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清明祭英烈活动启动 让英雄精神扎根人心

2019-04-04 06:51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29965) 扫描到手机

4月3日,岛城社会各界人士来到崂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半岛记者 王滨 报道 4月3日,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迎来大批人流,来自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团体及市民前来祭奠先烈。

文/图 半岛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王兴 报道

本报4月3日讯 3日上午,青岛市在崂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先烈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清明祭英烈活动启动仪式,市文明办、崂山区等部门领导以及驻区部队官兵代表,驻区高校师生代表,区中小学师生、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居民代表600余人参加了该仪式。大家深切缅怀为党和国家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沉痛悼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和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先烈,表达敬仰之情和无限哀思。

当日上午9时30分,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在崂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全体人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声高唱国歌。随后,全体人员脱帽,向烈士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缅怀之情。

仪式上,青岛市文明办副主任陈学明对全市“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先烈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活动提出具体要求,指出要明确学习先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做信仰坚定的接班人;强化实践锻炼,做胸怀志向的时代新人;凝聚社会力量,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对此,各区市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让根植于民族记忆深处的红色故事,走进群众心里、融于心灵;另外,要发挥烈士陵园、革命历史遗迹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片、读红色诗词等活动,让尘封历史的红色故事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据悉,本次活动会采用网上祭英烈与线下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鼓励青岛市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深入挖掘清明节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文化内涵。

■新闻延伸 在午山,两位烈士的故事至今传颂

青岛市关怀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委、五老宣讲团团长、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王继军深情讲述了崂山革命英烈的故事。无名烈士王佳文、烈士王元武的故事发生在午山村,并传颂至今。

1949年6月,在人民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盘踞在浮山的国民党军队在撤退之前,丧心病狂地将阵地上的炮弹,塞进炮膛,打向老百姓的村庄。在午山村民被迫四处躲避炮弹的时候,一名妇女蒙了,任凭乡亲们如何呼喊,站在空旷地上一动不动。在这紧要关头,乡亲们看见一位解放军跑步冲了上去,把妇女摁在地上,自己趴在她的身上保护着她。又是一批炮弹落下,炮停了,硝烟散去了,大家发现他们两人已被炸身亡。

乡亲们心里难受啊,村里主事的老人们商定厚葬这位烈士。村民捐出了棺材,收殓起烈士的遗骨遗物。可是不知道名字怎样写墓碑?老人们议定:这位解放军是为他们牺牲的,午山村民都姓王,便为他取姓“王”,为这么一位好人定字为“佳”,与村里的青年是同辈,取名为“文”。就这样“王佳文烈士之墓”立在了坟前。

现在王佳文烈士之墓已迁到烈士陵园。

就是这样,小小的午山村坚守着这个传统,一年年、一代代孩子们在扫墓听故事中长大了、成熟了。“像王佳文那样做人,像老辈一样感恩做事”,成为不成文字的信念。

2001年夏天,青岛遭遇短台风侵袭,午山同样暴雨如注。险情不断,危急关头,32岁的共产党员王元武站了出来。他招呼青年们一起,逐门逐户背出一位位孤寡老人,当他安顿好最后一位老人,自己却被滚滚山洪冲倒的山墙砸中。身边伙伴扒开碎石砖头也未能找到他,村民们哭着喊着找啊、找啊,直到风停了,雨停了,水退了。大家顺坡而下,在临近海边的空旷地上,才找到了王元武同志的尸体。当年10月,山东省民政厅批准王元武同志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