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参加过5次公考 这次辞职备考!“非典型考公人”给出坚持理由 太真实了

2021-11-22 06:2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50413)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实习生 李晓庆 李慧清(署名除外)

这几天

山东省2022年度公务员招录

正进行到报名阶段

时间截至11月22日16时

本月底

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开启

本期新闻周刊

了解考公人的故事

引子

父辈下海,我们上岸

“距离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12天。”

11月17日上午8点半,青岛李沧区振华路上的一座教育综合体内,大大小小的教室里坐满了正在上课或者自习的考公人,整整5层楼,都属于一家公务员考前培训机构。一间教室的黑板上,醒目的倒计时标语提醒着大家,备考时间已所剩无几。

一间大教室外贴着课时安排表:

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晚上7:00~9:00。

教室门口张贴的作息时间。

考公人没有昼和夜。教室里的白炽灯散发着光芒,仿佛从没有暗淡过;靠近门口的桌子上,一排排黑屏的手机整整齐齐地码在手机架里,像一面面镜子,映出教室里的一个个专注且忙碌的身影,手机架上方贴着的“无手机课堂”几个字,凸显着严肃的气氛。教室里那幅“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乾坤已定,那就扭转乾坤”的红色标语,则透着自信与豪气。

教室墙上不知被谁画了一只叮当猫,它头顶英文“GOOD LUCK”,两手将一块牌子举到肚皮,写着“上岸”两个大字。

过去我们常提起“下海”,对“上岸”这个词也许有些陌生。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胆放弃了传统体制内的职位,转战商海,创业谋发展,这种行为就被称作“下海”。也因此给人一种体制外是“海里”、体制内是“岸上”的印象。与此相应,如今体制外的人们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工作,就被很多人称作“上岸”了。

此时,这些坐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的人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只有少数是已经工作、请了假或者辞职来备考听课的。课桌上各种考前冲刺练习册层层叠叠,桌子上放不开的,有人还在椅子旁放了1米高的置物架,把复习资料堆放在上面。教室里手写的沙沙声,翻书的哗哗声,钟表的嘀嗒声,将紧张的气氛推至满格。

复习资料桌子上放不下,就放在课桌旁边的置物架上。

大教室相邻的是一间小型自习室,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两排课桌的旁边有人放了一张躺椅,躺椅上是卷成一团的花被子。有人中午困了或者晚上自习得晚了,就可以方便地在此处小憩一会儿。

在这里,可以说学员们是手拿秒表在精确地计算着做题时间,上课、看书、刷题是他们的日常,如何报考岗位成为了午饭谈论的话题。他们中的多数不愿透露姓名,或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是结了婚有了娃的中年人,职场晋升困难,瞒着公司到这里备考。他们不愿被打扰,担心媒体到访会影响听课,有学员悄悄走上前和班主任提意见:不要再让镜头进教室。

那就将镜头转到8楼——宿舍区,考公集训班是可以寄宿的。这座建筑内是天井式设计,一间间宿舍环绕着天井,楼道栏杆上晾满了备战考公人换洗的衣物……

考公圈里常说“一入公考深似海”,据相关统计数据,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212万,创历年最高纪录,相对3.12万的录用人数,热门岗位的竞争激烈到万里挑一。在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职场青年频繁“内卷”的今天,“上岸”似乎成为一个既理想又理性的选择,在这里,不少人期待由此找到通往对岸的“独木桥”。

培训机构印制的备考手册。

非典型考公人

带着“目标”辞职备考

“一半靠实力,一半靠运气。”参加过5次公考的李明这样总结,“实力到了,分数一般就没问题了,但是当年不一定有合适的岗位,运气更重要。”

对适合报考的岗位来说,最大限制是专业,汉语言、法律等都是大学科,尤其是汉语言,基本没什么不能报的岗位。除专业外,考公年龄被限制在35岁之内。李明是金融专业出身,今年34岁的他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

李明之前一直从事成人教育培训工作,需要长期驻外,常驻地是成都,每个月只能回青一次。“之前参加过几次公务员考试,都没有太花力气。”直到2019年孩子出生了,这才让李明对工作的调动紧迫起来。

去年,李明辞掉工作进了考公培训班,这次他瞄准的目标是青岛市事业编招考。“打个比方,有1000个岗位,留给往届生的不足200个。”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无论是省考还是国考,公务员招录中针对应届大学生的岗位逐年增多,这使得往届生考公的道路上更加“内卷”。

公考培训班正在上课。

辞职后的李明接近半年都“泡”在培训班里,“跟上班差不多,上午8点半开始上课,下午6点下课,晚上有时候想再看会儿书,就走得晚点,跟在单位加个班一样。”周围上课的同学大多数是读大四的学生,混迹在“90后”“00后”中间的李明,显得有些特别。

大学生一般报的都是寄宿班,学得晚了直接住在培训班宿舍里。“但是我不行,家里有孩子,多晚都得回家。”李明报的是走读班,除了备考还要兼顾家庭,每个周末他都要带孩子去上早教课,“恨不得把时间掰成好几瓣!”

