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战秋汛丨急风冷雨中 记者跟“黄河人”深夜一起守黄河

2021-10-07 08:31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225131)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防汛一线丨急风冷雨中,记者跟“黄河人”深夜一起守黄河

急风冷雨中,本报记者跟“黄河人”深夜一起守黄河——

雨夜巡河查险记

□ 本报记者 赵 丰

本报通讯员 朱晓楠 李兴岭

黄河岸上冷雨正密,气温已跌至13℃。天黑风急,黄河齐河段的坝头等险工,仍闪动着“黄河人”的身影。

“一个来回,一个小时。我巡查的这一段险工,是从王庄管理段赵庄险工28号坝头到李家岸险工,全长1.9公里。”10月5日晚8时30分,刚刚结束一次巡查的德州黄河河务局下沉职工李波,边抖落雨衣上的水珠,边跟记者说。

黄河齐河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分为早6时至下午2时、下午2时至晚10时、晚10时至第二天早6时三班。每班6-8人,分为两组。王庄管理段是齐河黄河河务局工程长度最长的管理段,堤线14.5公里,有五处险工、两处控导,巡查难度大。目前王庄管理段13人与下沉职工50人,昼夜不停守卫着这段黄河。

与李波同组值班的,还有群防人员——附近村村民赵家泉等人。赵家泉是位“老黄河”,每遇汛情都上坝参与值守。“今天下午3点那边还有一个滩台,下午5点就淹没了,水量这么大,可不能大意。勤跑着点看看,万一出现险情,要马上向上报。”

早在9月底,齐河沿黄各乡镇便集结群众队伍参与黄河防汛联合巡查,按河务职工和群防人员1:3的要求配置,目前群防人员人数已远超这个比例。

晚9时,一台长臂挖掘机正在将备防石投入滔滔黄河险工处。冷雨击脸,站在赵庄险工28号坝头,王庄管理段副段长王建成对记者说,巡查人员发现此处坝头、大庞控导、南坦险工处部分根石走失。根石是坝体的基础,从10月3日开始抛石护根,5台挖掘机同时作业,目前已抛根石、铅丝石笼等1000多立方米。“昼夜不停巡河,就是为了及早发现险情,及早处置,即抢早抢小。”

晚9时20分,王庄管理段南坦险工,齐河黄河河务局员工陈承新带着两名群防队员,沿着查水小道巡河查险。此时雨更密了,黄河岸边风更急了。

记者跟随几位巡查人员,一起体验这段巡河的2423米。

说是查水小道,其实是险工上约1.2米宽的路沿石,下方就是又高又陡的险工。陈承新走在前面,打着手电斜斜地照到下方靠水的险工,查看是否出现根石走失和其他险情。目前各管理段正在架设电线杆,王庄管理段要安22个路灯,基本一处险工配5个照明灯,方便夜间及时发现险情。

陈承新的每一步几乎是贴着黄色警戒线,距离路边只有40公分左右。而黄河九曲十八弯,依河而建的查水小道也并非直道,有许多弯弯绕绕,路上还有各种尺寸的排水口。既要眼跟光束查看险情,又要注意脚下安全,加上河边风大雨密,容不得半点马虎。

“晚上巡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这是我们的工作。巡堤查险要‘五到’,即手到、脚到、眼到、耳到、工具料物随人到。”陈承新说。

晚9时50分左右,一次巡查结束。虽然记者提前穿上了秋裤,但还是冻透了。陈承新的手也已被吹打得冰冷。正说着话,齐河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把棉衣送到了巡查人员临时避风遮雨的活动板房内。

晚10时30分,豆腐窝管理段谯庄险工,新接夜班的巡查人员又开始了新一轮查险。

晚11时,此处有3个点仍在抛石作业。工程技术员颜波,在几个点来回指导挖掘机司机如何抛石。“需要根据抛石进展及时调整抛的位置、形状,现在一台机器两个人,歇人不歇机器,24小时运转。”

支撑一线坚守,后勤保障不可少。豆腐窝管理段目前帐篷换成了活动板房,防寒服、胶鞋、雨衣、必备药品等已配备,吃饭是定点配餐。

6日凌晨4时多,值守席道口险工的几位女同志的闹钟响了,简单扒几口饭就从县城赶来接早6时的班。

30岁的胡芳芳来到一线后,边学边巡查。她说:“来一线后,跟着‘老黄河’学会了很多,这次一线值守,可以说是黄河人在实践中传帮带的最好课堂。”

匆匆结束记者的采访,几位“巾帼抢险突击队”队员,在晨色中开始巡河查险。手拿探摸杆,顶着冷风密雨,她们向滔滔黄河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