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渔钩隐匿的人生:是爱好、运动 也是一个交友圈

2020-09-28 08:04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6080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谷朝明 王涛

  人,你可以消灭他,但你永远打不败他!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以老渔民桑迪亚哥的钓鱼经历,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青岛也有这样一群爱钓鱼的人,他们也许少有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但他们迷恋和探索的大海一样给了他们无尽快乐和对生命的感悟。

  9月,青岛银海大世界游艇码头。正值中午,细雨丝丝。一排排整齐的游艇静卧码头海面,随着一湾碧水轻轻摆动。不时有一艘艘轻捷的钓鱼艇从码头出发,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发光的水痕,像一把锋利的裁纸刀瞬间划开蔚蓝色的海平面,渐渐消失在海天一色的远方。

  天有毛毛细雨,既不沾身也不用担心大太阳曝晒,正是出海钓鱼好天气。

青岛航铭钓鱼俱乐部钓友们相约出海,钓鱼是一项爱好、运动,也是一个交友的圈子

  活的“不锈钢刀”

  王宗一搬着自己一米多长的钓箱走过长长的码头,在一艘钓鱼艇旁边停了下来,等船长用缆绳将钓鱼艇拉近岸边后,王宗一先把钓箱递给船上的钓友,然后瞅着码头与游艇之间的缝隙缩到最短之时,一个跨步登上了船。仅9月份一个月,王宗一就2次开车从济南来到青岛,4次出海钓鱼。

  在朋友圈发的微信视频成了他的“海钓直播现场”:“青岛在等我”、“看这刀鱼,明晃晃的,像一把不锈钢大刀”。刀鱼“离水即死”,一般人见不到活刀鱼是什么模样。不用说内地人,就算青岛本地人在市场上见到的刀鱼都是斑斑驳驳的。每次海钓,王宗一都会拍下活刀鱼的视频发朋友圈,这样的视频是他朋友圈的“热点”,点赞的和留言评论的朋友都很多。

  今年60多岁的王宗一,退休已经两三年了。退休前他是资深媒体人。退休后钓鱼成了他不可缺少的乐趣,“总也钓不够,很上瘾。我要是有一艘船就好了,那我天天出海去钓鱼。”这是王宗一经常说的一句话。

  开海后,青岛各个码头重回喧嚣,马达声声传递着鱼满舱的捷报。与众多渔港码头不同的是,银海大世界码头上停泊的都是游艇和钓鱼艇,这里也是钓友们的聚集地。码头上的钓鱼俱乐部会为他们安排好出海的钓鱼艇,10个人左右就可以成团出海了。他们被称为“海钓族”。钓友们来自四面八方,有像王宗一这样专门从外地赶来的,也有青岛本地的钓鱼爱好者。

  汪洋大海如同一座宝藏,藏着多少鱼谁也不知道,这种神秘感就是钓鱼魅力的一部分,吸引着八方海钓客来这里“掘宝”和感悟。

  特制钓鱼艇

  收拾完钓箱之后,王宗一把鱼竿插到甲板两侧的鱼竿架上。王宗一到得不算早,这次出海的有8个钓友,已经到了6人,他们都是青岛航铭海钓俱乐部的会员,隔三差五一起海钓,大家都能混个脸熟。钓友们这次乘坐的是一艘钓鱼游艇,有十五六米长,在钓鱼艇中算比较大的。从外形轮廓上看,跟码头停泊的众多游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实际上作为满足专业钓鱼而设计的船,它跟游艇在船体结构和功能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钓鱼艇侧身写着“青岛昊运游艇制造”,这是一艘引进了日本设计概念、由本土制造的钓鱼艇。

  甲板两侧有两排架子,上面并排竖着几个管道,这是鱼竿架,可以插放鱼竿。甲板上围绕在驾驶室四周的是一个环绕式走廊,走廊宽度比一般游艇要宽,方便钓客们中大鱼时在甲板上遛鱼。同时甲板的宽度也要满足钓客们站在甲板上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操作钓鱼,还要放得下随身携带的钓箱。

  除了甲板空间,稳定性也是钓鱼艇的一个重要设计要素。钓鱼艇的下壳型线设计要尽量减轻船体的左右摇摆,以免影响钓客们钓鱼的操作。钓鱼艇的甲板下面也被合理利用,它被分成一个个方形的隔断,掀起其中一个隔断就是一个小的“鱼池”,钓上来活鱼可以放在这里养着。

