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刺绣、挂门笺……沂蒙周上非遗项目亮人眼 市民"二刷"展会大呼"涨知识"

2019-11-26 06:3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59565) 扫描到手机

费县展区展示的精美泥人工艺品。

◎数说沂蒙周

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各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临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41项、市级210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22人、市级151人。

此次名优特产品展期间,100家企业涵盖蔬菜、水果、肉类、蛋类、水产、粮油、干货、杂粮、酒饮、特产等十大产业的400余个单品,都将陆续通过“产自临沂”小程序上线销售,预计元旦前将全部上架。

□文/半岛记者 王好 刘笑笑 李晓哲

图/半岛记者 何毅

“我已经是第二次过来逛展了!展会亮点太多,很过瘾!”2019青岛沂蒙周开幕以来,“产自临沂”名优特产品展以及区县主题推介日等展览板块,引发岛城市民逛展热潮。通过现场临沂特色农产品展销、非遗文化展演、优势项目推介等环节,不仅让青岛市民买到了产地直供的沂蒙山特色好物,更让沂蒙大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品质优良的产业资源得以充分展示。据悉,青岛沂蒙周期间,“产自临沂”线上服务平台、线上销售平台已经同步开通,市民后续可通过该平台体验永不落幕的“产自临沂”名优特产品展。

非遗展演惊艳郯城主题日

近日岛城突然降温,却挡不住市民的逛展热情。25日8:30,“产自临沂”名优特产品展刚刚开馆,已经有大批市民“踩点”前来逛会。在展区中心舞台上,区县主题推介演出吸引了不少逛展市民的目光,一首《鹿乳奉亲》,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让岛城市民感受到了郯城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郯马五大调”的曲艺魅力。“第一次接触这种歌曲演绎形式,感觉非常新颖,很有地方特色。”逛展市民辛女士告诉记者,在此次展会上,不仅收获了临沂的名优农特产品,还观赏到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表演,感到非常“涨知识”。

“郯马五大调流行于我们郯城、马头一带,流传于鲁南大地所以又称为鲁南五大调。多以叙事的形式讴歌自然风光和人际情谊,也被我们当地的老百姓称之为‘雅歌细曲’。”郯城主题日负责人郑义告诉记者,郯城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保护项目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位,省级传承人2位,数量位列全市第一。此次参加青岛沂蒙周活动,郯城县带来了六个非遗项目,在主题日郯城时段登台进行重点展示,除了郯马五大调,还有郯城剪纸、郯城手工传统刺绣、挂门笺、木旋玩具、中国结编织技艺,“希望在青岛这个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大舞台上,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得到更多关注的目光,从而带动非遗文化的弘扬传承。”

据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各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41项、市级210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22人、市级151人。

沂蒙传统刺绣收获大批粉丝

“我已经是第二次来了,每次都有惊喜发现!”在兰山区展区的沂蒙刺绣展台前,市民张女士拿着一款结合了沂蒙刺绣和手绘工艺的手拿包,爱不释手。她告诉记者,自己此次是“二刷”青岛沂蒙周展会,“沂蒙刺绣太美了,以前印象里刺绣应该是江南的手艺,没想到咱们山东的高人更多!”

据展台负责人李伟介绍,她此次代表兰山区前来参加青岛沂蒙周,“沂蒙刺绣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技艺,产品自成一派,独具风格。”李伟表示,现场带来的刺绣旗袍、手拿包等产品,由传统刺绣针法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很受青岛消费者欢迎。

而在费县展区费县手绣展台,虎头帽、虎头枕、虎头鞋等沂蒙民间传统“土味”绣品同样收获大批粉丝,现场不少逛展市民的驻足选购。展台负责人、费县手绣传承人杨敏告诉记者,如今的费县手绣,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比如在香荷包挂件上融入藏银、苗银、菩提子、蜜蜡、松石、玻璃等现代时尚元素”,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与此同时,他们还依托费县手绣项目成立了山东金昇文旅集团,打造技术专业性、纯手工、原生态、产业化项目,通过民间手工艺的商业化运作,带动当地村民脱贫,“我们面向居家妇女和未脱贫困难户,‘不出门,不出院,看着孩子做着饭,一天能挣几十块’,真正让费县手绣这门手艺成为大家脱贫致富的一项技能”。

“产自临沂”上线,市民可网购

“买了费县的核桃、腐竹,兰陵煎饼、蒙阴罐头。”随着2019青岛沂蒙周“产自临沂”名优特产品展进入尾声,记者25日在现场看到,前来逛展的市民也是抓紧最后时间“扫货”,不少展品都已经被抢购一空。

“展会结束以后,青岛消费者仍然可以买到产地直供的临沂优质生态农特产品。”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借此次2019青岛沂蒙周之机,“产自临沂”线上服务平台、线上销售平台,已经同步开通。今后,消费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产自临沂”,使用该平台进行线上选购。

据介绍,此次名优特产品展期间,100家企业涵盖蔬菜、水果、肉类、蛋类、水产、粮油、干货、杂粮、酒饮、特产等十大产业的400余个单品,都将陆续通过“产自临沂”小程序上线销售,“预计元旦前将全部上架”。

来自郯城的高振保推广自己制作的二胡。

郯城展区工艺师在现场编织草编。

郯城展区各式各样的工艺品。

来自沂水的演员准备上台表演节目。

非遗探秘

当传统剪纸遇上了现代元素

连日来,2019青岛沂蒙周让岛城市民近距离感受到大美新临沂,尤其是各个站台上的非遗展示,更是让青岛市民深度体验了临沂的非遗之美。这里有可一试身手的中国结编织,还有手工刺绣、柳编、二胡制作、剪纸……临沂各县区、开发区都拿出了看家绝活亮相,惊艳岛城。 

