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五四:“老乡”王正廷一生最得意的事就是不签字
半岛记者 王悦
“日本之占(山东),此不仅有害于中国,并且危机世界之治安。许日本在山东有特殊之地位,不啻增加日本在中国统治之权,向使日本一方面开采山东之矿产,一方面使用山东四千万之华民。其为害于世界,不亦大于德国多多耶”。——《远观周报》访谈(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五号)(摘自《五四事件回忆》)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签约仪式现场。
比起顾维钧,王正廷与青岛的关系更为密切,相信不少青岛人对这个名字也不陌生。在八大关山海关路11号,有一个挂牌:欧式别墅,建于1934年,中国建筑师陈其信设计。初为民国时期外交部长王正廷所有。三十几个字,相对普通的别墅楼,却足以表明,王正廷与青岛的缘分不只是匆匆政客。
王正廷(1882年~1961年),字儒堂,浙江奉化人。1919年为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全权代表之一,坚持拒签对德和约,获得国内舆论好评。“他和顾维钧应该并称‘双雄’”,石源华在《王正廷:曲折多奇的外交人生》一文中,不赞同不少人对巴黎和会“褒顾贬王”的倾向。“在以往的论述中,认为王正廷遇事退缩,作用远不及顾维钧,但他比顾氏更为强硬”。这一点,从王正廷在北京政府下令签约的紧要关头之时可以看出,他甚至违背禁令,通电国内揭露北京政府的训令内容,表示“誓必死争”,痛陈一旦签字,则中国“气馁势孤,永劫不复”,激起国内舆论激烈反响,最终实现中国拒签和约。种种行为,足以表明王正廷的决心,所以他回忆称:“我一生有一桩得意事,就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王正廷
诚然,代表之间确实曾有内部矛盾。陈占彪博士告诉记者,要面临着南北分裂和对立的现实。因为中国只有两个席位,可以允许五位代表轮流出席,本来陆征祥报送北京的名单,顺序依次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然而北京政府的正式命令下达王正廷、施肇基排在顾维钧之后,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强烈不满,在代表团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幸好,顾、王二人还是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共同坚守最后底线。不过,在周兆利看来,王正廷其实功劳不小,“国外对他的评价很高,美国著名杂志甚至在封面上刊登王正廷的大幅照片,如果不是王正廷的态度足够强硬,后来接收青岛也不会让他来全权负责”。1922年3月,王正廷以鲁案善后督办的身份,主持接收山东权益。然而,王正廷的山东外交遭到了国人的许多尖锐批评,包括陈干。“陈干一直排挤王正廷,说他出卖土地,做了对不起中国的事情,但当时中国是弱国,能拿回来就不错了。王正廷是现实主义者,他懂得如何同日本人交涉,也知道自己有多少实力说多少话,知道如何运用这些实力”,周兆利先生评价说。
鉴于和青岛缘分深厚,“作为1922年青岛回归谈判‘折冲樽俎,卓著殊勋’的第一责任人,王正廷在10年后选择新开发的‘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筑屋休憩,似乎顺理成章”,青岛城市人文思想史研究者李明说。一位多次为青岛权益奔走的外交家,将青岛这个曾为“他乡”的城市,最终变成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