  “坐这样的钓鱼艇出海是一种享受。”钓友郭玉磊说。郭玉磊是老青岛人,19岁开始混迹于青岛岸边的“老年垂钓群”,今年他已经40多岁,是个资深钓鱼发烧友。1998年郭玉磊就开始钓鱼了,先是在八大峡码头和山东路头上岸钓,那时的山东路还是直通大海的。后来在青岛后海租木头渔船出海钓鱼,那些船都是柴油机的,味道大,下雨天也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还是这专业的钓鱼艇舒服,休息室里还有茶几可以坐着喝茶,有活动的椅子可以调整成小床,累了可以躺下休息。现在小港和后海也会有一些木船出海钓鱼,每人一次一两百元。坐这样专业的钓鱼艇出海一次则是四五百元,我还是觉得这个钱花得值。”对郭玉磊来说,钓鱼之意已经不在鱼,体验感反而是更重要的。

  钓鱼的是好男人?

  郭玉磊在甲板上低头忙碌,做着出海前的准备工作:把鱼竿插在架子上,整理鱼线。

  “渔具都是一整套的,缠线轮和你的鱼竿、鱼线都是搭配在一起用的。钓小鱼,用的鱼竿弹性比较大,鱼线相对也细一点。钓几百斤的大鱼,鱼竿要结实,鱼线要粗,否则大鱼就给你拽断了。大鱼的游速和力气你是想象不到的。”

  他新入手了一款电轮,收鱼线时不用手摇了,一按按钮电轮自动带动鱼线就把鱼收上来了。“我有时候也出国钓鱼,马尔代夫、东南亚一些国家我都去过。南方海域里有些大鱼几百斤重,放线都要放到400米以下,有的达到800多米的地方。手摇就赶不上趟了。”

  对普通人来说,很难想像一个钓鱼人对研究钓鱼这个事有多痴迷。郭玉磊说,他曾经为了观察鱼咬饵的动作,潜水到海底,拿一根筷子,拴上一条线,挂上鱼饵。有一条鱼,半秒不到咬饵走人,“我眼眨一下的工夫,它迅速咬饵游走了,我都没看清它是什么鱼。”还有钓鱼人,甚至专门去查阅海洋研究学者的论文,试图从那些数据和曲线中找到可以帮助钓鱼的蛛丝马迹。

  成了发烧友,就往往变成“装备党”。比如目前钓友们常用的缠线轮有电动轮、纺车轮、鼓轮等几种样式,鱼竿也分碳素和玻璃钢等不同的材质。“钓不同的鱼要用不同的鱼竿、鱼线、滚轮组合。基本上每个资深钓友家里都得有十几套渔具。”郭玉磊指着自己的鱼竿说:“我这个鱼竿2000多元,轮四五千元,光这一轮鱼线就要400多元。钓友们买钓具花费10万到20万元都很正常。”去热带地区钓几百斤的大鱼,渔具的花费更是“如流水”,光鱼竿就要花一万多元,有的人还会定制鱼竿,价格上不封顶。

  不过,很多钓鱼人的家里对此也并不太反对。钓鱼人老徐的媳妇就说,人总得有个爱好吧,钓鱼总比抽烟喝酒强,更比出去赌博找小三强!

  假饵的诱惑

  在甲板上挂渔钩的钓友周兆军,打开一个塑料盒,里面是五颜六色的斑纹“小鱼”,形象逼真,和真的小鱼不相上下。钓友们这次出海准备的鱼饵都是“假鱼饵”,塑料小鱿鱼、塑料小海马,身体是Q弹的,头上还长着黑黑的眼睛。这恐怕是送给鱼的“玩具”吧,鱼儿能上钩吗?

