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时评|全民反诈宣传:要从“小切口”打开“大局面”

2025-07-04 10:09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203008)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评论员 于千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诈骗已如隐匿暗处的“毒瘤”,悄然侵蚀着人们的财产安全与社会信任。从精心伪装的“熟人求助”,到看似诱人的“刷单返利”,再到步步紧逼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反诈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反诈宣传不应停留在“狼来了”的警示,而要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防护指南。筑牢全民反诈防线,需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以务实有效的行动,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精准宣传,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

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频发,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这些诈骗行为不仅使个人财产遭受重创,更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反诈宣传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精准滴灌”。对年轻上班族,通过社交媒体推送“网贷诈骗”“兼职刷单诈骗”真实案例短视频,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警示教育;对老年人,重点揭露“保健品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常见套路,社区可组织志愿者用方言录制通俗易懂的反诈音频,在早晚锻炼时段循环播放,通过这种方式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增强全民识骗防骗能力。

简化流程让技术防护“傻瓜化”落地

科技是反诈工作的有力武器,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充分发挥其来电预警、风险查询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可疑信息。随着反诈APP普及,部分用户却因频繁提示误判为“打扰”而卸载。实际上,这些看似“麻烦”的预警,正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关键屏障。相关部门应优化技术提醒,将强制提示改为个性化设置,同时通过真实案例短视频,让用户直观感受预警功能的重要性。只有让反诈工具真正贴合用户需求,才能避免“装而不用”的尴尬。

全民参与,共筑反诈坚固堡垒

反诈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更应积极参与反诈行动,从自身做起。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原则,对陌生来电、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警方或相关机构核实,避免落入诈骗陷阱。同时,积极向身边人传播反诈知识,形成“人人反诈、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反诈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唯有以精准宣传提升群众防骗意识,以科技手段筑牢防护屏障,以全民参与凝聚社会合力,才能真正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让诈骗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