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喊话抢人才:今年计划建设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

2020-02-26 07:2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80507)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郭振亮

2月25日,记者了解到,近日,青岛市正式印发实施《关于加强人才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20〕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文件最新要求,2020年全市计划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该项重点工程的实施,将为青岛市招才引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

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

青岛市从2012年开始实施人才住房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开工建设人才住房项目232个,建筑面积948.28万平方米,约10.44万套,基本建成项目117个,548.52万平方米、6.5万套。随着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获批建设,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加快,青岛市进入了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去年以来,青岛市以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的桥头堡为目标,以“学深圳、赶深圳”为契机,提出了推进百万人才集聚工程的工作目标。为了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青岛市以站在未来看今天的眼光,综合考虑青岛市发展和未来人才爆发式增长趋势,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建设力度,确定了2020年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的工作目标。

根据《实施意见》,青岛市将按照供地条件成熟优先、配套设施完善优先、住房需求集中优先的原则,统筹道路、供水、供电、供暖、供气、通讯、消防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与人才住房同步规划建设。

将人才住房配建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片区配套能够支撑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集中建设人才住房项目开发强度。根据引进人才规模、土地资源和住房需求情况,合理确定租赁型人才住房和产权型人才住房占比,其中,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以建设租赁型人才住房为主。

■分配

不同层次享受不同面积

青岛市将坚持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通过新建、购买、改造、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房源。人才住房主要分为租赁型和产权型两种,其中租赁型人才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主,产权型人才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以60~80平方米为主。

人才住房主要面向在青岛全职工作且在青岛市无住房(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5年内没有商品住房交易记录)的具有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的人才,以及在青岛市创新创业并作出贡献的各类人才。

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按照不同层次标准享受相应的住房面积。全市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的分配对象范围、资格条件、排序规则开展分配工作,区(市)和各自建人才住房单位不能单独划定或提高申请条件。

租赁型人才住房结合房屋租赁合同租期实行阶梯式租金递增模式:承租人首个租期租金标准按照不高于同区域住房市场租金的60%确定;第二个租期租金标准按照不高于同区域住房市场租金的80%确定。产权型人才住房销售价格按照不高于销售时点同区域商品住房售价的80%确定。

■运营

市场化投资住房可先租后售

财政直接投资建设和收购的租赁型人才住房,原则上只租不售,周转使用。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建设的租赁型人才住房,其土地用途为住宅的,可以先租后售,出租期限不低于10年,出租期限自办理不动产登记之日起计算。利用自有存量非住宅国有建设用地建设的租赁型人才住房只能出租,不得出售或者变相出售。人才承租租赁型人才住房可签订租期不超过3年的租赁合同,期满后如有需要并仍符合申请条件的,可以续租一次,续租期限不超过3年,租住期间出现违约情形的,取消其产权型人才住房购买资格。

产权型人才住房自不动产登记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人才调离本市的,由政府按原价格回购或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销售;超过5年但不满10年确需交易的,须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销售;超过10年的,可以上市交易,政府享有优先购买权。政府优先购买的,不需补交土地增值等收益。

■资金

探索推出住房租赁支持贷款

探索完善政府投入引导、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土地出让净收益按规定比例统筹的资金可用于人才住房集中建设用地收储、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租赁型人才住房房源建设和筹集等;研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运用PPP模式参与人才住房建设和运营;探索推出住房租赁支持贷款、住房租赁抵押贷款,以及利用住房公积金、险资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方式,多元化筹集人才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资金。

依托全市大数据平台,青岛市将建立完善市人才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动态掌握申请人购买住房等信息及人才住房房源、配租配售、后期管理等情况,并对外公开房源信息。同时,青岛市将探索建立人才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统筹全市资源,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和筹集,以满足人才差异化住房需求为目标,科学制定人才住房建设计划,让人才“来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创造条件聚集、留住未来城市新的建设者,为青岛市提供更多能攻山头、能打胜仗的“精兵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