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不理旧账?”青岛这场质询会“辣味”十足

2020-04-23 08:57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03080) 扫描到手机

“新官不理旧账”“招来女婿忘了儿”?

提问犀利、回答直接,质询会上双方不遮不掩直面问题

半岛记者 娄花

4月22日上午,青岛市15个攻势推进情况第二场质询——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推进情况公开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久军,副市长耿涛,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高善武,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杨长军,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代表攻势承办单位应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企业家代表、商协会代表在内的13位质询人依次提问,5位应询人分别进行了回答。

遇到问题寻帮助渠道不畅,如何改进?

市政协委员,青记智库创始人李杨:基于我们面向民营企业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超七成企业认为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渠道不够通畅。我认为政府部门应在畅通政民、政企渠道上下真功夫、实功夫,加快推进建立企业家反馈的闭环机制,请问对此本市是否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王久军:为了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我们面向企业开辟了多条服务通道,比如建立领导干部联席民营企业制度、整合完善12345青岛服务热线;建立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等;完善55585558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热线,并在“按期对接、现期办结”等制度层面进行了统一规范和监督约束。此外,今年本市还开展了“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意倾听”主题活动,目的也是把企业遇到的问题真正解决好。“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争取做到企业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也希望媒体多在此方面给予调研和反映,彻底打通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后疫情时代,如何扶持民企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青岛小农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静: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本市是否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出了动态政策调整?后疫情时代,本市在引导扶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政策倾斜?

杨长军:我们的思维方式、政策方式始终跟着疫情不断变化:一方面,过去我们服务企业的方式大多是线下的,现在是线上线下结合;另一方面,过去我们对中小企业在“面上”出台政策,现在进行网格化服务,从“面上”变成“面上和点上”结合。此外,在21日召开的青岛市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座谈会上,提出青岛市要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其中利用海尔卡奥斯平台很大程度上是给中小企业赋能,这也是政府极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政策兑现前后不一,政府公信力如何保证?

市民代表,民盟青岛市市南区财经金融支部魏义政:青岛市有区市曾经发布文件,明确规定对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零收费,但是政策兑现时出现对同一企业前期投建的项目前期给予减免配套费,但是二期项目没有给予减免的现象,这类事情发生后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请问咱们在考核政府公信力尤其是合同协议落实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考核机制?下一步会有怎样的举措?

耿涛:我们和企业交流时也发现存在领导班子换届后“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痼疾,也是影响政府形象的一个大问题。去年我们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帮着企业民告官,并且要求政府的代表人要主动出庭。据统计,2018年政府负责人直接出庭的比例约30%,截至2019年十月份,政府部门和法人主要代表出庭比例已达到100%。今年3月份市委常委会还出台了《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把政府出不出庭、守不守信作为法治政府的主要责任,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此外,去年我们对政府拖欠民营企业的债务进行清理,总共清理出逾期欠款31亿。围绕清欠今年本市也要建立长效机制,不允许再出现新的拖欠,否则将会依法追究责任,也请各位代表和委员加强监督。

外部企业成香饽饽,本土企业如何不被冷落?

青岛德尔瑞达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畅:青岛市很多民营企业家普遍有一种感觉,近期政府对外部企业吸引的热度和重视度是优于青岛本土企业的,因此有一些企业受外部的影响也将税收和公司布局到了国内其他的地区。青岛在“双招双引”的同时,在激励、激活青岛本土人才成长和本土民企存量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久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问题,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有四场战役,其中第二、三场都是面向本土企业。去年减税降费280多亿,是面向本土企业,出台一些政策支持,也是面向本土企业。对于本土企业出走,我们要了解企业为什么出走?走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发展出去,我们还要帮助企业走出去。如果因为服务不周存在问题而出走,我们会追究责任。下一步我们将做到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只要本土企业提出来的就坚决支持,坚持“引进优质企业和打造本土品牌”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壮大民营经济的目标,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