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玻璃被炮击声震得嗡嗡响,接到撤侨登记短信哭了……一个中国人亲历的战火乌克兰

2022-02-28 06:3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42029)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实习生 辛巧 图/受访者提供

2月24日,俄乌开战,硝烟弥漫。

几天来,我们一直试图联系乌克兰当地的中国同胞,却一波三折,联系好的采访人突然失联,也有回答说没心情,网上的信息混乱、碎片化,这或许就是乌克兰此刻的现状。

联系到孙光是北京时间2月25日晚11点,通过了记者的微信认证后,定好的采访时间却一再因突发状况而变动。从23日到26日,3天半的时间里,这个身处基辅的北京爷们儿只睡了3个小时。附近的居民楼被炸、夜晚里爆炸的冲天火光,天空上隆隆飞过的战机……让孙光全家极度惊恐、精神紧绷。

此时所有语言都显得苍白,除了小心翼翼地表达打扰他的愧疚之外,记者的每句留言后,都加上三个字:祝平安。

27日北京时间零点,孙光如约打来电话,讲述了他眼中的战火乌克兰……远隔1万公里,时差6小时,恍如两世。

男儿有泪不轻弹

点开电脑上的“撤侨登记表格”,孙光扫了一眼,又退出来了——他不能走。

“当前乌克兰国内局势急剧恶化,我在乌公民和中资企业处于较高安全风险。为准备分批包机接返有关事宜,现开始人员登记……登记人员需持有中国护照或旅行证函、香港特区护照、澳门特区护照、台胞证,无护照人员需持有国内身份证。后续安排请第一时间关注使馆通知。”

当地时间24日晚7点,接到这条来自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的信息,家住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孙光哭了,“撤侨的飞机起飞那天,我一定去送你们,真心为你们高兴。”孙光录了一段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视频里他一字一句念着大使馆发来的信息,情绪逐渐绷不住了,几次被哽咽打断,“触动泪点了,从来没有这样过……”

孙光在被炸居民楼附近

在乌克兰生活20年,如今39岁的他已有了一个大家庭:乌克兰妻子莲娜,儿子马克、小女儿薇拉、继子万尼亚、与前妻的一对双胞胎女儿,还有岳父岳母。一家老小共9口人,只有孙光有中国护照。

“我不可能把老婆、5个孩子,还有岳父母都撇下,一个人回去是不可能的。我肯定是要留下来陪他们。”这本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孙光没有犹豫,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撤侨这事办得真牛,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安排,此时想回国比登天还难。”孙光从网上看到过,从乌克兰基辅包机到中国上海的费用被炒到了百万元天价,“但是回国离我很远,像我这种情况很多……”

久居乌克兰的中国人大多与当地人联姻,网上也有视频,乌克兰妻子对中国丈夫说:走吧,能走一个是一个……“作为男人,作为丈夫,作为爸爸,我不可能走。”孙光从激动转而伤感,战争之前,因为疫情,他已三年没有回国了。

远在北京的母亲也看到了撤侨的信息,微信上接连催促着:“儿子你回来吗?已经有4000多人报名了,麻利报上名,听见没?”“大家都在关心你,爸爸同事,我的老朋友,街坊邻居都在问你,你填表了没?”

“没事的,妈妈……”孙光没有正面回应。

孙光在被炸居民楼附近

导弹在耳边炸响

对孙光来说,这是无比漫长的一天。

24日天刚蒙蒙亮,家里的挂钟指到6点5分,孙光隐隐听到了基辅城内的爆炸声,心头一震,立马翻看手机,消息铺天盖地:开战!俄乌开战!

在真切地听到爆炸声之前,满是担心和焦虑的孙光,已接近30个小时没敢合眼了。

“爸爸,爸爸……”此时,小女儿薇拉刚从床上醒来,蹒跚着跑到孙光身边,嘻嘻笑着。

“她什么都不知道,最好不要知道。”外面导弹不时划着长音飞过、炸响,孙光一边安抚妻子,一边让她收拾东西,随时准备撤离。

听到楼下有车子发动的声音,孙光打开窗户,看到邻居正在往车上搬东西。他站在窗前向邻居们招呼道:“早上好!刚才什么声音?”

