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委员建议为老革命、老党员留下影像文字资料

2019-02-16 08:40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301980)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李志波 李晓哲

“英雄们的事迹应该代代相传。”2月15日上午,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铁流委员,就提交的《关于开展为健在的新中国成立前老革命、老党员留下影像和文字资料以及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建议》如是说道。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老革命、老党员越来越少了,抢救式挖掘整理传承他们的红色故事刻不容缓。

红色基因写入工作报告中

会议期间,铁流发现,在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讲话中,在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政协工作报告中,都有关于红色基因传承的表述。这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这些年,铁流一直在做关于红色基因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他重点关注的群体是健在的新中国成立前的老革命、老党员。

由于这些群体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所以他也经常辗转各地,青岛的莱西、日照的莒县以及沂蒙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还满怀深情地书写了一部约26万字的报告文学《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其中讲述的都是老党员、老革命的英雄事迹和风采。

“在我们身边和周围,还有一批健在的老革命、老党员,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又是亲历者。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们有的是冲锋陷阵的英雄,有的是支前模范,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铁流说道。

抢救式挖掘刻不容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健在的老革命、老党员越来越少,人数也在逐年快速降低。

“作为中国革命的‘活化石’,他们终有一天会离开我们,抢救式挖掘他们的事迹已经刻不容缓。”铁流说,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现在必须抓紧时间为他们整理下影像文字资料,以方便传承,激励教育后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和时代背景下,在全省各地展开这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他还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2014年,铁流去日照莒县采访一位90多岁的崔立芬老人。当时同去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女速记员。他们一起给老人做了口述资料整理。四五天后,铁流和那位女速记员再去老人家里,结果老人已经认不出铁流了,但她却能认出女速记员。这是为什么呢?据老人的孩子介绍,应该是那位女速记员额前的刘海给老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老人眼里,八路军女战士当年留的就是那样的刘海。

原来,崔立芬当年与八路军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记忆的时光回到战争岁月里,当时,八路军将一个只有五六个月大小的孩子,托付给她。而她自己也有个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尽管如此,她还是接收过来。此后,她总是先喂八路军的孩子,最后喂自己的孩子,结果后来,她的孩子竟饿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今天,我们一些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由于远离了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历史,再加上他们受到一些不健康东西的影响,网上甚至有侮辱英雄和烈士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下,让这些健在的老革命、老党员现身说法,会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铁流说。

应深入挖掘当地英模人物

为此,铁流建议,各地要组织专人专款,为健在的老革命、老党员摄制专题片以及影像。同时,对这些资料进行展出和永久保存,并出版他们的口述史。

另外,各地应深入挖掘当地革命历史、党史和英模人物,组织编写红色书籍。建立自己的红色纪念馆。同时,要赋予红色文化红色故事以强大的时代生命力,让红色基因带着温度。铁流认为,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手段,宣传红色基因和健在的老革命、老党员事迹,要让当地的红色故事、书籍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校园。

铁流说,山东各地已经非常注重红色基因的挖掘。“在这方面,青岛的莱西也做得很好,当地健在的老革命、老党员有300余人。去年,他们不仅组织专人给这些老人留下了影像,还挖掘出版了这些老人的口述史《不能忘却的记忆》,下一步准备让这些老人带着自己的口述史进校园进行传统教育,这样说服力和教育意义更强。”铁流说道。

铁流认为,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这些健在的老同志与那些牺牲了的革命先烈一样,都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和呵护他们,还要把他们的形象、故事以及精神留下来,留给我们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