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天团”年度专访 | 鲁汉:听他讲青岛,那过去的故事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珍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经说过,智人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物种,是因为他们能进行大规模的协作,而把智人团结在一起的,就是故事。
一座城市的故事,对于生活在它肌理中的每个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加入抖音平台之后,55岁的鲁汉成了那个讲故事的人,他所讲述的是:青岛故事。
“正在修缮的黄县路17号,一堆老瓦被换下来堆在垃圾堆里,虽然不是牛舌瓦,但也是百年前开普勒洋行在大窑沟生产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来看看……”鲁汉这条短段视频发出后,第二天再经过时,发现有很多市民在黄县路找老瓦。
一名家长带着十来岁的孩子,一边翻找,一边讲青岛百年前的历史;一位20多岁的青岛姑娘,说是父亲看到鲁汉的视频,非让她来找几块老瓦带回去收藏……一天下来,一大堆本已成为建筑垃圾的老瓦所剩无几。这既是鲁汉抖音号影响力的证明,又“说明青岛市民对城市历史的关注和热爱。”
历史对现代人的吸引力,有时候不在于宏大叙事,更多迷人的风光在那曲径通幽处。鲁汉讲述的青岛故事,每每从细微处入手,本地人有共情,外地人满足了好奇心。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沧口大庙的门前,沧口大庙始建于1925年……”“我身后这条路,是号称青岛最短的一条路,只有30米的中山支路……”“说青岛人海派,不用谈它的情怀,听听青岛话就行了,青岛人说一个人有文化,说他知识海(儿)多了……”“老青岛人有句话,叫嘎伙,是深度交往的意思……”
目光温和,态度真实诚恳,语调不疾不徐,镜头内外的鲁汉并无二致,岁月沉淀下来除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有淡然的人生态度。
最近热映的电影《心灵奇旅》引起很多人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总有一个瞬间,会让你感觉到灵魂被深深触动,可能是一个人、一句话、一部电影、一片落叶,或者一本书。
改变鲁汉人生轨迹的那道电光火石正是一本讲陕西民间美术史的书。20多年前的那个凌晨,他连夜把书看完依然意犹未尽,掩卷沉思,他仿佛在重重迷雾中看到了那道光,又像赴一场命定的邀约,不久,鲁汉辞去了当年不少人羡慕的铁路警察工作,成为一名民间文化研究者。
手工缝制带有中式盘扣的上衣代表了鲁汉的传统审美,除了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和青岛市手工艺协会会长的头衔,他还是市北区政协委员。 在刚刚结束的市北区政协会议上,鲁汉的提案是关于在里院片区建设青岛手工艺活态生活馆,传统手工艺如何与商业相结合给老城区带来新活力,是官方与民间的共同期盼,鲁汉在两者中间建起一座文化桥梁。
冯骥才先生说,承载记忆的既有物质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遗产,城市的最大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
百年前的风从海上吹来,那个时代的青岛是当之无愧的北方时尚之都。里院这种融合了西式洋楼与四合院风格的独特建筑,既是创新又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它们是青岛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正是鲁汉和同行们的研究成果,让里院重新回到主政者的视野中。
“在我看来,里院还是咱青岛市民性格的源头,”鲁汉说,里院是20世纪初青岛商业最繁荣的区域,代表的正是市民文化。“青岛人讲义气、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性格,和当年里院的杂居方式分不开。”里院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或买或租住到一个院里,关上房门是一小家,到了晚上,里院大门一关,就是一个大家。
“白天年轻人去上班,孩子就放在院里,老人帮忙看着;老人有什么不方便,搬搬抬抬,不用招呼,年轻人就来帮忙;遇到突然下雨,根本不用担心晾晒的衣服;谁家做点好吃的,也第一时间拿给大家分享……”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和乐于分享,正是来源于那时的生活状态。
鲁汉称自己是“守望民间的人”,这种守望和推广,原来通过结集成册,书面传播,如今借助新媒体和网红的身份,影响力更大。“最令我欣喜的是,通过抖音平台,能够把这些文化历史普及给年轻人,很多导游看了我的短视频之后,把学到的东西再讲给游客听,这是让我最开心的事情。”
1月10日晚上8点,鲁汉进入直播间和粉丝互动,有人“比心”有人送出“仙女棒”,鲁汉一边回答问题,一边感谢粉丝的慷慨,这在一年前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状态。
每每谈到如今投身的事业,鲁汉都会想起当年那个掩卷沉思的夜晚,他在那一刻找到了心之所向,也因此失去了很多。
人生如逆旅,我以热爱为桨,鲁汉希望自己的心态能够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策划:一飞
统筹:王守华 姜豪
执行:任康 张小宇 刘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