相比应届生,李明报考公务员有更清晰的“目的性”:考上公务员后,身边的圈子会不一样,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或是孩子的教育都会有很大帮助。人到中年,李明对一份工作的选择不再出于个人喜好,而是有了更多的考量,考量因素里包括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将来的养老……“我们和应届生最大的区别是,我们的目标更强,从出勤率高就可以看出来。年轻人压力小一些,他们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可能对一份工作的渴望、迫切程度没有我们这么强烈。”

“脱发很严重,年初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好几块斑秃,有一阵看书看到眼都快‘瞎’了,右眼视力模糊到快看不见了。”凌晨一两点睡觉,凌晨4点再起床,这样的日子让李明很无奈,“30多岁的年纪,明显感觉到精力不够用,脑子也没有上学时候那么灵光。”

公考培训班教室内张贴着标语。

“相比应届生,我的优势可能在面试,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会比较沾光。”在李明看来,面试更能考查一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

比如有这样一道面试题:单位有一辆公车,分管领导要用,一位同事外出办事要用,老同事去医院体检也要用,你作为车辆主管怎么处理?“现在的公考面试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能让三个考生各自陈述完观点后,再相互点评,如果陈述观点有模板可以参照的话,相互点评则考验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

再比如无领导小组讨论,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考查应试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但并不是一定要成为领导者,因为那需要真正的能力与信心,还需有十足的把握。

“其实是模拟我们工作后的会议模式,如果这个小组最后没有达成一致,没得出一个谈论结果的话,整个小组的考生都有可能淘汰。”李明说道。

“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是在找同类人。”这样的面试题目,更多地是在考查你处理事情的能力。事实上,相对笔试,公务员招考的面试比例每年也在增加。一道道面试题不像是考题,更像是岗前培训,再现了工作中每一个真实的场景,但现实中它并没有标准答案,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答题,只有结果会为你揭开谜底,决定是否过关。

集中精力的冲刺阶段,手机不被允许带入课堂。

我需要“大块”时间准备

“最近有一道公考行测题刷遍了考公圈,被称为‘奇葩题’。”夏天复述道,“有一个天平,左边放了一杯水,右边有一些砝码,现在天平已经平衡了,如果我把手指插入到这杯水中,既不碰杯壁,也不碰杯底的话,天平还能继续平衡吗?”

想到答案了吗?想象手指插入水杯的一端……重了?夏天笑着回应:“学理工科的也不是很有把握吧。”

对于英语专业的夏天来说,上大学后就没有再接触数理化,公考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最大“拦路虎”。如果说“申论”可以通过恶补材料取得分数,“行测”则是考验你的知识储备量,它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数学、自然等各学科,135道行测题要求在120分钟内答完,全是选择题。“需要40多秒答完一道题。”夏天无奈地摇摇头,“知识点是补不过来的,考查的是你之前的底子,很头疼。有时候真想让时光倒流,回到初中、高中课堂,敲敲那个时候自己的脑袋瓜——多学点吧你!”

1997年出生的夏天是威海人,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上大四的时候她就已经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全职工作,在学校附近一家外语培训学校担任雅思教学主管,“那时候淡季也能拿到8000多块钱,旺季的话加上业务销售,能拿到1万多块钱”。

夏天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上大一的时候父母就唠叨着让她准备考公务员,然而夏天并没有放在心上,那时公务员这个职业在她眼里是稳定但无趣的象征,比起每天朝九晚五坐在办公室里,她更向往出去闯一闯的生活。

考生们在墙上的手绘,期待“上岸”。

出现转折是在去年疫情之后,夏天工作的培训学校都改成了线上授课,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钱,学校一半的老师都辞职了。有同学在海关工作,干一天休两天,收入稳定,夏天一比较才发现“面包”有多么重要,“还是要跟着国家走啊”。

