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岛最后一块盐田 揭开古法晒盐的奥秘
以海水为原料得到的盐就是海盐。全球范围内的海盐晒场,基本上都是沿着海岸线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沿海滩涂,将海水引入盐池,经过日晒蒸发,就可以得到白色的结晶颗粒,那就是海盐。
中国的先民们几千年前就已经在海边晒制、煎熬海盐,从北到南绵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诸多盐场。
在青岛市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百年渔村罗家营附近海域,南接胶州湾,西临大沽河,这里就是有着百年发展史的国字号盐业企业——东风盐场,被称为:青岛的最后一片盐场,占地面积约1000亩。
天气转暖以后,东风盐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开展春盐生产,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东风盐场见证了新中国盐业发展的的兴衰繁荣,作为青岛市最后一块盐田,这里坚持古法晒盐制作工艺。
早上七点,当记者赶到东风盐场的时候,徐奎鹏已经带领工友们工作了四个小时。“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整个有一千亩地,产这个精细盐的就能有30来亩地,有的产一些粗盐。正常情况下的话,这个精细盐日产量就是30多吨。”作为晒盐战线上的一名老党员,50岁的老徐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0年。
海盐是纯天然物理生产,不需要二次加工,所以保留了盐本身完整的晶体结构和营养成分,含有更丰富的钙镁钾硫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所以说,海盐不只是简单的调味品,还是人体最佳的微量元素补充来源。
盐场捞盐虽说是“清水捞白银”,但是纯人工捞盐可是个力气活儿。海水里刚结晶还湿塌塌的盐,特别压秤,按以前的土法,一筐装200斤到300斤,两个力气小点的人抬不动。虽说现在有了机械化生产,运输的时候不需要人手搬肩扛了,但传统的古法晒盐还是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可以说是靠天吃饭,成本高产量低。
“蒸发量的大小就决定于风力的大小,还有阳光的强弱,就决定着海水蒸发量的高低,从而也就决定了这个盐产量的高低。”徐奎鹏告诉记者,古法晒盐是季节性的活,从每年的三月开始干,到十一月就结束了,冬天不出盐。
东风盐场的盐从来都是海盐中的上品,以滩晒法生产原盐,其工艺流程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作为我国优质海盐的生产地,近些年虽然青岛的盐业生产有些萎缩,但东风盐场还是因地制宜,挖掘传统古法晒盐工艺,开发生产出了高附加值的滩晒海盐。
从开滩贮水到蒸发结晶,没有任何化学成分的加入,原盐原汁原味天然无污染,这是青岛人民与胶州湾的联手杰作。
记者 孙杨 张磊 通讯员 郑青生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