“爆炸吧,人们都准备撤了……”一位乌克兰妇女回应道。

“都在准备撤吗?”孙光问。

“是的,大家都很恐慌……战争来啦!”说话间,远处的爆炸声不时传来,提醒着清晨刚睡醒的人们,这不是梦。

不多会儿,孙光接到了学校老师的通知,幼儿园、学校全面停课。孙光和妻子凑在电脑前,查看各种信息,网上有消息说,有导弹落在机场和哈尔科夫方向。想到有个朋友是哈尔科夫留学生会的会长,孙光马上打去电话。

“从早上5点开始到现在6点55分,不断有炮击声,听得非常清楚,在火车站附近,还有部分枪声,我是被炮击声震醒的,玻璃都嗡嗡的。”电话里朋友语气还算淡定。

“离窗户远点!”孙光关切道,“你们现在准备怎么办?”

“学校让我这个留学生会长发一个通知,3到5人组成小组,携带好背包,随身带好应急的东西,贵重东西,药品和食物……”朋友忧心忡忡,有中国留学生还想暂时留在学校,不太敢去防空洞,怕被人抢。

与俄军对基辅的空袭相同,哈尔科夫也在第一轮战火中,俄罗斯某些社交媒体上反复提及“哈尔科夫:6小时”,透露出别样的含义——近百年来,莫斯科至哈尔科夫的“6小时卧铺车”是许多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深刻记忆,“睡一觉就到”是两国民众话语里心有灵犀的“梗”。

基辅被炸高楼

全是车的“热门”路线

24日上午,一架架战机从头顶呼啸飞过,孙光正扒着阳台观望,突然,距住所不远处传来一声轰响,他赶紧跑下楼去探查情况。

那是一座十几层高的居民楼,半扇楼面被毁,窗户都被炸飞了,像一位掩面哭泣的老人伫立在萧瑟的寒风中。救援人员进进出出,不时从楼里架出伤员。楼旁一个直径四五米的弹坑,看一眼都浑身颤栗。

回到家的孙光心情落到谷底,开始和妻子商量,一大家人要去哪里躲躲,“防空洞肯定不行,孩子们都太小了。”这是夫妻俩一致的看法。

网上有留学生口述了一个场景:一处地铁站里,突然拥入了带枪士兵,居民和留学生分不清是俄军还是乌克兰军队,都吓得四处逃散。这样的消息先不论真假,防空洞里现在挤满人,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夫妻俩要兼顾5个孩子的安全,这是完全掌控不了的事情。最小的孩子才1岁多,冲散、踩踏、被人挟持……战乱中的突发状况让人无法预料,对一家人来说,人多的地方太危险了,危险得简直不敢想象。

“要不去我娘家吧。”妻子的父母住在利沃夫,相对首都安全一些。往西部城市转移,也是大部分乌克兰家庭的选择。

但网上有很多关于这条“热门”路线的消息:全是车,半天挪动不了多远的距离。

就在4天前,身为视频博主的孙光曾经走上基辅街头,随机找到一些乌克兰人做了一期街采,题目是:“俄乌局势,大战一触即发!乌克兰人如何评价基辅现状”。这片“边缘之地”近年来一直战火不断,人们谈论起战争,不能说是麻木,也算是一种习惯。有人希望乌克兰走向安全的富民之路,经济得到发展。“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不会跑,孩子在这,父母在这,我们只希望和平的生活。”一位乌克兰妇女回应。

一位乌克兰老妇人说:“由于历史原因,每隔三四代人就会出现乱世,就会打仗。其实这场战争已经持续快十年了,可怜在战场上牺牲的小伙子,他们本来是种族的未来。”

当孙光问老妇人要不要离开时,老妇人笑着说:“我只有家人和老房子,没有钱在瑞士银行。”

没有人发国难财

24日下午两点,俄乌开战9个小时后,孙光再次出门去超市采购食物,为长期居家做好准备。

开车在路上,车窗外天气阴沉,一如孙光此时的心情。

路过的加油站外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不但要把汽车油箱加满,几乎都备着油桶,放在车后以备不时之需,那种20升容量的油桶,加油站早就卖断货了。基辅周边爆炸声不断,车辆也许是能带领人们逃离战火最后的工具了。