去年6月,夏天也辞了职,先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去云南、广东等地旅游一圈。一路见闻,让静下心来的夏天有了更深的感悟:自驾行驶在云贵山区里,依山而建的公路开得七拐八拐的,有时要过桥梁,有时要穿隧道,有些小村落里人口不过几十人,国家还投入这么大力气在做民生的基础建设,“尤其是经历过疫情,看到国家对防疫、对公民的责任,爱国的情感越来越强烈了。”夏天坦言,报考公务员的动力里多了一点情怀,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分子。

夏天报考的是广州税务部门。由于大学毕业后没缴过五险一金,相当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又不是党员,而且一大半岗位需要应届毕业生,这使得她报考受到诸多限制,可选择的岗位并不多。

“我报考的岗位1500多人只取一人,10月中旬就报名了,平台每天都在更新报考人数,昨天30个,今天150个……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和自己竞争的是多少人。”跳动的数字每天都在提醒夏天,“竞争很激烈,要努力!”

考生面前是一排排的复习资料。

早在去年年底,夏天在考公培训班参加过一轮系统的培训,但笔试没有过。今年初她跟随男友到了昆明,男友与朋友合伙在昆明创立了一家考公培训机构,夏天则在培训机构里担任助教,“可以沾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光吧”。

每天,夏天都抽出时间进教室旁听一会儿课程,但是培训机构的日常工作也很繁琐,常常要拖她的后腿:“上午9点有早会,布置工作,追工作量,一般要开到10点半。下午1点半主管们要开会,这个时间不好说,有时要开一下午。”

“边工作边考公的人很少,真的需要大块的时间来准备。”冲刺阶段,夏天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洗手间里有固定平板电脑的支架,她刷牙、化妆的工夫都在刷题。

公务员招考只是一种选才手段,社会才是人生真正的考场,它会在任何时候突然开始,或有形,或无形,不会给你一点准备时间。

放置在教室一角的折叠床。

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就好

小青坐在教室后排,头埋在高高的复习资料后面,嘴里默念着题目中的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意义在于,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在供给侧放松管制……”短短十几秒,她便在练习册上写下了自己的答案。遇到做错的题或者不会的题,她顺手拿起旁边的错题笔记,将试题誊抄上去,错题本上挤满了用圆圈和波浪线做的标记。

今年研二在读,专攻出版方向的小青算得上是学霸,教师资格考试已经轻松拿下两个证书,“但公考感觉把握不大,今年算是试试吧,估计就是陪跑了”。经历过研究生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的小青对于此次公考,自觉胜算不大。

公考冲刺阶段,小青每晚都在挑灯夜读。

让小青信心不足的是一串真实数据:

截至10月24日国考报名最后一天,2022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已突破了200万,但计划招录人数只有3万多人,这就是1.5%的概率。而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岗位,任谁都想不到,竟然是我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的一个邮局的主任科员岗,报考人数达到了两万多人。

阿里是工作环境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噶尔县又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此岗位为何如此火爆呢?广大考生想在边疆建功立业的热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恐怕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真正原因是今年国考近1.7万个职位中,这是唯一“三不限”的岗位,就是不限专业,不限工作经验,不限户籍,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均可,也就是说,它的报考门槛几乎等于零。

据不完全统计,前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三不限”岗位约有50个,在超过1.3万个招录岗位中,只占了0.4%,而今年“三不限”岗位只剩下这一个,此番火爆景象只是公考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从2019年到2021年,国考报考人数从137.9万人上涨至157.6万人,增长了14.3%。还有一个可能颠覆你认知的现象,连最爱做生意的浙江和广东人近年来都热衷于考公务员,疯狂挤进体制内。浙江成了考公最热的省份,6年前浙江省报考公务员的平均竞争比只有1:21,而今年直接飙升到1:73,翻了三倍多。

公考冲刺阶段,小青每晚都在挑灯夜读。

小青所学的出版专业在公务员考试中算作新闻传播类,在国考山东地区的岗位中只能报税务局岗位。小青是青岛人,她意向中的工作地点是留在青岛,所以只关注了青岛七区三市的报考岗位。

青岛市税务局算是山东省所有报考税务岗位人数最多的。小青最后一次看报名系统是10月24日上午,青岛市税务局招考人数最多的是即墨区税务局,报录比高过400:1;其次是胶州市税务局,报录比超300:1。

“这两个地区报考人数多,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竞争小,如果考上的话生活压力小,毕竟公务员的工资也不是特别高嘛。”小青看得比较现实。

但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的报考人数虽然不是最多,小青也没敢报,“我看往年考上这三个区域的考生,本科学校几乎都是‘985’‘211’。”虽然不能唯学历论,但是很多“双非”院校的考生会避开这三个区。