  周兆军把渔钩拴上线,挂上了一个“小海马”鱼饵,垂进船旁边的水里上下晃动,试了试鱼竿。“你看你看,这水里的黑头还不少来。”果然有两寸长的小黑头鱼不知从哪里游过来,追着鱼饵打转。这种“忽悠鱼”的钓法近几年比较流行,它叫路亚钓法。路亚是音译名称,通俗解释是假鱼饵。因为鱼咬钩大体有两种原因,一个是进食需要,一个是领地保护。就是看到有活的生物进入自己的领地,一些大鱼会本能地驱赶它们。因为用的是假饵,比较环保,而且钓上的多是凶猛的大鱼,在钓友圈里备受推崇。路亚钓法和一般的钓法不同,钓鱼时手拿鱼竿不是静止的,而是需要上下晃动,让“小鱿鱼”“小彩鱼”像真的小鱼一样,在海里“游动”起来,才会吸引大鱼追逐咬钩。

假鱼饵的一种:带荧光的鱼板

  周兆军绑好钓组后,在靠近鱼竿头部的渔钩处又挂上了一个鱼板,自己端详着给鱼准备的这一串“食物”,很满意地自言自语:“看这带荧光的鱼板真漂亮,到时候放在水下发出荧光,刀鱼最喜欢追逐这样亮晶晶的东西了。”在他看来,人和动物都会受到诱惑,这是“鱼生”,也是人生。在社会里,人人都是一条鱼……

  “菜园子”和“大茅房”

  钓友们人到齐了,准备工作结束。突突的马达声开启,一阵浪花飞溅,钓鱼艇出海了。

  钓友们经常说:“宁许一头猪,不许一条鱼。”意思就是,猪在猪圈里养着,我承诺给你一头猪,是一定能办到的事。但是鱼在大海里活动,海洋每天的潮汐都在变化,能不能钓到鱼回来,谁也说不准。钓友们管钓不到鱼空手回来叫“空军”,这样的情况对钓鱼老手来说也是常事。

  对有着19年船长驾龄的马海青来说,找到鱼群依然是一件靠运气的事。“不是你经验丰富就能找到鱼群,洋流、气压、潮汐等太多因素会影响鱼群的位置。”当然,作为一名老船长,他也有自己多年从业探索出的好钓点,他们管这个叫“菜园子”。比如某处海底有艘沉船,时间久了黄鱼黑头等鱼类就会在船里“做窝”,在这钓的鱼获会比一般地方高出一个数量级。一些好钓点被大众熟知后,钓者云集,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公地悲剧”,钓友则戏称之“大茅房”。

  行驶了大约半小时后,到了离岸约4海里的大公岛海域,船长马海青放慢了速度,海面上不断有钓鱼艇路过,大家都在寻找自己合适的钓点。在一处海域马海青把船停下来,和钓友们一起走出驾驶室。“先试试这有没有鱼吧,”马海青说。钓友们分开站在甲板上,相隔距离大约1米以上。把渔钩鱼饵放下水后,上下晃动鱼竿,以吸引鱼群。

船长的福利

  等了五六分钟,钓友们的渔钩都没有鱼上钩。“把鱼线收一下,我再往前开一开。”钓鱼艇有两套操控方向盘,一套在驾驶室,一套在甲板上。马海青站在甲板上,用甲板上的外操方向盘开船。这样反复停停走走了三四次。

  “上鱼了,上鱼了。”随着一声欢呼,钓友尚先生钓上来一尾银灿灿的刀鱼。透明的鱼鳍还在波动,通身银亮真的像一把钢刀。摘下渔钩后,尚先生高兴地把活蹦乱跳的刀鱼放进了活鱼舱。“这个舱空间还算大,刀鱼坚持到上岸应该没问题。”

  “大鲅鱼,看我钓的大鲅鱼!”王宗一从甲板一侧兴奋地跑过来,鲅鱼活蹦乱跳,背鳍旁边闪着淡绿色的银光。“来,帮我拍个照。”王宗一招呼记者。在镜头下,他把鱼高高举起,收获的喜悦洋溢在脸上,这是他的第一个“好彩头”。

  “看我这条刀鱼,拍出来更漂亮。”钓友们纷纷“开和”,对于自己的第一条鱼,他们都要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的喜悦。有的钓友一竿下去还钓上来两条梭鱼。钓友们你一尾我一尾收获着不同的鱼儿,甲板上气氛一时雀跃起来。

  “就这儿了,看来这里鱼况不错。”看到钓友们“战况”丰盛,船长马海青也非常满意,作为船长,带着钓友们找到一个好的钓点,也是他的职责所在。马海青一边拿着鱼竿钓鱼,一边操控着方向盘。钓鱼艇外操方向盘的设计是船长的福利,方便船长一边开船,一边钓鱼。钓友钓鱼的时候,船长在甲板上能够看到他们的操作,方便配合他们调整船体。马海青是一个有着19年经验的老船长。之前他是驾驶远洋船的,跑了2年远洋船后,回来做了一段时间的游艇船长,后来觉得还是钓鱼艇比较好玩,就一直做钓鱼艇船长。对马海青来说,能和爱好融为一体的工作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到哪去找鱼群要看季节和潮汐,青岛这边季节性鱼群很多,现在这个季节近海就是钓刀鱼、鲅鱼,十一前后就可以钓牙片鱼,再往后随着水温的降低,年前年后就钓鳕鱼。”马海青说,自己开过钓鱼船,最多的一次一船钓友们钓上来的鱼加起来有三百多斤了。