孙光来到离家最近的大型超市,几乎没有什么顾客,货架上除了面包被抢购一空,其他货品还算充裕,饮料、水等生活用品都能买到。孙光仔细看了价格,都没有涨价。“没人发国难财,必须给这个点赞。”

食物还能买到,物价暂时稳定,是这片弹雨纷飞的土地上,能获悉的最好消息了。

付款的时候,孙光听旁边人议论:取款机里没有钱了。“这很正常,银行都关门了,没有人往里存钱,老百姓恐慌,都开始取钱,汇率跌了很多啊。”孙光庆幸自己早有准备,即使不出门采购,家里的食物也够支撑一个星期。

其实,乌克兰的物价早在2月初就经历过一次上涨。“我的日工资120元(人民币)左右,一公斤黄瓜30元。”那时在超市买菜的孙光,看着货架上的黄瓜,拿起又放回,没舍得买。

在乌克兰境内,阿尚、麦德龙属于比较大型的平价超市,孙光发现这些超市里蔬菜普遍涨价:一公斤菜花约合人民币25元,白菜、圆包菜每公斤约合39元人民币,一个菠萝约合人民币44元。最便宜的蔬菜就是土豆和胡萝卜,都是4元钱人民币就能买一公斤。牛肉价格大约为五六十元人民币一公斤。

“一公斤生姜涨到相当于23块钱人民币,关键是这玩意儿在这边基本没人吃。”孙光对此很是奇怪,回忆起一幕日常生活,一个邻居看他买这东西,问道:“你买它干吗?”孙光说:“这个炖肉要用的呀,炒菜要用的呀……”解释半天,邻居完全听不懂。

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早在暗处酝酿,像阴霾密布的天空,一切早有预兆。

蜷缩在危险之境

2月26日,有关战争的消息不断更新:去西部的路被炸了;基辅全城宵禁,26日晚5点至28日早7点,民众被提醒尽量不要出门。

孙光一家7口人彻底被困在这栋熟悉的居民楼里了,大多数邻居都已撤离,留在楼里的人家不多了。孙光很无奈,心口像被压了大石头,几天没睡觉,加上还有糖尿病,他已疲惫不堪。

“去他的战争!”孙光忍不住爆粗口,对着远处的爆炸声大喊,“踏踏实实、高兴地活着不好吗!到最后受苦受难的都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此前,2014年的俄乌战争,封城、比今天更激烈的炮火……孙光就领教过一回。“待在这里没有前途。”孙光早有想法离开这里,他给孩子们报了中文课,以便将来回国,他们没有语言沟通的障碍,可以顺利地融入新环境。

“可哪儿那么容易啊,不是不想回去。我们一大家子人,回不去!”今年2月,有开战传言时,孙光和妻子很认真地讨论过这个问题:一张机票四五万元,还有防疫隔离的花费,算下来,光是全家落地国内就要有40万元保底才能实现,“我不但得卖车卖房,我什么都得卖!”

有平民受伤。

人前总是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孙光,这几天不爱说话,沉默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熟稔的亲人和场景——

年初,母亲打来视频电话,越来越唠叨,用手比划着拿酒杯,脖子往后仰:“不能这样喝酒——嘿,干杯——不能这样!”“大冬天的不能光着头,要戴帽子,秃着头对血压和心脏都不好!”见儿子听不进去,母亲着急地对儿媳喊话:“莲娜,给你亲爱的戴上帽子!”