小青报考的是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报录比大概是40:1。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比相邻不远的西海岸新区税务局报考的人要少,一方面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周围都是工厂;另一方面报考的要求是限制2021应届生,且只招收汉语言类和新闻传播类专业。两个限制的“门槛”,卡掉了不少考生。“我有学新闻传播的朋友也报考税务局,他们报的是临沂、菏泽、济宁这些地区的税务局,报录比只有20:1左右,上岸几率很大。”

“我们宿舍6个人全都报了公务员考试,都在忙着备考。”考公群体中,女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女孩子有份稳定而且体面的工作就很好了,这是父母常唠叨的话。”小青说。

培训机构印制的公考备考手册。

“上岸”之后

考公圈的论坛里有这样一段有趣对话:

一位备考人发出感慨:“我更喜欢纪检委的工作,就像《人民的名义》那种。晚上下班之后,我就自己写点东西,想过踏实的生活。”

有网友回复道:“去纪检委晚上还想下班?”

只能说公务员也是一份普通的职业,围城外的人想挤进去,围城里的人想走出来。

诚然,这世上并没有完美的工作。

我的年龄“超标”了

“今年5月份报名的时候,还差4个月就超龄了。按规定,35岁后就没有资格参加考公了。”

“我是个能折腾的人。”李牧这样评价自己。

大学毕业后的李牧一直在自我突破的路上:自考了工商管理硕士,和朋友创办咨询服务公司,为圆自己的军人梦,他用半年时间自学法学,通过了部队文职考试,顺带着通过了司法考试……用李牧自己的话说,“工农商学兵,哪样也要去体验一下不是?”

因为父亲是军人,当兵是李牧从小的梦想,上大学时就想报考军校,但因为眼睛近视没能如愿。2018年,部队开始招收文职干部,又点燃了他成为一名军人的希望。

“这几年都是在大学图书馆度过的。”李牧细数自己的作息:工作日下班后晚上自习2到4个小时,休息日一天学习13个小时,“是真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坐得时间长了,身体就僵硬了,想站起来的时候,好半天动弹不了。”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李牧家里的复习资料垒得有1米多高,有时候看到凌晨两点才睡觉,刚睡下两个小时,又爬起来看书。李牧对自己的这股“狠”劲儿,也透露出他骨子里的军人本色:刚毅,能吃苦,耐得住寂寞。

面试时,一个举动给他加了分:他站在门口洪亮地喊出一声:报告!然后才推门走进去。那一刻,他看见坐在面前的考官们眼里露出赞许的目光。很多应届毕业生只是敲敲门就走进去了,李牧的这声“报告”让他显得更像一名军人,“部队喜欢干脆的、斩钉截铁的人。”

“今年5月份报名的时候,还差4个月就超龄了,考上后我的年龄就‘超标’了。按规定,35岁后就没有资格参加考公了。”受疫情影响,今年部队文职招考战线拉得特别长,5月笔试,8月面试,9月政审……整整耗时大半年。

“很多应届毕业生校招、考研都错过了,如果部队文职没考上就很耽误时间。”对李牧来说,不只是时间的花费,瞒着单位参加各种笔试、面试,还要编出各种请假理由。“今年有一次请假一周瞒着单位去广州面试,广州每天都在下暴雨,伞都打不住,还要去做核酸检测,全身都淋透了。回来第二天广州就出现疫情,再晚一天回来就要被拉去隔离了。”

报考公务员的考生中,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是对李牧来说,考上了却是生活质量的“后退”:部队文职是非现役的专业技术岗位,像李牧这样的硕士学历,每月能拿到11000元左右,但李牧之前开公司加上班工资,年收入最少也有15万元。为报考部队文职,李牧还把自己的公司注销了。

部队驻地大多在海岛、大漠这类地区,李牧报考的是南部战区,工作地点在距离青岛两千公里的海岛,出海执行任务时海上都没有信号。身为独生子,他还要撇下年迈的父母,35岁的年纪漂在异乡……未知的路就摆在眼前,怎么看都不像一个“稳定”的选择。

李牧备考期间,独自照顾孩子的妻子为此多次提出“强烈抗议”,李牧苦笑以对,“默默地听她吵完就算了,我也不还嘴,谁让咱理亏来着。再说我脑子里一门心思都是复习资料,已经装不下别的东西了。”

