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时代感召 让“人人得享健康”!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开幕

2021-06-03 06:25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70184) 扫描到手机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现场。

本报6月2日讯(大众报业记者 李子路刘兵) 2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开幕式在青岛举行,各界宾朋齐聚美丽岛城,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推动全球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副理事长周小川致辞,省委书记刘家义致欢迎辞。

李斌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团结抗疫,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李斌表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在妥善应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有力支持全球抗疫合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

李斌指出,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只有携手并肩才能共克时艰。世界各国应始终秉持团结合作精神,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潘基文在致辞时说,这次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我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人类健康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本次大会成为鼓励创新的平台、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应对全球疫情蔓延、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周小川在致辞时说,当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反复,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复苏面临重大威胁和挑战。召开本次大会是支持全球团结抗疫、促进经济可持续复苏的一次重要行动。博鳌亚洲论坛将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利用全球健康论坛这个平台,积极提供博鳌方案,推动世界卫生健康问题的解决。

刘家义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首届大会以来,我们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健康山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健全全民动员的疾病预防体系、系统连续的健康管理体系、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体系、灵敏快捷的应急处置体系、多元多层的医养保健体系、医防相宜的人才支撑体系、支撑有力的产业配套体系、科学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努力为建设健康中国、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在主持开幕式时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国际社会应团结抗疫、共同行动,开放包容、共同发展,心怀天下、共谋未来。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将继续秉持促进交流合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为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创造人人得享健康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泰国公主诗琳通,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会主席福田康夫,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视频致辞,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秘书长李保东致欢迎辞。

本次大会由博鳌亚洲论坛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大会以“健康无处不在—可持续发展的2030时代”为主题,以“人人得享健康”为口号,设置“实现全民健康”“创新促进健康”“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三大分议题,由开幕式、2场全体大会、33个分论坛和15场重要活动构成。

省和青岛市领导吴翠云、孙继业、赵豪志,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出席开幕式。国家有关部委单位代表、部分省市有关负责同志、国际组织和各国使领馆代表、院士专家学者、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等参加开幕式。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

科学对待新冠病毒源头问题

新华社青岛6月2日电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2日在山东青岛开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会上说,新冠病毒溯源是非常专业、科学性很强的问题,一定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由从事医学研究、病毒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做出结论。

他表示,此前,我国政府专门邀请世卫组织的专家与我国专家一起到武汉进行调查,世卫组织的专家离开时发表讲话,认为新冠病毒“极不可能”源于实验室。“专家们的讲话是值得相信的,我们要相信科学。”

他呼吁,对于病毒的问题应由专门研究病毒学的专家做出结论,才是可信的。

“我们真正要想让科学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就不要政治化。”李保东说,要让溯源的问题回归科学、专业,这样才是可信的,要反对政治化。

据悉,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由博鳌亚洲论坛于2018年发起成立,首届大会于2019年6月在青岛举办。今年是第二届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2880余名嘉宾参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6.8亿剂次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齐娟

疫苗的研发和使用牵动人心。6月2日晚,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的“实现全民健康—新冠疫苗的研发、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分论坛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了我国目前研发和安全性的相关情况。

郑忠伟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0个疫苗进入临床使用,其中有4个疫苗已经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有3款疫苗已经获批了国内的紧急使用,有8款疫苗在国外获批了开展三期临床试验,3个疫苗在西方发达国家获批开展一期临床试验,一个mRNA疫苗已经获得国外三期临床的伦理批复。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实现了各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在疫苗的研发数量方面,我国处在世界的第一方阵,我们一直把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放在第一位。

郑忠伟介绍,截至6月1日,我国已累计接种6.8亿剂次新冠疫苗。我国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在接种达到2.65亿剂次的时候,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1.86/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占83%。按照我国CDC对新冠疫苗使用的不良反应监测,与2019年我国各类疫苗使用的对比看,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率低于2019年我国其他各类疫苗平均报告的水平。此外,目前我国全年新冠疫苗的产能已经达到50亿剂,2021年新冠疫苗的产量将突破30亿剂。

郑忠伟说,中国的疫苗研发要为人类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所以相信2021年以及2021年之后,中国新冠疫苗为全球疫苗提供将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张文宏 

张文宏谈疫苗发展

中国现在的疫苗研究走在了前列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李晓哲

6月2日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的“实现全民健康——新冠疫苗的研发、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分论坛举行。这个论坛因为张文宏等大咖的到来而显得很热,不算大的会议室拥入了上百家媒体和嘉宾。当张文宏举起话筒的时候,台下也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机、相机,等待他发言。