还有2018年,最近一次回国看到的景象:小时候住的南礼士路老院子拆了,代替它的是高大的公寓和写字楼,月坛公园里亭台楼榭,湖水清幽,成群结队的红鲤嬉戏,岸上月季花娇艳绽放……

此刻,孙光脑海里浮现出托尔斯泰写在《战争与和平》里的一段话: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他则是无关紧要的。

客居基辅20年

孙光,1983年出生的北京人,已经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生活了20年。从一开始的求学,到与现在的乌克兰妻子结婚、有了5个孩子,操着一口流利的俄语,孙光已经融入了这个异域的国度。日常工作之外,孙光还是一名视频博主,喜欢用视频记录自己在乌克兰的生活片段,“点赞收藏关注”是他的口头禅。用他自己的话说,拍视频是为了给大家制造更多的欢乐,同时,也是为了排遣思乡的孤独。

孙光和家人、朋友们在乌克兰。

异乡的归属

2002年,刚刚19岁的孙光来到乌克兰基辅求学,最终留在了那里。经历过一段婚姻之后,孙光与现任妻子莲娜相识,如今,两人膝下已有5个孩子,一家七口其乐融融。“2018年我回去过一次,天哪,都快成风景线了,地铁里的人都在看我们,咋这么多孩子。”孙光说着,自己都笑了。

离家万里,最让孙光牵挂的仍是故乡,最难忍受的就是孤独,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第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我没回去,我给爸妈打电话,说着说着就哭了。”孙光也时常想念家乡美食的味道,“特别想念北京的撸串儿,尤其是牛板筋,还有油条、炸糕、炒肝、包子……哎呦,太地道了。”所以,一有机会,热心肠的他就会召集几个身在乌克兰的中国同胞,做上一桌子中国菜,感慨他国相聚的缘分,寻找那份异乡的归属感。

在乌克兰的20年,孙光从事过很多职业,打过很多工,“这么多年的经历,都能写一本书了”。现在,他在基辅办了一个汽车零配件商店,做点小生意。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视频博主,用视频记录自己在乌克兰的生活片段,这也让他成了当地的网红。在乌克兰的华人圈子里,提起“光哥”,多少都有点耳闻。

孙光和5个孩子

91岁的“同命人”

正是因为自己的网红身份,让孙光在乌克兰结识了一位91岁的“同命人”。

去年年底,有人在孙光的社交平台上留言,想要寻找自己在乌克兰的亲人。孙光马上行动起来,通过朋友四处打听,竟然替远在中国云南的寻亲人找到了他的舅妈,一位91岁的中国老奶奶。

此后的一天,孙光担任翻译,三方在网络电话中相聚。由于老奶奶已经嫁到乌克兰60多年,汉语基本都退化了,但是她还是用生硬的中国话,对着屏幕里的亲人喊话:我有病,不走好(走不了路),你们来,不用带东西,我肠胃不好,什么都不能吃,一吃东西就疼……

因为疫情的原因,老奶奶的亲人不能来到乌克兰认亲。2021年12月28日,孙光代替这位网友来到了老奶奶家中,转交了亲人送来的红包。

孙光和在乌克兰生活了60年的中国老奶奶一家合影。

老人在乌克兰的大家庭一共有18口人,一家人和远道而来的孙光一家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孙光此行还特意为老奶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面中国国旗:“我带来这面国旗,您就不孤单了,您的故乡就在身边。”老奶奶抚摸着鲜红的五星红旗,久久凝望:“对,这是我们的。”

为了缓解老人的思乡之情,孙光把自己包的水饺也带了过来。“饺子好吃,”因为生病,几天没吃东西的老人竟一口气吃了七个水饺。端上桌的几盘水饺不一会儿就被大家一扫而光。原来,老人身体好的时候,经常给乌克兰家人包水饺,“一说包水饺了,一家人就都到齐了。”

老奶奶比划着描述自己包水饺的步骤:先把白菜切碎,然后挤干水分,再往里加猪肉馅,再加入洋葱、黑胡椒,搅拌在一起,还要加入油,然后就开始包,吃的时候再就点蒜,还有醋。

“对,没有醋就没有灵魂。”孙光被老奶奶逗乐了。

比起孙光3年没有回国,老奶奶自从1987年返乡探亲过后,已经30多年没回去过了。饭后,孙光一家人和老奶奶一家合影,镜头前两排人把屋子塞满,孙光开着玩笑,逗得众人露出笑容:“这真是国际大家庭啊,每一位都是帅哥美女,奶奶您最棒,您是最年轻最漂亮的女士。”