不善言辞的李牧其实已经打算好了未来的军旅生活:自己先过去适应一下生活,然后让媳妇辞职带着孩子过去住,部队有学校,可以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自己属于B类人才,可以在当地申请人才公寓。文职干部服务期5年,有没有提升发展要看看再说,毕竟自己年龄没有优势,晋升是有天花板限制的,“但是部队对人生底色是很有意义的,这段经历会是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

虽然前路漫漫未知,一份藏在心里的情怀却在李牧心里发着光,“总感觉不进部队人生就不圆满了。”

担任部队文职工作后,有年轻人因为受不了军事化管理而辞职。“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你对人生要有一个规划,而不是盲从,别人考公你也考公,别人考研你也考研。对于一个选择,起码利和弊要衡量好,看到它光环的同时能不能承受得了它的弊端。”李牧这样打算着:在部队积累下不一样的人脉资源,将来即使转业,对自己人生职业规划的转型也是有益的。

打过工、创过业,再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李牧,对考公热有自己的见解:一个行业或职业有太多好处,那么想得到他的人肯定不会少。就拿报考公务员热潮来说,过度竞争反而让每个人成功的概率都降低了,这就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的环境,给求职者创造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公平就业不只是就业机会的公平,还包括不同行业、职业的社会地位的公平。

培训班内的考生正在做题。

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我报的是1对1培训,一个小时就要1000多元。冲刺班花了四五万元,加起来总共花了将近7万元。”

王志是去年通过“青选”录取为公务员的,青选全称“青年干部人才选育计划”,是主要针对学生干部、党员等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只有面试,没有笔试。作为青岛人,他报考的岗位就在本地,“可能是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不太好,同岗位的竞争人数比往年增加了好多倍。”

今年8月份,机械专业毕业的王志正式入职一个郊区市的老干部局,在办公室从事宣传工作,平常负责维护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以及采写相关宣传材料。因为在大学里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王志对机关环境还算适应,“只是目前干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不搭界,但是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能有稳定的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很多人觉得公务员就是泡一杯茶等下班,一辈子干着一个岗位、同样的活,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人对公务员的工作有误解,入职公务员后,王志经常听到亲戚这样表达祝贺:“这工作清闲”“铁饭碗,没压力了”……

“其实我们每天的活很多,在各个办公室穿梭,写各种材料。”王志现在忙活的是两个人的工作量,这个岗位上原本还有一位同事,去年这位同事去了驻村工作队,两个人的活就都落到了王志一个人身上。“现在公务员内部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体制内流动性也很大,有些岗位还会跨部门借调、抽调人员帮忙,跟别的工作一样,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有上进心的都会得到晋升。”

“公务员在别人眼里的好工作,可能是因为工资体系比较按部就班。”对于很多在私企上班的人来说,可能缴齐五险一金都是一种奢望,但是对于公务员来说,五险一金是标配,是基本保障。

如果在二三线城市,公务员的工资基本处于当地的中上等水平,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等方面。而每个地区、岗位的公务员又会有差异,差异主要在于:地域差别、行业差别、职务差别、层级差别,加上岗位津贴、基层补助、交通补贴、工龄补贴等,还有随着工龄及职务晋升每年上调工资。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为了入职这份“稳定”的工作,王志也是花了“大手笔”。

“我报考的岗位当时有600多人在争。”虽然没有笔试,但是面试的考试形式也很严峻,王志为此提前报了一个考公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几个月的面试技巧。

“我报的是1对1培训,一个小时就要1000多元。”王志平常说话语速太快,容易吃字,“你跟别人说话,别人知道你的问题,但是自己感觉不出来。”培训班还会帮助考生修改个人简历材料,“冲刺班花了四五万元,加起来总共花了将近7万元。”

“为了考进体制内花这么多培训费,值不值我不知道,也没法考量。但是作为普通大学毕业生,就毕业起点来做比较的话,公务员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

2021年应届毕业生就有909万人,比去年净增了30万。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放缓期,受这两年疫情的影响,应届生就业就更难了,而随着本科生数量的增加,学历“内卷”也越来越严重,一些重点本科的一般专业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更何况王志这类普通大学普通专业的毕业生。在大环境影响之下,既稳定又有收入保证的工作是首选,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依旧受青睐。

“当然这只是个起点,毕业五年后、十年后,大家再来比较各自的职业规划发展,那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起点不代表前景,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仍需努力奔赴前程。

培训班内张贴有鼓励大家的标语。

一茬更比一茬强

“这是一份挺有意义的工作,爱一行才能干一行。希望更多的有生力量加入我们的队伍。”

