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用现代理念布局城乡空间 实现城市建设美丽嬗变

2019-11-19 06:48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67412) 扫描到手机

郯城东城新区。

郯城银杏品种园。

文/半岛记者 刘丹阳 图/郯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是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129个农村社区,100万人,是“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校园足球特色试点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郯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投资创业的首选地。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接合部,京沪高速、205、310国道和胶新铁路穿境而过,方圆120公里之内的临沂、徐州、连云港空港和京沪高铁,让郯城与神州各地近在咫尺,与世界各国牵手相连。

古韵新风,文化郯城

郯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夏商时期称炎地,西周称炎国,春秋为郯国,秦设郯郡,两汉时改称东海郡,唐朝元和年间改称郯城县。是“春秋三圣”之一郯国国君郯子的故里;以孙膑、庞涓斗智闻名世界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郯城境内的马陵山;中华徐氏始祖陵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古徐国文化发祥地。汉相于定国、薛宣,儒学大家匡衡、王朗,南朝著名无神论者、天文学家何承天,杰出诗人徐陵、鲍照、何逊等,都曾为华夏文明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郯城独有的乡土韵味和地方文化。郯马五大调、柳琴戏、木版年画、木旋玩具、挂门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老树新枝、柳桩嫩芽,注入新的元素后华丽转身,成为承载地方民俗内涵的文化瑰宝。

千百年来,这方热土上沉淀下来的厚重文化,傲然并秀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化为经久不息的精神瑰宝,融入郯城人的血液和灵魂,形成了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直到今天依然醇厚而绵长,成为推动郯城开放发展的精神动力。

生态优美,绿色郯城

郯城水系发达,境内沂河、沭河、白马河三水并流,河汊沟渠纵横交错,水库池塘星罗棋布,堤岸曲折有致,秀水尺度宜人,一直是鱼跃鸟飞的乐园。郯城境内的马陵山属沂蒙山支脉,纵贯全境南北,山体连绵起伏,层峦叠嶂,怪石嶙峋,层林密布,蕴幽藏丽,集奇、灵、秀之异色为一体,构成百里天然画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其丰富。

郯城银杏甲天下。这里有百年以上银杏大树3万多株,银杏绿化覆盖面积30万亩,银杏种植规模、叶果产量、定植株数位居全国四大银杏产区之首。一棵3000年的银杏雄树,国内唯一,世界罕见,讲述着“神树”擎天的神话,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王光英曾欣然为郯城题写了“天下银杏第一县”的赞语。

国家4A级景区“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是优美郯城的特色名片;郯城庐江地震断裂带,一线之隔“泾渭分明”,让您穿越时空,实现“一步跨越亿年”的神话;万亩杞柳和板栗,焕发着无限生机,蜚声中外。而作为“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的南北水陆通衢,郯城自古舟车相通,商贾云集,几多繁华。

郯城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按照“一区两带、六大板块”总体布局,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重点抓好郯国古城、鲁地天沐温泉等文旅项目,启动马陵山古战场、地质公园开发、恒昌内陆物流港建设,银杏森林公园被评为AAAA级公园。

城乡一体,宜居郯城

郯城用现代理念布局城乡空间,以城带乡、联动发展,中心城区呈现崭新面貌,东城新区开发建设高歌猛进,旧城旧村改造扎实推进,实现了城市建设的美丽嬗变。

东城新区是郯城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奇迹,昔日的荒僻乡野悄然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座集山水之美与人文之润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冉冉崛起。

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郯城县立足于各乡镇文化习俗、村貌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建设重点和时序,分类打造兼具“江南水乡”和“北国风光”元素的特色乡村风貌,促进了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按照特色镇、大型社区、美丽乡村“三位一体”总体思路,加快镇村建设步伐,启动了10个3000人以上的新型大社区建设,高标准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A级美丽乡村50个,A级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以上。乡镇驻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李庄镇、马头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连年被评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

经济发展,活力郯城

近年来,郯城坚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四个重点,做好“双招双引、民生事业、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社会治理、深化改革”六篇文章。

粮食生产屡创佳绩。郯城县素有“鲁南粮仓”之称,水稻种植面积40万亩、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连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依托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郯城县按照“接二连三”的工作思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农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围绕“工业强县”和打造“鲁南苏北重要制造业基地”目标,郯城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强力推进“一区三园”平台建设,大力实施“4+3”产业和骨干企业培植计划。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搭建高科技电子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注重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齐聚郯城发展创业。实施人才“靶向”引进,积极对接外国院士专家和高学历急缺人才,储备人才资源,为区县层面的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郯城配方”。

着力构建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搭建起服务创业、推进创新的平台,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行“投资郯城拿地开工”,实施容缺审批和“1+1”投资项目代办,审批时限降低50%以上。全力破解要素制约,成立城投、土发、财金三大集团,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和谐有序,幸福郯城

中国梦,是令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心驰神往的字眼。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仅需要民生情怀,更加需要民生温度。近年来,郯城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改革,对优秀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参照乡镇事业人员管理模式,通过提级管理、提升责任、提高待遇等,逐步建立起权、责、利基本相当的选拔使用、管理考核、激励保障机制。目前全县395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首批专业化管理,占比达到54.9%。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发展经济积极性、化解矛盾主动性等明显提高。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普惠化民生,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之忧,让百万郯城人民真正感受到变化、享受到实惠。切实抓好脱贫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今年以来共破获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42起,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306人,成功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4个,涉恶类共同犯罪25个,查扣涉案资金2110万元,对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形成了有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