“我一个91岁的人了,第一次这么高兴。”临别时,奶奶一直抱着孙光的胳膊不肯撒手,她把头靠在孙光的肩膀上,哭着说:“不要忘了我,孩子你一定要来看我,谢谢你……”

“所有的人都爱您,我们都记得您……”

孙光和妻子莲娜、小女儿的合影

华人的年夜饭

今年春节期间,孙光和朋友们组织了一场华人聚餐。在基辅的一家中国餐馆,大家欢聚一堂,海外游子们一下子找到了过年的味道。中餐店的老板也是中国人,热心地给每桌客人都送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在乌克兰生活的北京老乡,还送给孙光妻子一份特殊的礼物:扇形的刺绣。那天,孙光为了给大家助兴,带了两大包礼品,让大家通过一个纸盒子抓阄,展开字条可以看到自己抓的礼品,茶叶、红酒、巧克力,应有尽有。

那个晚上,饭店里聚满了中国人,喜欢热闹的孙光游走在每桌客人中间,插科打诨,仿佛一屋子都是他的亲朋好友。

遇见一对坐着等餐的中国情侣,孙光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同进餐。情侣回道,他们点的烤鸭快做好了,准备带回家吃。

孙光在乌克兰的家人和朋友们

孙光从服务员手里接过上菜的托盘,化装成服务员,给一桌来自苏梅的大学生们送上一道菜。很快,大家就熟络起来。聊天中得知,原来苏梅没有中餐馆,年轻人特意结伴来到330公里外的基辅就餐。孙光拿来一包零食与他们分享,一位女孩用河南话说道:“给俺两包呗。”

孙光回道:“中,嫩还要馒头不?”大家笑作一团。

妻子走过来,拉了拉微醺的孙光说:“你是不是该归位了,中国小同志。”

明年春节的期盼

孙光在老三万尼亚的房间门外偷听,万尼亚在屋里用中文说着:“我爱爸爸妈妈。”虽然他只是重复老师的话,但是孙光还是忍不住咧着嘴笑,听着心里也很高兴。

怕打扰他的注意力,孙光蹑手蹑脚走进屋里,对着坐在沙发上的小儿子马克连连招手,小声说道:“出去,出去,哥哥在上课。”

这是孙光给万尼亚安排的中文课,网上授课的老师还是位青岛姑娘。在孩子们之中,万尼亚中文是最好的,当天是第一节试听课,万尼亚有点紧张,孙光特意走进去安慰他。

万尼亚是孙光的继子,他的亲生父亲已经去世,是位专业的翻译,西班牙语、英语都相当棒。孩子有语言方面的天赋,孙光想着重往这个方向培养他。

“将来肯定要回到中国的,”孙光一直都很重视培养孩子们学习中文,他有自己的打算。“他们现在自己可能意识到学中文的重要性,甭管花多少钱,这也是为了以后做准备。真要回了国,孩子们会中文、乌克兰语、英语、俄语,给人当个翻译是没有问题的,在国内,像这样的外教一个月也不少钱呢。”

孙光的5个孩子

从小儿子马克一出生开始,孙光就教他学习中文。为了激励他学习,孙光用“手机游戏”做诱饵。“一开始没让他玩,别的孩子都玩,他看着说为什么我不能玩,我说行,你玩吧,一天学几个中文单词,说对了,就给你。”孙光的激将法,逼得小儿子说得最溜的一句中文就是:“爸爸,我要玩游戏,可以吗?”

看到万尼亚学习中文很入门,妻子也很高兴:“太好了,以后不光是马克可以和你说中文,万尼亚也可以和你中文对话了,你问问老师,我能不能学。”

孙光开玩笑说:“那可不行,你会把人家气死的。”

今年春节期间,一家人围坐着吃火锅,孙光拿出自己珍藏了多年的一瓶国产白酒:“这瓶得值个上万块钱呢。”说话间,瓶塞开得太猛,酒从瓶子里漾了出来。大女儿打趣他:“爸爸,您这一下子,好几千没了。”妻子闻了闻说:“像女士香水的味道。”全家人都笑了。

围坐在团圆桌前,一家人许下心愿:希望明年的春节能回中国过年,希望愿望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