在论坛现场,张文宏说,疫苗是结束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最具有希望的公共卫生手段之一,疫苗的研发成功让人类看到了战胜新冠肺炎的曙光。中国现在的疫苗研究走在了前列,取得重要成就,但“我们就真的胜利了吗?”他表示,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此外,他还打趣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利益相关者,不是疫苗研发生产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时刻盯着疫苗的研发,看着所有的数据,要跟他们(疫苗研发生产企业)‘划清界限’。”

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新冠疫苗的生产供应与公平分配?如何在保障疫苗研发和生产的质量与安全性、保证企业创新动力的前提下,最大化疫苗全球分配的公平性、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张文宏指出,中国新冠疫苗的快速研发堪称惊人的科学成就,但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仍亟待提升。为解决这一难题,国际社会需要应对国际法规、知识产权、供应链和合作机制等多方面挑战,探索创新合作与解决方案。

虽然目前中国的疫苗研究和接种工作已经取得新的突破,作为一个医者,他认为,疫苗研究任重道远,所有的疫苗上线后,医生要评估,看在临床上有没有反应。学术里面,要有评估的环节,临床上打疫苗要进行数据审视。“我每次劝大家打疫苗的时候,之前都必须审视过他们的数据。”张文宏说,疫苗的评估环节是非常谨慎的。

而回顾以往历史上的大规模疫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疫苗研究取得突破的环境下,也终将会成为历史,因此张文宏对此次抗疫胜利十分有信心。

在谈到什么时候能够打开国门、全球恢复往来时,张文宏表示,相信今年下半年就有部分国家会开始恢复往来。全球什么时候恢复往来自由,要看疫苗可及性的普及程度。

关于新冠肺炎疫苗要不要像流感一样每年打一次的问题,张文宏说,“这个倒不一定。”

“我们看到得过新冠肺炎的患者不太容易再得。”张文宏介绍,根据目前已有数据计算,得过新冠肺炎的患者中80%可以得到保护,就像打过疫苗一样,仍有20%的人群保护不到,新冠疫苗不一定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打一次,最终是否需要反复接种还需要进行评估。

张定宇

“人民英雄”张定宇被当偶像追

疫情终将过去,做好准备应对未来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齐娟

6月2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定宇现身青岛,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的多场活动。在下午参加一场分论坛后,他更是被与会嘉宾围住要求合影,人民英雄有了偶像待遇!

张定宇身患渐冻症,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但在活动结束后,还很耐心地跟大家合影,并不断说“谢谢,谢谢”。此次来青岛,张定宇不忘给大家吃上“定心丸”。他坚定地说:阳光之下无新鲜事,这场疫情一定会过去!我们要很好地享受生活,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份信心来自于其对于专业的把握,也来自于战疫中社区力量的支持。在大会的分论坛“实现全民健康——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角色”中,张定宇给出了自己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他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20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中午的故事。当时他看到有外卖小哥给医院送来一个餐盒,以为是哪位医务人员自己点的,有些不高兴,“为什么?我以为我的同事还在关注自己的吃的,没有关注病人的救治。”但是快递小哥的一句话就把他的心给融化了,快递小哥说,这是热心市民给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送的东西。实际上,那天直到晚上一直都有人陆陆续续送来餐食。

“这就是当时社区、乃至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他说社区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对战疫工作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一些社区的志愿者更是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我们有一个很强大的社区动员机制,干部全部下沉到社区里,给老百姓以信心。

张定宇说,社区最大的作用,是它给居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此次疫情防控的风险控制方面。张定宇说,当时武汉出院患者人数超过入院患者人数的临界点提前到来时,自己完全没理解是怎么发生的,“实际上是社区的风控,社区的下沉干部、工作人员、志愿者,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为这场疫情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一线做了很多工作,社区的工作才真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大会上,北京博能志愿基金会联合创始人、理事长翟雁介绍,去年全国有2300多万志愿者,他们直接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志愿服务,贡献了7.6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相当于为抗疫军团增加了95万名全职的抗疫工作者,他们直接贡献的价值,按照市场价值来算,超过了百亿人民币,这些都是无偿贡献的。

翟雁说,这样一个庞大的志愿军团当中,73%的志愿者是在社区,还有20%多的志愿者在公共场所和医院从事抗疫服务,这些志愿者突出表现在两头:一个是去年1月初就开始在社区服务,特别是武汉当地的志愿者,积极做一些邻里互助的工作;还有就是在灾后重建特别是武汉解封之后,后续的一些家园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很多志愿者还活跃在社区当中。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自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