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货不对板”该治

2024-10-10 23:50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738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近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引人关注的餐饮服务合同纠纷案。一名高校在读学生小潘过某外卖平台在一 家烧烤店下单15元的鱼香肉丝。然而收到餐食后,小潘发现菜品与商家展示的图片严重不符,原本应是“主角”的鱼香肉丝成了“配角”,多了菜花和香肠等食材且占据大部分位置,鱼香肉丝寥寥无几。小潘与商家沟通赔偿遭拒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获赔500元。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它反映出了外卖行业中货不对板这一乱象的严重性。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外卖已经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就餐方式。消费者往往是基于商家在外卖平台上展示的精美图片来做出点餐选择,这些图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商家对菜品的承诺。然而,当消费者收到的食物与图片相差甚远时,这种承诺就变成了欺骗,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基于对商家的信任才下单。当面对货不对板的情况时,消费者会感到失望、愤怒,甚至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就像小潘一样,糟糕的体验会让消费者对该商家乃至整个外卖行业产生不信任感,影响继续消费的意愿。

对于商家而言,货不对板的行为看似能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是自毁前程。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并投诉,商家不仅要面临赔偿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自身的声誉。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一个差评可能就会让众多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商家应该明白,诚信经营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只有提供与图片相符的优质菜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和支持。

从外卖平台的角度来说,平台有责任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平台应该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商家上传的图片真实反映菜品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多次出现货不对板情况的商家,平台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比如降低店铺排名、限制接单数量甚至是下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商家规范自身行为,维护外卖市场的良好秩序。

法律在规范外卖宣传的问题上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本案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定商家欺诈并判决赔偿,这为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权。同时,还可以考虑制定更加详细、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外卖行业的经营行为。

外卖货不对板的现象该治,这需要消费者、商家、外卖平台和法律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让外卖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点餐,享受到符合预期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