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个个红色遗迹见证光辉历史,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过往峥嵘岁月,穿越时空仍然激励我们前行。建党百年来,追寻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胶东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半岛网推出“奋斗百...
红色印记丨不负巾帼志 烽火女战士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在梳理中共青岛党史的过程中,“遇到”了几位女性中国共产党党员,她们大都曾接受良好的教育,怀抱着爱国理想,在国立山大实现了人生的蜕变,从女大学生一步步蜕变成为了女战士。选取了三位大学生吴綪、唐棣华和李风,半岛全媒体记者分别独家专访了她们的女儿吴安、黄梅、王虹女士,还原了三位女共产党员在青岛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缘分
三名女孩,报考同一所大学
鱼山路6号,一扇小门,拾级而上,一栋造型独特的小楼展现在眼前。小楼分为东楼和西楼,风格迥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元老成庆泰和齐钟彦曾比邻居住在此,建筑的设计者则是青岛著名的工程专家王守政,他对青岛市的路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是在这栋小楼里,曾经有一群面孔坚毅的学生,为抗日救亡振臂而呼。
那一年是1937年,初冬时分,中共决定在山大救亡会的基础上成立山大民先组织,由李欣、王艺发起,共有十几个人,这里面有五名女同学,她们分别是吴綪(qian)、唐棣华、王桂荣、李风、林淑鋆。鱼山路6号是王家小姐王桂荣的家,是她将同学们带到了这里,这次会议选举了吴綪担任队长。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三位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畏艰险,勇敢抗日的年轻姑娘们:吴綪、唐棣华、李风。
吴綪
吴綪:为抗日被抓过,未曾妥协
吴綪(1917~1987年)生于在江苏吴县一个大户人家,父辈叔伯兄弟5人,她在12个女孩中排第四,人称四小姐。
父亲吴鹏(字次风)是接受过新教育的开明人士,1913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土木工学系,曾任国民政府铁道部技正(总工程师)。“外公为了养家糊口,任公职拿一个月400元的薪水,供子女读书。其实他非常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鼓励男孩干实业养家,女孩干革命,帮他实现爱国的愿望”,吴綪的女儿吴安教授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家三位叔伯姐妹吴绡、吴缣、吴綪中学时先后考取了北平市第一女子中学,接受新思想熏陶。“母亲受到二姐吴缣的影响比较大,吴缣后来是青岛解放后第一任市长马保三的夫人”,在吴安教授的眼里,家庭的开明造就了母亲豪爽、侠义的性格。
所以,吴綪跟随当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吴缣,积极参加了1931年“九一八”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了12月北平学联组织的上街游行示威。学生们为了表达激愤,甚至在铁路上卧轨了三天三夜。刚满14岁时,吴綪就接替了姐姐,被选为校学生自治会主席。
然而,因为参加反帝大同盟组织,吴綪被拘留了,等释放回家后,母亲大哭了一场。这之后,女一中校长、李大钊的学生孙荪荃校长被撤职,女一中的学联不复存在,同学们大多离开了北平。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学生运动被平息了,但是吴綪并没有就此消沉。
她的满腔抱负和爱国情感跟随她一起来到了青岛。
1935年9月,高中毕业后,吴綪考入国立山东大学,攻读生物专业。吴安教授说,选择国立山大,是受家庭影响,因为外公家的子女多数都在山东,当时国立山大生物系又有大名鼎鼎的童第周教授,所以吴綪毅然离开京城,考入了国立山大,加入了“抗日救国会”。
唐棣华
唐棣华:跳出旧式家庭的牢笼
在国立山大的宿舍里,吴綪见到了一个文静的女孩,她叫唐棣华,平日里话不多。然而,两个女孩在日后的革命工作中,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唐棣华(1918~2000年,原名胡家珍)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个富有的家庭,唐棣华的女儿黄梅女士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外祖父那一代人生活奢靡堕落,这让母亲非常憎恶。“她从小在家中备受歧视,母亲酷爱读书,外祖父认为她是个女孩子,不让读书。外祖父成天花天酒地,外祖母对他很失望,便决定让母亲读书自立”。就这样,唐棣华如愿以偿地走进学校,求学深造。
家庭没有给她足够的温暖,读书却给了她觉醒的力量。
在学校里,唐棣华很少参与社交,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母亲痴迷于文学,尽管传统家庭让她憎恶,但她对传统文化并不抵触,熟读国学经典,直到晚年对红楼梦的诗句仍能脱口而出。当然给她影响最大的是鲁迅、邹韬奋等大家的作品,是他们给予她爱国情和正义感”,黄梅女士说。
1935年,唐棣华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系。家庭的压抑让唐棣华性格内向胆小,“直到晚年母亲话都不多”,黄梅女士说,然而,在国立山大,在室友吴綪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母亲内心的爱国情感终于爆发出来。
李风
李风:放弃北大,考入国立山大