  《阿甘正传》的主人公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同样,在这片海,你永远无法预知钓上来的下一条鱼是什么。甚至空手而回,也是钓鱼魅力的一部分。

  什么都有代价

  钓鱼船停在海面上,海浪带动船体左右晃动,颠簸得让人头晕。晕船对钓友们来说,早已是入门时就蹚过的坎儿。船长马海青对此更是司空见惯:“今天海上还算是风平浪静的,风浪大的时候船比现在要颠簸多了。很多钓友刚开始海钓都会晕船,吐得难受的时候直喊:‘我再也不来了。’可不出一个月又见他来海钓了。”

  这次海钓运气不错,半小时过去了,一个活鱼舱里就攒了30多尾鱼了。然而就在大家兴致正酣之时,小意外发生了。钓友尚先生钓中的一尾带鱼,咬钩后拖着渔钩在水下转了几圈,把旁边周兆军的鱼线都绕在了一起。等把鱼线拖出水面时才发现有3个鱼竿的线都缠在一起。周兆军试图解开渔钩旁边的缠线,但是3条鱼线缠在一起,很多地方已经绕成死扣。“解不开了,剪掉吧。”周兆军拿出剪刀一点一点开始剪线。

鱼线缠线了,钓友们无奈剪线

  渔钩上的刺非常锋利,钓友们戴着粗麻手套小心翼翼地操作。周兆军的手上还有之前海钓时受的伤,被鱼划了一道大口子,两天了伤口还在流血。刀鱼、鲅鱼在海里都是非常凶猛的鱼类,牙齿非常锋利,就像一把锯齿刀。“什么都有代价!这点小伤不耽误钓鱼。”对于钓友们来说,手上受伤很常见。为保护好自己,海钓一般要戴上眼镜和手套,戴眼镜是为了防止甩竿和拉线时伤到眼睛。

  巴适圈中人

  “今天钓的这些鱼,晚上可以整一桌了。”幸福有时就这么简单。相熟的三五钓友一起出海,晚上回来找个就近的饭店,把刚钓上来的鱼简单烹饪,就是一道美味佳肴。大家围坐在一起,喝喝小酒、聊聊人生,好不惬意。人生能遇到一群把酒言欢的朋友是一件幸事。

  以钓会友,这是一个圈子。“爱好钓鱼的朋友,怎么说都是一家人。”对于王宗一来说,钓鱼是一项爱好、运动,也是一个交朋友的圈子。每隔一两个星期,大家就聚在一起谈论一下这个月去哪钓鱼的“新方向”。济南郊区、东营、泰安、威海、烟台、青岛都留下他们钓鱼的脚步。一路上,大家既是旅游看风景的同伴,又是钓鱼拼技术的钓友。

  朋友带朋友,这个圈子总会有新的钓鱼爱好者加入,没有年龄的界限,也没有职业和身份的界限。志趣相投的朋友总是一见如故,钓了大鱼回来,坐下来一起品尝,是钓友们最期待的时刻。交流一下钓法、见过哪些新奇的鱼,有爱好和特长的还唱唱歌、吟吟诗,手巧的还做个鱼拓赠送一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钓鱼的人往往是享受不到这种“巴适”的。

9岁钓友杨智栋钓上一条大鲅鱼

  大海,空旷辽阔,涛声不歇。有的钓友发挥狩猎本能,不断追求钓获更大更强的鱼类,像《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用大鱼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和突破生命极限的意义。有的人则喜欢海的深邃,陶醉于海天一色中垂钓,宠辱皆忘,练瑜伽般纯净的心境……无论如何,爱钓鱼都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相关阅读:

一个渔钩隐匿的人生:是爱好、运动 也是一个交友圈

从斗鱼到救鱼 听海钓“发烧友”讲述与鱼搏斗的乐趣

青岛海钓人群超10万 “青岛造”钓鱼艇热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