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会”谈丨青岛发展的这些关键词 在总理报告中被提及

2021-03-05 22:0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4832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梳理这一报告可以发现,不少青岛发展的关键词,在报告中也被重点提及。这些沉甸甸的词,也是青岛发展的机遇之所在。

1、工业互联网、5G

报告中提到: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

青岛的工业互联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全面起势,卡奥斯平台已链接全省8.2万家企业。

2021年,青岛将加快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行动,探索建立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指标体系,办好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更好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设。出台推动卡奥斯平台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13条产业链核心企业与卡奥斯共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啤酒饮料、橡胶轮胎、高端化工、节能环保、智能检测等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放1000个“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引进一批5G、人工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区块链等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今后5年,青岛将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而在5G建设方面,青岛已成为首批5G试点城市,今年将新建5G基站5000个以上,打造10个5G全覆盖全融合应用园区。新建升级智慧交通设施210处,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海信5G+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头雁工程”。

2、科技创新

报告中提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青岛创新资源丰富,在国家创新体系扮演着重要角色。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都在加快建设。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青岛建设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标杆城市。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点科研项目,建设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平台,打造全国性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3、一带一路和RCEP

报告中提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化原则,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赋予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任。

2021年,青岛将巩固扩大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培育壮大国际性贸易主体,积极招引国内外大型贸易商。加快建设9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用好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政策,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

2021年,青岛将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推进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

今后五年,青岛坚持准确把握开放创新改革的内在逻辑,全面激发市场活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基本建成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作用充分发挥。

4、海洋经济

报告中提到: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过去五年,青岛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去年以来,青岛发起经略海洋攻势,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3%。2020年,预计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9.3%。

2021年,青岛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提升涉海产业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青岛要建设“四个城市”,领衔的就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争夺非常激烈,深圳、上海、天津、大连、宁波、舟山等城市,都是青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5、乡村振兴

报告中提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青岛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国际种都”。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打造“青岛农品”品牌。

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6、繁荣广播影视

报告中提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

近期多部有影响力的电影拍摄于东方影都,让青岛影业一下站到了全国C位,青岛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电影之都”品牌越叫越响。牛年伊始,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入驻项目启用摄影棚的数量迎来“开门红”,摄影棚出租率达到93.88%的历史峰值。

今年,青岛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时尚产业,让城市更具艺术气质。鼓励发展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进一步打造“电影之都”品牌。并积极发展文体旅游、时尚健身等新业态,提高“音乐之岛”“帆船之都”影响力。

7、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报告中提到: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对青岛拓宽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去年以来,青岛与黄河流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一系列务实合作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青岛将落实黄河流域省会和胶东经济圈“9+5”城市陆海联动合作倡议,以畅通沿黄流域循环为切入点,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加强与郑州、西安、成都等自贸试验区城市互动发展,打造联动黄河流域、服务北方、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配置全球资源。引领胶东经济圈参与沿黄东西协作发展,创新东西产业对接合作机制,发展“飞地”经济,构建沿黄流域上中下游深度融合产业链条。依托山东港口群延伸港口服务功能,建设郑州、西安、洛阳、银川、兰州、西宁等“内陆港”,构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健全黄河流域海关协作机制。加强与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合作,共建沿黄物流大通道和一体化市场体系,推动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强化与沿黄城市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打造“黄河入海”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8、立足国内大循环

报告中提到: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四五”时期,青岛将致力于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协同、联动能力,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顺应消费结构升级新趋势,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能。

深化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瞄准高端生产装备、生活用品,精准实施产品提质工程、进口替代工程,推动更多青岛产品在强大国内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支持企业境内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叫响青岛制造、青岛服务、青岛旅游、青岛购物、青岛农品等品牌,擦亮“品牌之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