在罗庄展区,五彩缤纷的剪纸文创作品吸引了很多市民上前欣赏选购。记者看到,这些剪纸作品不同于传统的剪纸作品,有的渲染上了绚丽的色彩,有的跟工笔画巧妙结合,立体而精致。作为非遗项目苗氏剪纸的第五代传承人,36岁的苗苗对传统剪纸做了进一步创新,融入了现代元素,她将其称为染色剪纸。她拿起一件剪纸挂件介绍说,挂件上的花瓶和竹叶等都是事先在白色宣纸上画好剪好的,调色后十多张纸压在一起渲染,这样更容易上色。

除了用染色剪纸做成的挂件、摆件让逛展者耳目一新外,三幅镶在画框内的剪纸与工笔画结合的艺术作品也让很多人叹为观止。在用藏青色纸张剪出的荷叶、荷花和莲蓬上,分别停留着用工笔画上的蜻蜓和蝉,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这些作品看上去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我是从小跟着我奶奶学习剪纸的,老一辈主要是做传统剪纸,我们年轻人更喜欢现代时尚的东西。所以我就结合现代元素,将传统剪纸进行了创新,没想到特别受年轻人欢迎。”苗苗还向记者介绍了一幅三维立体剪纸,这幅作品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幅画着花瓶的家居装饰画,靠近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它全部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纸剪出来拼接而成。“这幅装饰画,完全是我们废物利用而做成的,这些不同颜色的纸张,都是街头发的各种宣传单、旧挂历纸等,我们根据纸张色彩进行搭配裁剪,进行明和暗、平面与立体的巧妙结合,既环保又不失雅致。”

在苗氏剪纸的展台上,还摆放着各种剪纸创意摆台、剪纸与工笔相结合的复古绢丝古扇、剪纸图案的棉麻布包以及滴胶剪纸创意折叠杯……琳琅满目的剪纸创意产品让很多逛展者爱不释手。苗苗告诉记者,最受青岛市民欢迎的是他们设计的剪纸图案布包,不仅是年轻人,很多中老年女性也纷纷购买。除了购买各种文创作品外,还有青岛市民主动提出要做代理商,准备在网店销售她的剪纸创意产品。“我们已经互留了联系方式,等沂蒙周结束后抽时间进一步交流合作。”苗苗对此次来青参加展会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

6米长柳编中国龙“飞”给展区把门

在临沭展区前,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纷纷拍照。而这条6米长的、横跨整个展区门口的龙,竟然是非遗传承人一点点用柳条手工编织而成的。

往展区里面走,一位鹤发虬髯的老人正用灵活的双手编织一个柳编葫芦,而这条龙正是出自他之手,是他花费数月时间精心编织而成的。他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

杨进邦告诉记者,他从事柳编工作数十年,2014年8月退休,退休不退职,还在从事自己热爱的柳编事业,毎天不间断地创作柳编艺术品,老伴调侃他说“一天不编就手痒痒”。退休前他也是负责做柳编产品设计,但设计的产品主要偏向于实用性,比如很多人记忆里的暖水瓶,有很多就是他设计的。退休以后,杨进邦开始琢磨柳编技艺的升级,作品也更偏向艺术性。现场还展示了他用柳编编制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案作品,半个月才能编制一个,他一共做了三个,有的已经被博物馆收藏了。

据了解,杨进邦就出生在临沭县。临沭县青云镇柳庄村是临沭柳编发源地,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这里的柳编产业始终昌盛不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村的柳编箢子、簸箕、柳条箱等,都销往苏鲁皖广大地区。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又创作了柳筐、柳篮、花盆套等柳编制品出口国外。杨进邦他们村就紧邻柳庄村,很想让村里兄弟爷们发家致富的他,还帮着村里人设计了适应本村生产的柳编小树叶、小隔板等造型产品。这些产品成本低卖点好,非常适合老年人编织。这样很快就带动了杨沙埠村的柳编业重新发展起来,现在村里有60%的人都会编柳,特别是柳编小树叶、柳编小隔板唯有本村村民会编,凡是有此项出口订单的公司客户,都到杨沙埠村安排生产,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拿手绝活,也使杨沙埠村留守老人、家庭妇女、残疾人有了挣钱的门路。

2013年杨进邦在杨沙埠村祖宅原址上投资100多万元改扩建了520多平方米的“非遗传承工作室”。2016年郑山街道在新埠社区办公楼二楼也为他设了“杨进邦工作室”,作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培训基地和临沭县非物质文化传习所,为当地居民培训柳编技艺、学习柳编文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传承场地,为村民发家致富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

这个工作室不光是传艺的地方,还是柳编记忆的保存地。工作室内搜集整理了他四十多年来从事柳编设计创作的草稿图样三十多册,收存外商交易信函、签约订单、样品图纸等几千幅,珍藏几十年来参加广州交易会、国内外展销会、博览会、业务联系信件文稿几千份。收存柳条种植、柳条加工、编织等各种工具几十套件,包括锄镰锥剪、刮子蔑刀、踏板拧捶、脱皮机、劈柳机、打旋机等。收存了十大系列六千多种柳编实物。这里还有记录编法的视频资料,从传统的平编、勒编、扭编、砌编到现代的米字编、U字编、N形编,柳编生产加工、染色喷涂、凉晒包装、创作展演等视频500多G,记录柳编文稿资料几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