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工人还未全部到位,但青岛不少企业已经吹响复工“集结号”,疫情防控不松懈,复工复产两不误,各级政府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为企业复工复产排忧...
"触网"做外卖 餐饮业危中寻机尝试多元化转型
台东步行街人流量大不如前。
文/图 半岛记者 刘鑫 王洪智 刘玉凡
糖醋里脊、毛血旺、蟹肉粉丝煲,以往的堂食现在只支持自取和外卖……通知要求,3月1日起岛城商超、餐饮等尽快全面复工。3月2日,半岛记者探访岛城各大商圈,对餐饮等行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开业的餐饮店为了应对疫情,也在“触网”求变,变“危”为“机”,尝试多元化经营销售。
少数餐饮店已开业
“只做外卖”成主流
3月2日中午,半岛记者来到台东商圈走访观察餐饮店开业情况。长兴路两侧是各式各样的小吃店,有数十家,但是与往日不同的是,整条街上的行人仅有四五名,除了靠近台东三路步行街的路口有两三家开业外,其他小吃店几乎都是关闭歇业的状态。
记者在和兴路上走访时发现,开业的餐饮店几乎只做外卖,而且外卖员不能进店,执行“门外取餐”,店内做好食物后,会通过小窗递给快递员或者放在店门口指定位置。仅有的几家可进店的餐饮店,顾客在进入时,也会被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我们店里的外卖,多是附近上班族购买,虽然附近开业的餐饮店不多,但是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店里的外卖数量也不是很多。”一名快餐店店员说。
看完沿街门店后,半岛记者又进入利群商厦三楼的美食街。几家较大的餐饮店均未开业,开业的多是那些橱窗式的小店。“这家烧烤自助之前一直很火,年后我过来几趟了,但是一直没开业,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好再来一饱口福。”岛城大学生小高说。在走访时,记者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一家火锅店虽然没有营业,但是两名女店员在门口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摆放了很多火锅底料,向过往顾客售卖。
各大商超人流量增加
餐饮“元气”待恢复
3月2日中午,半岛记者来到李村商圈,相比一周前,路上的行人多了不少。在夏庄路旁的银座和谐广场,半岛记者发现门口张贴了“未戴口罩者勿入”的温馨提示。半岛记者进入商场后,首先需要手机扫码,并经过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同时还需要在一本记录本上签字。
在商场负一楼看到,大多数餐馆尚未开业,大门上张贴者闭店的通知,通往楼上的电梯和扶梯均已暂停。不过,负一楼的盒马生鲜超市正常营业,工作人员正向货架上摆放货品,蔬菜、水果、海鲜等货品一应俱全,店内有顾客正在就餐。各货品区工作人员大都已到位,只有个别摊位没有正常营业。商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四楼和五楼的餐饮尚未营业。
随后,半岛记者又来到李村步行街,以往人流密集的情况并未出现,前来逛街的人并不算多,大部分人购物后匆匆离开。步行街两侧的大多数服装店、手机店和银行正常营业,售卖鸡排、臭豆腐的网点已经开业,但仍有一些小吃店大门紧闭,上面张贴者政府部门的温馨提示,提醒业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记者观察,目前各大商超人流量明显增加,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餐饮行业尚未恢复“元气”,不少店面尚未正常营业。
餐饮企业纷纷“触网”
转型经营提高“免疫力”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也遇到多位外出就餐的市民,其中两位上班族已经连续吃了几天的黄焖鸡米饭,他们均希望有更多的餐饮店开业,以便有更多的就餐选择。记者了解到,受到疫情影响,不少餐饮企业纷纷想办法转型“触网”经营外卖,研发适合外卖的菜式、推出无接触外卖等措施。
半岛记者采访得知,有些餐饮企业已经迈出“复苏”的步伐。3月2日,一家连锁烤肉店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出通知:“接受堂食,终于可以尽情撸串啦!”为了做好全面防护,打造安心堂食,烤肉店采取隔桌坐不聚餐、鼓励打包外卖、员工四测体温、店面三次消毒、菜品价格不涨的措施。
在西海岸新区一家知名酒店,之前的海鲜酒楼已经转型成为一个生鲜超市,一楼门口设置了海鲜区域,旁边货架上堆满了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水果,市民可在此选购。这家酒店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店租和用人成本较高,门店堂食尚未完全恢复,为了转型升级,店面借助自身生鲜食材的供应优势,干脆转型成为生鲜超市。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还有一家规模较大的酒店推出“私人订制”服务,整桌消费满2000元,甚至可以预约大厨上门服务。
餐饮行业复苏期较长
消费理念助推行业变革
3月2日,半岛记者联系了青岛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锡芬,他告诉记者餐饮业是受此次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众多餐饮企业被突发疫情打得猝不及防,有的餐饮企业已经面临生存危机。面对困难,研究会曾多次发出自救的倡议。“抗击疫情需要一段较长时间,要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同时,等疫情好转后,会面临餐饮食堂由低位舒缓复苏的较长期。”王锡芬告诉半岛记者,根据之前的经验判断,复苏期在一个月左右。
王锡芬建议,餐饮业一方面要理性科学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暂时困难。另一方面,要积极面对局面,顺应市场变化的趋势,变风险为主动,及时地转向线上网络营销行动,有条件的企业可采取线上线下销售双模式,但关键是要把疫情防控摆在首位。
王锡芬告诉记者,此次疫情使不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出现变化,一些主打“特色”等猎奇食材的餐馆将会面临压力,整个行业也会由此发生变革,他建议餐饮行业顺应变化,发挥企业主品牌优势,将品牌衍生品的附加值充分展现。此外,传统的餐饮门店经营模式仍将是中国餐饮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经过疫情,人工和房租的形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疫情过后新的餐饮消费热潮终将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