“这个周五必须回来!家是你的旅馆了吗?”秋冬换季,韩艺的孩子又犯咳嗽了,妻子医院最近老加班,一个人兼顾孩子和工作本来就有点上火,听到韩艺这个周末又要加班,直接爆发了,电话里一顿牢骚。

结婚6年,孩子4岁,韩艺和妻子一直两地分居,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

2014年大学毕业后,韩艺通过“三支一扶”考试进到了莱西扶贫部门工作,“三支一扶”是毕业生基层落实政策,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韩艺从事的是扶贫工作,主要支援乡镇基层扶贫攻坚,致力于乡村脱贫致富。

韩艺的妻子在西海岸新区的一所医院工作,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韩艺2017年又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平度乡镇政府部门工作。“她的医院在平度有分院,当时我和她说好了,我考平度的公务员,她调到平度的分院工作,这样我们一家就团聚了。但是我考上平度的公务员后,她的调动又没办下来,还是两地分居。”

周一到周五韩艺就住在乡镇的宿舍里,周末才能回到西海岸的家里和妻儿团聚。

在韩艺看来,乡镇干部是个“复合型人才”,“方方面面政策得都了解,才能跟老百姓做工作。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了,得马上能搬出政策来才行”。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乡镇的工作繁琐,老百姓的事说大不大,说小还都挺棘手。有一次有村民周五下午7点多到镇政府投诉,同事们都下班了,接到保安人员电话时,韩艺刚刚开车1个多小时回到西海岸的家里,于是拿起车钥匙又开车1个多小时回到平度。好一顿安抚,终于让村民解开了心结,送走村民已是晚上9点多。谁知道第二天上午9点刚上班,这位村民又来了,说是寻思了一晚上,还是有解不开的心结。

“基层工作就这样,尤其是乡镇干部,天天跟村民打交道,絮絮叨叨都是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上面万条线,下面一根针。这一根针指的就是基层工作,上面的政策落实,百姓的意愿上达,都通过基层公务员这一根针穿起来。”韩艺记得去年单位组织元旦联欢,有同事表演小品,他对一段台词感触很深:“一件事还没干完,另一项工作又布置下来了……”虽然是演绎的玩笑话,却能反映基层工作的忙碌。

“有时候落实政策,或者宣传推广一项新政策,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忙得连中午饭都来不及吃,车里泡个方便面就是一顿午饭。”

“现在宣传工作特别受重视,工作要求越来越多,你还得学会运用新媒体。”韩艺最近一直在自学视频剪辑软件AE、PR等,“学得我脑瓜疼。”韩艺自嘲道,“如果在企业里,可能就外包给一些影视制作单位了,毕竟企业经费比较充足。但是乡镇的钱不多,能自己干的就得自己干。”

韩艺前几天刚参加完同学聚会,人到中年的聚会充满了比较。韩艺是食品专业毕业的,同学们大多干了企业的销售,天南地北都有,“有一个同学头发本来就很少,现在就剩头顶一小撮了。”男人最怕的就是不上不下的年纪失业,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同学博士出国留学回来,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他做的工作主导着行业的未来,属于高精尖人才。”韩艺很羡慕这样的人生,“眼界不一样,人的经历不一样,走的路就不一样。”韩艺开玩笑说:天天泡在“希望的乡村里”,也挺想出去看看的。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任期5年结束后,韩艺想参加公务员遴选,再调动到离家近一点的工作岗位。公务员公开遴选是指党群机关、政府部门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从已经具备公务员身份和公务员相关资历的人员中选出符合组织或相关部门要求的部门工作人员,是党政部门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公务员遴选,也是近几年基层公务员晋升的途径。”每年青岛市的、省里的、中央的职位都有,“能考上中央的都是大神级人物,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比如考外交官,口语得过关,得掌握多门外语才行。”

“社会有分工,每个职业都扮演着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体制内工作7年的韩艺,工资一直落在妻子后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感觉在家里说话底气不是很足呢。”韩艺开玩笑地说,“当公务员想赚钱是不可能的,想赚钱就不要当官,这个工作给不了你大富大贵。”

退回7年前,还会选择公务员这个工作吗?面对最后这个问题,韩艺沉默了一会儿,说:“这是一份挺有意义的工作,爱一行才能干一行。”

不久前,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参观韩艺所在乡镇的产业园,看到新农村的变化后,很多同学说毕业后也想投入乡村建设,这让韩艺很开心:“希望更多的有生力量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茬更比一茬强嘛。”(本文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