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老人采食毒蘑菇中毒身亡!青岛常见白毒伞菌等10余种毒蘑菇 切记不采不食不卖
半岛记者 徐军
近日,青岛一位老年人在小区附近山头散步时,采集一把野生蘑菇,回家炖食后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送到医院后,老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迅速,最终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一把毒蘑菇引发了一起悲剧。专家提醒,毒蘑菇中毒是国内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占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在青岛,常见的毒蘑菇有10余种,市民一定要注意不采不食不卖。
上山采摘野蘑菇吃后中毒
4月7日中午13时,海慈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疑为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来到医院时神志还清晰,但是烦躁不安,不能自己控制。这位患者告诉医生,他在食用野外采摘的野蘑菇之后,几乎立即出现了喘憋、全身麻木、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随后,家人将他紧急送往海慈医院就诊。青岛疾控中心发布的消息显示,该患者是在小区附近山头散步时,采集一把野生蘑菇,回家炖食后出现的中毒症状。
患者被送到海慈医院后,急诊医生马上进行应急抢救。据医生介绍,当时患者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医生检查时血压已经测不清,心率达到了每分钟190次之高,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患者是急性呼吸衰竭、乳酸性酸中毒。医生立即采用升压补液催吐等抢救生命的措施,并将患者迅速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进行血液净化,清除毒素。因为患者喘憋严重,医生给他进行了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尽管医生拼劲全力继续积极抢救,但患者的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最终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青岛常见毒蘑菇有十余种
海慈医院急诊科安朋朋主治医生介绍,每年急诊科都会接诊因误食野蘑菇或不明野菜而中毒的患者。
青岛疾控中心发布信息提醒市民,毒蘑菇致病原因复杂,致死率高。近年来,毒蘑菇中毒以成为我们国家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占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它的致病原因也最复杂,有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毒型、胃肠毒型。
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晒干都不能消除毒性。中毒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引起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和幻觉等症状,严重的可以引起人体脏器损害,威胁生命安全。
据介绍,青岛地区常见的毒蘑菇就有十余种,主要是褐鳞小伞、白毒伞菌、白毒鹅膏菌、红鬼笔菌、臭黄菇、墨汁鬼伞菌、毒鹅膏菌及狗尿苔等。由于这些蘑菇外表干净,看上去跟普通的蘑菇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一些容易被市民误食的有毒野生蘑菇。市民朋友在野外遇到这些蘑菇千万不要采食。
褐鳞小伞
极毒,含毒肽和毒伞肽,发病初期为胃肠炎症状,随后肝肾受害、烦躁、抽搐、昏迷,死亡率高。
白毒伞菌
含有剧毒,毒素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人体各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
白毒鹅膏菌
白毒鹅膏菌中毒潜伏期24小时左右,发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情很快恶化,出现肝肾细胞损害、黄疸、中毒性肝炎、肝肿大,最后昏迷,死亡率高达75%。
红鬼笔菌
红鬼笔菌颜色鲜艳,但有毒性,作为外用药物有散度、消肿等作用,但不可食用,误食后会引起身体发热、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中毒症状。
臭黄菇
臭黄菇误食后发病潜伏期短,发病快。一般食后半小时左右发病,主要为胃肠道症状,有时会出现头晕眼花、乱说乱唱,严重者面部抽搐、视力减弱、昏睡等。
墨汁鬼伞菌
墨汁鬼伞菌与酒一起食用有毒,食用后20分钟至2小时出现面红、反胃、呕吐、心跳紊乱等。
狗尿苔
狗尿苔又称毛头鬼伞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映,发病快,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
有毒牛肝菌
有毒牛肝菌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可导致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个别可引起幻觉。
提醒:
远离毒蘑菇的几个建议
如果服用野蘑菇疑似中毒的时间并不长,把吃的野蘑菇吐出来是第一步,可以采用服用一些盐水,然后抠咽部刺激进行催吐,吐得越干净越好;如果出现了一些十分危重的情况,要紧急拨打120,来到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对于毒蘑菇,大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不采摘
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
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预警宣传
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市民误采误食毒蘑菇,必要时可定期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