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雨季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2020-08-12 18:3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3536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齐娟

8月的青岛气温升高、雨量充沛,各种野生蘑菇都进入了旺盛生长的时期。因为疫情久未出门的市民们纷纷走进自然放松身心,很容易因误采误食野生蘑菇引发中毒。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在我国已发现的毒蘑菇有100余种,其中褐鳞小伞、白毒伞菌、白毒鹅膏菌、红鬼笔菌、臭黄菇、墨汁鬼伞菌、毒鹅膏菌及狗尿苔等十种在青岛地区比较常见。

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但毒蘑菇的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6-9月,由于部分有毒的野生蘑菇与平常的可食用蘑菇在形态上很相似难以区分,因此容易导致误食进而引起中毒。

在民间,人们常常通过颜色是否鲜艳、是否生虫、与大蒜银器一起煮是否变黑等方法来辨别毒蘑菇,但是这些方式并不可靠。蘑菇形态千差万别,不能简单地通过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鉴别毒蘑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

蘑菇中毒常见的症状有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肾衰竭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七种类型,一旦察觉到有蘑菇中毒迹象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种类,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平度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市民:

1. 不采摘野生蘑菇。不要因为好奇或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2.不销售野生蘑菇,也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勿在路边摊出售或者购买野生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蘑菇也要保持警惕。不要偏听偏信,采购没吃过或不认识的蘑菇。

3.不食用野生蘑菇。不论是家庭饮食还是集体聚餐、民俗旅游都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