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校功臣:童第周与山大感情深厚

2021-02-19 23:0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094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美体记者  张文艳

近日,记者来到了鱼山路36号教授大院,童第周故居位于1号楼东首,“一座两层日式小楼,门前种着几棵香椿树”(《童第周:“克隆之父”的海阔天空》)。这是值得怀念的地方,曾住5号楼的毕先英(79岁)虽然搬出去多年,仍然会不时回来看看。“当时每一家都是楼下楼上,下面一个客厅一个房间,楼上两个房间,我们弟兄三个睡一间,房间不大,三张床一摆,勉强能走得动路”,童第周的儿子童时中告诉记者。

童第周在国外搞研究工作。

抗战胜利后,1946年8月,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继续出任校长,他力邀童第周再回校任教。于是,童第周全家又迁回了青岛,同时把寄养在老家的两个儿子也接到了身边。“童第周是第一批来学校的教授,恢复和创建了动物系,任系主任,并与曾呈奎一起创办了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另外,赵太侔还交给了他一个任务,就是聘请教授,因为当时山大成立了水产系,一直没有系主任,他们把人选锁定在了朱树屏身上”,杨洪勋说,童第周带着任务赶到重庆,“当时朱树屏在美国,童第周就游说朱树屏的夫人王致平,转达了学校的意愿”,最终,朱树屏答应担任。

童第周为什么对山大感情如此深厚?为何屡次接受赵太侔的邀请?童时中告诉记者,在乱世背景下,学校的风气也不纯,“有很多学校受国民党控制,甚至学校的教务处都是特务机关,但父亲抗战前就在山大工作,对赵太侔印象不错,认为他比较重视学术”。虽然海洋研究仍在继续,但迫于生计,“这一时期的父亲还是主要以教学为主”。不过,他一有时间还是会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一天。

在童第周的努力下,许多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海洋学家都聚集一地,如张玺、娄康后、刘瑞玉、秦蕴珊等。赫崇本答应从美国回来后,童第周首先想到的是使他“安居乐业”,于是预先将赫教授的妻子、儿女接到青岛,安置好住处,免除了赫崇本的后顾之忧。工作之外的童第周,是这样一个做事让人放心、舒心的人。童时中说,父亲曾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是别人的老师,因为时代在前进,但他却可以永远成为别人的朋友。”据悉,即使调到北京后,1973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瑞玉的妻子患病到北京就诊。童第周知道后,立马叫叶毓芬炖了两只鸡送去探望他的妻子,鸡在当时可是十分珍贵的补品。

童时中说,父亲不忙的时候,会带着他们姐弟一块出去玩,周末会带领他们一起劳动,展现出父亲的慈和与教育责任。然而,和第一次来青岛时不同,由于国民党统治内部腐败,国内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童家的生活再一次陷入困境。“父亲性格并不暴躁,待人接物很客气,但他对一些恶劣现象态度则非常鲜明”,童时中说得没错,抗日战争期间,他支持学生抗日,对学校的不平现象挺身而出。而物价飞涨之时,大学教师连工资都发不下来,童第周作为山大教职委员会主席,为了保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勇敢站出来,提议大家罢教抗议。罢教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最后,南京教育部只得按标准给教师们发放工资。

1948年2月,童第周应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邀请到美国去考察,短暂地离开了青岛。3月,身在大洋彼岸的他得到消息,他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