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每年岁末各政府部门“一把手”接受市民评议的“三民”活动,今年如期而至。2020年是青岛连续开展“三民”活动的第12年,注定不凡。这一年我们步履维艰,但更加...
2020年“三民”活动 |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市外办和市海洋发展局亮出“成绩单”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三民”活动正在进行,岛城各部门纷纷亮出本年度的“成绩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市政府办公厅、市外办和市海洋发展局在工作中取得哪些成就、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其中,市政府办公厅把12345政务服务热线打造成市民反映诉求的“直通车”,“三我”活动意见建议征集的主渠道,坚持365天24小时在线,用心倾听每一个来电,全年受理量400万件以上。
市政府办公厅
出入境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厅充分发挥参谋助手、运转枢纽、管理保障、示范窗口作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展现了新作为,取得了新成绩。
今年以来,机场入境客运航班近500架次、入境旅客6.7万人,港口出入境船舶近9000艘次、出入境船员17.9万人次,均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守护了城市安全。10月上旬出现新的疫情后,紧急调集各方力量,统筹做好患者救治、流调溯源、重点人群管控等工作,5天内完成了千万人口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查清了感染源,控制住疫情。
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全国第二。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稳就业15条、支持文旅业发展20条、稳外贸39条、激发消费61条等政策措施。作为全市口岸的协调管理部门,深入开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在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二。
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全年受理量超400万件。把12345政务服务热线打造成市民反映诉求的“直通车”,“三我”活动意见建议征集的主渠道,坚持365天24小时在线,用心倾听每一个来电,全年受理量400万件以上,深挖大数据资源,对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消费维权、房屋产权、市容环境等十个领域,开展集中整治。
市外办
搭建疫情下中德“空中走廊”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市外办坚持疫情防控底线思维和拓展国际合作机遇意识相结合,充分挖掘青岛对德工作优势,危中寻机,广交朋友,搭建起疫情下中德两国“空中走廊”,助力青岛德国“国际客厅”建设,全力打造中德合作交流的“桥头堡”,为推进青岛与德国合作带来新机遇。
搭建疫情下中德交流“空中走廊”。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经贸合作伙伴和投资、技术重要来源地。疫情发生后,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两国领导人多次通话,双方政府确定建立中德“快捷通道”,以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圆满完成7架德国包机服务保障任务,累计运载290余家机构、企业共1600余人从青岛出入境,未发现一例核酸阳性病例,搭建起疫情下德国经济界、工商界等人士往返中德两国的“空中走廊”。
助力青岛德国“国际客厅”建设。市外办把青岛德国“国际客厅”作为对德友好交往的重要平台之一,与德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推动“国际客厅”建设,利用外事渠道向德国各界宣传推介“国际客厅”,扩大了影响力、提升了知名度,吸引众多德国企业慕名而来。配合举办了“2020年德国企业重聚日”活动,邀请德国驻华大使馆代表参加“青岛德国葡萄酒节”“2020德国文化周”活动。
市海洋发展局
推动134个涉海项目加快建设
今年以来,市海洋发展局坚持与改革同频、与发展共振,加压苦干,奋力攻坚,实现了海洋发展走在前列、海洋资源不断优化、渔业管理持续规范的良好局面。
发布涉海优惠政策汇编,制定应对疫情12条措施,与网商协会、“一亩田”、腾讯、京东等开展合作,搭建线上产销平台,解决3万吨水产品滞销问题。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市场销售短板,利用百洋医药集团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实现渠道共享。组织8家涉海企业分别与海尔卡奥斯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工业互联网为海洋产业赋能。坚持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全心全意办好群众的操心事。抓早抓小、关口前移,组织航道外线打捞,最大限度阻截浒苔登陆上岸,海陆清理比例由往年的1:1提高到30:1,让浒苔不再给市民“添堵”。
争当排头兵,勇做主力军,在统筹海洋经济发展中体现担当、展示作为。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9%,高于GDP增速1.7个百分点。积极推动总投资4000多亿元的134个涉海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带动海洋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7%。制定出台《青岛市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攻坚方案》,深入开展专业化、集群化、产业链招商。前三季度,新签约涉海项目57个,计划总投资1587亿元,其中投资200亿元以上项目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