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个个红色遗迹见证光辉历史,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过往峥嵘岁月,穿越时空仍然激励我们前行。建党百年来,追寻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胶东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半岛网推出“奋斗百...
追寻党的足迹·感悟沂蒙变迁 | 沂南后峪子社区:支部强村庄富 “后进”变“先进”
旧村搬迁后,后峪子社区建起现代化村居。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红梅
驱车出孟良崮高速路口,一个个村庄犹如明珠,星罗棋布。“爱尚沂南 红色之旅”环线宛如一条项链,将沿线的“明珠”串起。后峪子社区,就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6月10日上午,“追寻党的足迹·感悟沂蒙变迁”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社区。绿树成荫,洋楼列排,道路洁净……放眼望去,一幅新农村画卷正在后峪子社区徐徐展开。来到这里的人,总会惊叹村庄的巨大变化。每到此时,村民们都骄傲地说,我们有个好书记。支部书记梁兆利则说,感谢有个坚强的党组织班子。
过去,由于山多地少、交通闭塞等原因,后峪子是当地有名的穷山村、光棍村、乱腾村。为了“摘穷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梁兆利的带领下,村党组织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几十年的时间整山治水、修路架桥,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后峪子社区更是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林果蔬菜、服装玩具、乡村旅游三大产业,走出了一条党群连心、强村富民的路子。
通水修路
“干巴村”换新颜
“闲时吃稀,忙时吃干;井底刮水,井里冒烟。”这句曾经口耳相传的民谣,诉说着后峪子人的过去。
在村民们的记忆中,以前有来后峪子走亲戚的,挑担水就是最好的礼物。那时候,村中只有一口井,村里人为等一点水,有时要蹲在井底大半天,有烟瘾的老汉耐不住性子,索性插空抽袋烟。后峪子村“井底冒烟”的故事由此而来。
1988年,后峪子村党支部书记梁兆利把村干部和骨干党员组织起来,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村里先后建成6处水利设施,修建水渠铺设输水管道,建成蓄水池,总蓄水量达到3.2万平方米,全村所有地块实现自流灌溉。以前,蜿蜒曲折的羊肠道,堵塞着村里与外界的交流。为了改变村里交通闭塞情况,梁兆利和“两委”班子决定把修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面对资金缺口,梁兆利毅然卖掉新买的拖拉机,并从家中拿钱补贴。
30多年来,后峪子整修道路、建设桥涵,水泥路修到地头、通到家门口。同时,绿化荒山2000余亩,告别了“出村没有路、浇地没有水、山上没有树”的历史,摘掉了穷山村、“干巴村”的帽子。
三产一社
培育富民强村机制
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梁兆利的带领下,村党组织把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确定为强村富民的路子,把乡亲们从“穷窝”里拽出来。
一方面,由村党组织出面,领办成立合作社发展帅李种植,由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育苗、技术、销售服务,注册“阳都帅李”商标。目前,已经发展帅李种植1700多亩,是临沂市最大的帅李种植基地,并通过了有机品牌认证,产品远销到东北三省。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另一方面,组织“两委”干部走出去招商,先后引进了玩具厂和服装加工厂,吸纳本村劳动力60余人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群众人均增收350元。
围绕生态富民,后峪子社区打造了“千亩李花”观光带,建设了2处精品林果采摘园,兴办了3处农家乐,吸引游客观光赏景、采摘体验。
2018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涌现出一批百万元户、十万元户,彻底甩掉了“穷山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文明和谐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抓发展,不忘树新风。同致富,不忘促和谐。
从1991年开始,后峪子社区连续30年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并敲锣打鼓送喜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截至2018年底,后峪子社区累计共评选出各类荣誉户近300家,先进个人600余人次,树立了学先进、讲文明、讲道德、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浓厚氛围。
村风正,则民风淳。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社区组建了“庄户剧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建了党员志愿者队伍,照顾老人和儿童,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月发放生活补贴、物品。组织两位干部轮流带班、党员群众义务站岗巡逻。30多年来,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
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转变生活方式,后峪子进行了旧村搬迁,建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青年楼169座、中年房76套、老年公寓一处,配套了文化广场、服务大厅、电子屏、农家书屋、卫生室、幼儿园、保洁队等。梁兆利说,下一步,将继续以党建引领各方面工作,让后峪子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