和她们一起参与活动的,还有一个名叫李风的师妹。
李风,原名李凤(1918~2010年),祖籍山东省益都(现青州市)。李风是在一个中小学教员的家庭里成长的,母亲毕业于济南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小学担任音乐、美术教师;父亲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数理专业,当了一辈子中学数学教员。
李风的家庭学习氛围浓厚,所以她读书很勤奋。中学时代,李风随父在绥远中学读书,语文教师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讲过许多关于鲁迅和左联的故事。受他的影响,李风读了不少鲁迅、巴金、茅盾的作品,这些书籍对她的影响很大。
李风的长女王虹女士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母亲晚年曾说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她可能会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但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日寇入侵、民不聊生,李风在中学时就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了一篇小小说《循环》,描写一个进步的中学生由于思想激进,不被人们理解,遭到一些同学的讽刺、打击,渐渐消沉下去,又经过一番矛盾斗争重新振作起来的故事。
中学毕业后,李风本可以去读北大,但她没有,而是选择了回到家乡山东,于1936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开始了影响她一生的大学生活。
三个女孩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然而,她们考取了同一所理想中的大学,都有着浓浓的爱国情。
左二吴綪左三唐棣华四女大学生到崂山农村宣传抗日(黄梅供图)
被捕
要求抗日,监狱绝食抗议
1936年3月8日清晨,初春的天气还有些寒冷。同学们尚在睡梦中沉睡。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脚步声奔向了男生宿舍,原来,是国民党当局派警察来抓人了。
一阵喊叫声惊醒了吴綪、唐棣华等女同学,一种不安立刻袭上心头。
因为,这已经不是国民党当局第一次抓学生了。前不久,元宵节之际,适逢青岛大港三号码头建成举行庆典,栈桥烟火弥漫,观众摩肩接踵非常热闹。趁此机会,爱国学生进行演说、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不想,一群警察突然赶到现场,拘捕了李声簧、王路宾(王广义)、陈延熙、韩福珍、熊德邵、周文煜等6人,国立山大宣布开除他们。同学们得知消息后,立刻起来声援,吴綪作为救国会成员和学生会常委,挺身而出,和廷懋一起到校长赵太侔和国民党青岛市长沈鸿烈处请愿,要求“给学生抗日救国的自由”,收回“开除6名同学的决定”。
李欣曾为此专赋诗一首:“家本苏州人,吴侬软语乡。会见沈鸿烈,雄辨折侯王。”
事情还没解决,他们又来抓人了。此时的吴綪还不知道,她也已经被列入了逮捕名单。
女同学们赫然发现,宿舍楼的两个出口都被封锁了,门走不成干脆跳窗户,吴綪、沙霞英(易锋)与唐棣华、黄天华、盛韵婉、姚瑗等8位女生从窗户跳出去,跑向男生宿舍,看到每个屋里都站着警察,有人已被警察逮捕走了,因为男生中的纠察队奋力反抗,先后有二三十人被捕。
这时来了一个警察问道:“你们哪一个是沙霞英?哪一个是吴綪?”同去的女生感觉不对劲,立刻质问道:“为什么要找吴綪和沙霞英?她们犯了什么法?她们不过是主张抗日,有罪吗?”警察不理不睬,只是说要抓她们的代表。不知哪来的勇气,一向话语不多的唐棣华突然大声回答:“吴綪和我们天天在一起,你们要抓,就把我们都抓去吧!”警察让沙霞英和吴綪上一辆大汽车,唐棣华不顾对方的冷言讥笑,自己抓住警车的小梯爬了上去。在她的带动下,黄天华、马淑文(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等5名同学也抢着爬了上去,本来抓捕名单上只有两个女同学,没想到带走了8个,加上男生,一共33人被捕。警察把她们领进二楼一间窗户上钉了斜条木板的屋子里,囚禁了。
第一天中午,因为送饭的女监婆骂人,女生决定集体绝食,不吃她送的饭,以示抗议。当天夜里,国民党青岛市警察局长来到女生住地,宣布开除吴綪、沙霞英,以及廷懋、程恒诗等11名男同学,并劝大家不要绝食。
第二天,大家纷纷感到头晕、恶心、冒虚汗,黄天华身单体弱,开始一口一口不断吐酸水。但是同学们忍受饥寒,团结一致,毫不退缩。第三天以后,学校里的同学就大批结伴来看望他们,每天都有许多人,带来不少消息。
吴安教授说,母亲当时被捕后,外祖父收到了学校的通知,他非但没有责怪吴綪,反而写信安慰女儿:“为了抗日被开除学籍,这不算什么!”他还动员吴綪出狱后赶快回家,转到其他学校学习。
终于,在高涨的学潮压力下,国民党教育部不得不收回成命。3月13日,校方撤回了开除学生的指令,宣布第二批被开除的同学可以回校读书,第一批被开除的6人可以转外地学习,不得回原校。这场争取抗日救国权的斗争终于取得了初步胜利。
1936年底去绥远慰问的漫长路上,在云冈石窟外的山大师生代表合影。左起:学生代表黄丽婤、吴綪、马骏同学,左四为山大教师代表外文系周学普讲师 。
觉醒
大学生蜕变,投入抗日大潮中去
街头,一对父女,老汉敲锣,女儿卖唱,女孩儿名叫香姐,她唱了两段“杨柳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突然咳嗽起来,观众不干了,纷纷要走。老汉急了,拿起鞭子,要抽打香姐,这时,一个青年从群众中走出来,高喊“放下你的鞭子!”并责问老汉何以要折磨他的女儿,父女俩诉说了日寇入侵,家乡沦陷,被迫流亡的痛苦。青年向群众说:“我们若不赶快起来自救,这样的灾难将落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于是群众中爆发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吼声。
