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桥吊主管王培山:跟码头一起成长 最大的收获是创新思维

2021-02-15 20:1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2979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

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桥吊主管王培山来说,2021年的这个春节跟往年没啥不同,却又有所不同。说没啥不同,是因为港口人历年来执行“港外过年,港内大干”,全年无休,每年的春节期间,港口作业热火朝天,全港职工照常轮班坚守。说有所不同,是因为今年的除夕夜,恰逢王培山当班,也是最近四年来,自己第一次没有在家过年,而是跟在港领导同事们一起吃了年夜饭,度过了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新年。

在港过年,对讲机不离手

“我们技术部四个人,每个人在春节七天当中都要轮班两三天”,王培山告诉记者,跟往年不同,今年春节期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格外忙碌,特别是过年那几天,作业量很多,“除夕夜那天,领导陪我们一起过年、吃年夜饭,有那么一会儿工夫,我的对讲机一直没动静,我正纳闷呢,寻思别再是对讲机不好,怕影响了工作”,王培山告诉记者,因为常年在码头处理技术问题,对讲机一时安静,他还有点不太适应,岂料他犯嘀咕,就有人呼叫他了,于是,吃了一半年夜饭的王培山赶紧放下筷子,跑到现场处理问题。还好,都是小CASE,很快就解决了。

在记者采访的间隙,王培山的对讲机也一直在说话,不时有人呼叫他,他就第一时间安排徒弟解决处理,自己随后紧急赶去查看,王培山说,他们的工作位置并不固定,哪里需要去哪里,哪里有问题去哪里,因此,对讲机就成为最好的伙伴和最便捷的沟通工具。

提升和优化技术设备,是不变的追求

作为桥吊主管,如何提升和优化桥吊的作业流程和效率是王培山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且他对自己的岗位重要性理解相当到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想更快、更安全地装卸集装箱,就要找出一条最安全、最短的路径”,王培山说,现在自动化码头用的是双小车自动化桥吊,将装卸集装箱的流程分为两步,即通过主小车将集装箱从船上送到平台上,然后通过门架小车将集装箱从平台上送到AGV上,“就像我们跑接力赛一样,选定最优路程以后的接力操作要比一个设备从头送到尾更快、更安全”。

虽然这个技术已经实现,并在作业过程中正常运转,但王培山依然坚持不懈地将提升桥吊的作业效率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其实,从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产那天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做优化,虽然已经实现了多次效率的突破,但仍需要继续努力”。

“治未病”,设备故障要防患于未然

此外,对于王培山来说,他的日常主业就是负责维护设备,“就像中医要治未病一样,我们不能等着设备出了故障再去维修,那时候就会影响作业,耽误生产”,因此,春节期间到港的王培山跟往常一样,第一件事就是对设备进行动态巡检,第一时间了解设备状况,查看人机界面、故障信息,然后做出预判和结论,并及时调整处理。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作为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码头,每天在班的生产作业人员不超过25人,比传统人工码头节省人力70%。而今年的春节期间,全自动化码头比往年要忙碌很多,来这里靠泊的船舶量也比往年增加了70%。而这一切的正常运转,靠的就是技术、是创新,是不竭的改进和优化。

最大的收获:敢于突破空白的创新思维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王培山从从2014年项目组组建就已加入,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感受了这其中的艰难、突破、创新与收获。王培山坦言,他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能有一个敢于突破空白的创新思维,“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按照老经验来办事,但是全自动化码头的研发和建设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作为这个团队中的普通一员,作为新一代的码头工人,对于创新思维的要求更高,需要我们有更开阔、更有发展性的思维和专业认可度”。

3年多的技术攻关,对于王培山来说,学到的是“连钢创新团队”的精神内核: “拼命都不一定干得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就像连钢说的,在研发最困难的时段,做不成就跳海,他第一个先跳,现在说来感觉有些通俗,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是必须要干好的决心”,王培山说。

新年愿望:码头设备安稳运行,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靠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很多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都没有前人指路,需要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路中研究、选择最优的那一条。这个过程中,王培山感觉自己每天都在经历“头脑风暴”,但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行五年来,更加需要他们不断地提升、优化,“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抠,去完成更加极致的技术和方案”。

2001年进港的王培山已经在码头工作了20年,如今他的女儿已经上初中了,“看着自动化码头的诞生和使用,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样”。崭新的2021年,他的愿望是码头上的设备能够平稳、安全地运行,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把工作做精致、做细致,将工作和家庭做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