老厂房不再是冰冷的工业风,更多了文艺复古气息和年代感。这种独特的调性不仅引来有想法、有创意的主理人们,还集聚了喜欢个性化表达和“有温度”社交的年轻人。
此前,火出圈的青岛火柴厂改造便是非标商业新场景受青睐的例证。点燃火柴厂新火花的是四分时咖啡。这处咖啡工场是融合了咖啡工厂与咖啡馆的“前店后厂”模式,采用砖墙与水泥混搭的工业风,业态上不仅有咖啡,还融合了绿植、露营用品等场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年轻人竞相打卡的新社交空间。随着沉浸式电影剧场、文具旗舰店等业态的丰富,目前,园区的入驻率已达到96%以上。
位于老火柴厂的四分时咖啡成为年轻人竞相打卡的新社交空间。
老建筑碰撞新潮流
旧产业转型“向未来”
纵观这些老厂房的改造,文化创意产业是激活老时光通用的更新密码,典型的例子还有位于登州路上的青岛啤酒厂、四流南路上的纺织谷等,市北区将老厂房激活与城市更新、创意经济相融合,打造了一批潮流地标和打卡地,还根植在地、深耕社区,补充城市功能和公共空间。
位于杭州路上的四方机厂老厂房正在开启一场华丽转身。在今年的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上,焕然一新的中车四方智汇港板块——四方历史文化馆、四方荟亮相,让不少岛城市民感受到中车工业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最新成果。去年夏天,部分老厂房以“动能工场”的新名片吸引羽毛球、游泳、匹克球等专业运动场馆纷纷入驻,以“老厂房+体育”的创新方式讲述更新故事。
在中车智汇港的“动能工场”,运动场馆搬进老厂房。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种老厂房的运动馆打球,场地专业,球击打的声音在厂房回荡起来感觉特别有力量。”在JOOLA匹克球俱乐部,“95后”徐女士和“健身搭子”你来我往,反手切球、上网扣杀,火热的运动场景碰撞工业风的老厂房,别具一格的环境让她们的体验值拉满。
将运动馆搬进老厂房,这是匹克球俱乐部在省内的首次尝试。同样被老厂房开阔的视野和高净空优势吸引而来的还有青岛和煦星羽羽毛球中心,在此打造了一处1440平方米的运动场馆,11片专业标准场地、赛事级运动地板、高标准灯光让这里很快收获了大量羽球爱好拥趸者。得益于新动能的持续注入,市北区的工业遗存里“长”出了未来产业。
在位于大沙路上的原青岛纺机厂区内,15万平方米旧厂房蝶变成青锋汽车城,由机器轰鸣的传统工业基地变身“绿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高地,产业活力生生不息。
这座改造后的现代化园区保留了原有厂房结构,铸造车间变身极狐汽车展厅,钣金车间成为理想汽车交付中心,既延续工业历史文脉,又赋予空间现代功能。这一转型不仅盘活了低效厂房,更带动8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青岛市区内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基地。
从机械轰鸣到创意涌动,从生产车间到产业生态圈,市北区的工业遗存正通过更新重构城市空间价值,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产业升级叙事。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曹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