这是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段落,饰演香姐的是唐棣华,她是临时顶替的,因为备受好评,成为抗日剧的主要演员。“民先”队员们在青岛市区和崂山一带展开团结抗日的宣传工作时,组织了歌咏队和剧团,李风担任歌咏队指挥,在校内外教唱流亡歌曲。吴綪和唐棣华是剧团成员,编排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等。大学生们为抗日宣传而奔波着。
其实,1937年2月,中共决定在山大救亡会的基础上成立山大民先组织时,李风就在师兄和师姐的带领下,走进了组织。
是年4月,樱花盛开的季节,在“山大民先队”的推动和组织下,青岛“民先”总队和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召开,成立大会上,李欣当选为“民先”青岛地区队部负责人,吴綪当选为青岛市“民先”总队“山大民先”区队的区队长。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李欣、王冠仲、王艺、吴綪、章茂桐、韩玉树、陈振麓、程恒诗、唐棣华、沙霞英、王桂荣、李风等20余人。
1937年刚放暑假,吴綪、唐棣华、王桂荣便结伴与李欣等前往北京,准备赴延安学习。然而,恰逢“七七事变”爆发,他们只得踏上返回青岛的艰难路程。回到学校后,他们发现,山大已决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吴綪心情沉重,决定不再念书了,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吴安说,母亲当时去了济南,参加了“山东省各界抗日群众联合会”。然而,当她亲眼看到韩复榘的家人收拾细软准备逃跑时,对国民党抗战的信心彻底破灭。“当时母亲还给外界送出情报,报告了韩复榘要逃跑的消息,济南的报纸上登着:“吴四小姐说:‘韩复榘不抗日,要逃跑!’”
当时唐棣华和李风都还在青岛,不久之后,吴綪收到了李欣他们写来的信件,动员吴綪回去一块儿干游击队,吴綪又回到了青岛。1937年10月间,按照中共五十一军工委的安排,由伍志钢、邹鲁风和李欣组成中共高密抗日游击支队工委,伍志钢任书记。他们带领山大一部分学生,其中有周璇、程恒诗、唐棣华、吴綪、李风等到高密的蔡晋康部开展工作。同时,另一部分人到青岛郊区毕家村、兰家庄一带组织崂山抗日游击队。
此时,吴綪、唐棣华、李风她们都已经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于是,在李欣的介绍下,吴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吴綪又介绍唐棣华和李风入党。
三姐妹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在国立山大的经历,让她们完成了蜕变。
友情
情同手足,难忘青春岁月
在北京,晚年时期的吴綪、唐棣华、李风仍保持着深厚的友谊,逢年过节,她们会派子女登门看望,回忆往事,她们会时而笑声朗朗,时而泪流满面,当听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旋律响起的时候,她们早已泣不成声。
女大学生是一步步成长为女战士的。
1938年,脱离蔡晋康部队后,游击队四中队的“一百单八将”不得不分开。伍志刚、李欣带领80多名男同学去了东北军57军;邹鲁风、吴綪率20余人到山东曹县沈鸿烈处开展统战工作。之后,为了安全,根据指示,趁着深夜,吴綪、唐棣华、李风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苏鲁豫边境的邳睢铜地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一梯队报到,由苏皖特委安排工作。
离开国立山大后,三姐妹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一起住在条件艰苦的小村子里,虽然蚊虫叮咬,不能洗澡,身上长了虱子,但大家积极乐观,笑把虱子称为“抗日虫”。唐棣华晚年曾回忆,那段岁月是她一生中最朝气蓬勃、最健康振奋的几年,“风吹雨打,从不生病”。她们将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抗日战争。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她们还是分开了。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吴綪曾历任合肥市委书记、华东区妇联第二书记等职务,是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百年有影响的百名女性”;唐棣华曾历任中共阜宁县委书记、湖南工业学校校长、化工部设计局局长等职;李风曾历任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大连石油七厂厂长、石油工业部炼化司副司长等职。
在各自的领域里,她们都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在孩子们的眼里,她们是从不夸耀过去的忙碌的母亲。吴安、黄梅、王虹都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在她们眼里,母亲太忙了,没有时间照顾她们,尽管如此,母亲的言传身教还是深深影响了她们。直到后来,她们逐渐了解了母亲的经历和故事,理解了她们,更增添了对她们的敬佩之情。
山大“民先”女大学生们在抗战期间为民族求解放,毅然决然抛弃家庭舒适生活,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更为青岛女性树立了榜样。
为了还原这段历史,青岛青年女导演王绍君拍摄了纪录片《追寻——青岛特支在崂山》,从采编、音乐设计,到后期制作,亲力亲为,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拍摄红色经典故事,是对自己一种教育和理想的升华。她想通过纪录片的方式,传承红色薪火,让革命中的女性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