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政府工作报告看经济:加快推进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徐杰 白菊 王雪
1月12日,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青岛2021年的“大动作”让人振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青岛提出主要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3%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稳定。2021,经济发展青岛这样干。
科技创新:
新认定国家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最高奖百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青岛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创业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在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快4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轮轨系统动力学、轻量化材料和系统节能等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0家、达到460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瞪羚企业20家。加快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柔宇科技等重点科技项目建设。推广使用科技创新券,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的支持力度。
在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医疗机构建设省级、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中心,对评估优秀的给予补助。推动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投入运行,加快建设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加快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打造全国性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日本企业和科研机构基地,开展科技项目联合研发。对新认定的国家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发挥国际院士港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蓝谷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发展科教产融合园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完善“青创十条”实施细则和具体举措,培育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加大高水平创投风投基金招引力度,新增私募基金机构150家左右。发挥科创母基金和其他各类基金作用,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建立科技信贷“白名单”,引导商业银行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深化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支持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转化,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力争引才聚才25万人,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
十三条产业链:
争取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青岛市将做大做强十三条产业链,这在政府工作中也作为重要内容着重阐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13条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惠科、东华鲲鹏、歌尔全球研发总部等项目建设,力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发展实现新突破。智能家电产业,加快三菱重工海尔空调机、海信新型中央空调系统等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条,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威高国际医疗产业园一期、华大智造高端耗材等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跨越发展。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加快海湾集团、金能化学等22个高端化工项目建设和中德氢能源产业园建设;加大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高端装备产业,加快中兴通轨道交通、中车智汇港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本地配套率,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美锦氢能、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北京汽车制造厂总部基地等汽车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加快顺诺机器人、高测高精密数控装备、中工际华、宏大纺织等智能装备项目建设,争取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柠檬豆、雷神科技等新经济企业,不断壮大“四新”经济规模。加快布局生命健康、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极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制定实施倍增计划,做优做强主业。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质增效,滚动推进500个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企业,打造品牌企业梯队。培育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隐形冠军。
加快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方面,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行动,探索建立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指标体系,办好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更好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设。出台推动卡奥斯平台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13条产业链核心企业与卡奥斯共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啤酒饮料、橡胶轮胎、高端化工、节能环保、智能检测等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放1000个“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引进一批5G、人工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区块链等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加快打造北方服务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加快中国外运(上合)智慧物流园等15个项目建设。加快东方伊甸园、方特熊出没动漫谷、雅钻文旅交流中心、环球融创海洋文旅城等项目建设。加快青特北大医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整合提升浮山湾国际时尚商圈,加快台东步行街、李村步行街等街区改造,每个区市都打造1条特色街。鼓励发展首店经济、直播电商、内容电商,搞活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提升涉海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16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加快中船柴、中瑞威飞、智能航运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等海工装备项目,海洋科技谷、海之乐海洋生物制品等海洋生物医药项目,深远海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等风电项目建设,成立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争取国家深海基因库落户。争取设立蓝色金融研究院(青岛)。加快国信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先导区、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
改革开放:
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青岛要用好改革“冲击钻”、下好开放“先手棋”,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要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推行“一业一证”改革、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一事全办”覆盖面,提升“青e办”掌上服务平台功能。打造“一码通”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和多码融合。完善“青岛政策通”平台功能,实现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服务、一口兑现。探索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
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方面,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分类分层推进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分期培训100名以上精英民营企业家、1000名以上优秀民营企业家、10000名以上年轻一代民营中小企业高管。加快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建设,持续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活动,争取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
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方面,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推进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上合示范区,加快推进总投资1312亿元的52个项目建设,探索设立上合地方合作银行、上合产投联盟、上合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上合技术转移中心、“一带一路”(青岛)中小企业合作区,打造上合国家进口食品农产品集散中心。自贸区青岛片区,深度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力争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0%。加快中日韩消费专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做大棉花、橡胶等特色优势品种交易规模。建立自贸区口岸清算体系。推动欧力士中日产业运营总部等国际化平台落地运营,促进综合保税区提质升级。各功能区聚焦主导产业,加快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高水平建设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放大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作用,加快设立东亚海洋合作组织。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检验检测联盟。
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方面,巩固扩大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加快建设9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施跨境电商倍增计划。全面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方面,完善胶东五市高效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一体化重点项目库,用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推动五市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共同把胶东经济圈打造成中国面向日韩的开放门户。完善半岛科创联盟运行机制,推进资源共享与创新合作。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岛—潍坊临空临港协作区。发挥创意黄河现代服务业联盟作用,深化与沿黄流域重点城市合作。加快建设黄河流域开放合作国际客厅、香港客厅和“数字国际客厅”“资本国际客厅”。推动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向更高水平发展。
办好各类重大活动方面,重点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国际标准化论坛、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等重大会议,办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博览会、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山东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等重点会展,办好青岛国际啤酒节、国际音乐节、凤凰音乐节等重点节会,办好“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青岛马拉松、第五届市运会等体育赛事。
项目落地年:
积极推进总投资5050亿元的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青岛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总投资5050亿元的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清单管理、分级分类管理,并进行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实行重点项目专员负责制,对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由区市或部门班子成员担任专员,全程跟踪服务。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建立重点项目审批核准快速通道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全程督导落实,严格开展重点项目督导,定期调度数据、实地核查、排序通报。
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方面,加强项目创意谋划,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引进一批“四新”经济项目,推动现有企业新上一批大项目。运用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和“双招双引”重点项目调度平台,促进项目信息互通共享。组建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机构,发挥头部企业、行业商协会、基金公司作用,深入推进社会化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方面,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资金和政策向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重点项目集中整合机制。大力争取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资金。积极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实施“标准地”供给改革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用地指标更多向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