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戴彩丽:三招助高等教育"抢人才"

2019-02-15 06:50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51322) 扫描到手机

戴彩丽委员

文/图 半岛记者 李志波 李晓哲

“我们是教育大省,但还不是强省。”2月13日,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处处长、致公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支部副主委戴彩丽委员说。

原来,据戴彩丽了解,单论山东籍的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数量,山东可以排在全国前10名,但是如果比较住鲁的院士和高层次人才数量,就要排在10名开外。为此,她提交了《关于加快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建议加快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助力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来自高校的政协委员,戴彩丽非常关注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她从山东省教育公报中找到了一些翔实的数据:近年来,山东省高等学校数量由2010年的133所增加到2017年的156所,在校生人数由2010年的163万人增至2017年的248.24万人,在校研究生达到了9.19万人(其中博士生1.01万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共有教职工15.43万人,专任教师11.08万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为4.32万人(其中正高级1.10万人),占总数的39.02%,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分别为43.85%和29.49%。

戴彩丽认为,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但却不是高等教育的强省。山东省的高等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与山东省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不能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和人才支持。戴彩丽认为,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在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比较相似。她通过对山东、广东和浙江的经济情况、高等教育基本情况比较发现,山东的生均教育投入最低,发展也比较缓慢。而通过对2017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山东省与兄弟省份的教育发展的差异主要可以归纳为基础、规模、结构和投入的不同。

戴彩丽认为,当前,山东省要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超前布局,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来谋划山东的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战略转变。戴彩丽说,近几年,山东相关的主管部门及各类高等院校也逐渐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主动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并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文件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和措施。高等教育发展离不开人才,未来高校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戴彩丽认为要加快山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山东高等教育的质量,为此建议:

一,深化高等教育考评与聘用改革,切实处理好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速度与发展的关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建立高校教师个人学术诚信档案体系。建立灵活的高校教师聘任管理制度,采取可进可出的灵活机制。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尽快制定并出台高等院校分层、分类、分方向及其定位标准,科学指导不同层次、类型与方向的高校和谐发展;正确引导高等院校之间的有序竞争,优胜劣汰。

二,加大政府投入,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发展,促进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真正落实并逐年提高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支持,建议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和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支持高校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建议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搭建更高的研究平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高层次人才对接企业,全面参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构建国际创新共同体。建议由省教育厅牵头成立高等学校协同创新提升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推动高等学校开展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策划和决策,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集聚和培养一大批协同创新团队和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构建跨国别、跨地区的国际联盟,引导世界级的科研机构和山东的高校、院所、企业形成创新共同体。积极推进学生海外培养基地和教师海外培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