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父亲背上“移动补给站”,八旬老两口第三次来送考……直击考点外的温暖瞬间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磊 华敬方 孙静
一位父亲,在即墨二中考点外拎个大背包,里边有衣服、水果,还有水和食物,好似一个移动的“补给站”,只为了孩子考完“要啥有啥”;一对年近八旬的老人,守候在即墨一中考点外,他们说这已经是第三次送考了,希望能见到孩子,给孩子打打气;还有一对“全职陪考”夫妻,请好假、穿好行头,只为让女儿考试时心里有底……
7日,是2022年高考的头一天,在即墨的高考考场上,考生们奋笔疾书;而在考场外,很多陪考的家长,用尽心思,只希望能为考生做好保障,考试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一位父亲的“移动补给站”
三十多斤的大挎包,里面装着衣服、水果、水、食物……在即墨二中考场门口,有这样一位父亲,不仅陪考,还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6月7日下午,因为烈日炎炎,考场外并没有上午般熙熙攘攘的家长在此等候。但是在门口北侧的阴凉处,一位席地而坐的家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包里有很多孩子的换洗衣服,现在天热,衣服要一天换一次,还有各种水果、水壶、食物……考完他想要什么,可以第一时间给到他。”通过聊天,记者得知,这位学生家长名叫于鑫仕,考场内正在考试的是于鑫仕家的二儿子于德昌。于鑫仕今年已经57岁了,说起于鑫仕手中的“大包”,于鑫仕摆摆手,“我有什么好采访的,你再去找找别的家长,我干的活你也看到了,就在眼前”。低调不善于表达的于鑫仕,虽然嘴上说着拒绝记者,但是仍然同记者攀谈起来。
考生家长于先生和他的“移动补给站”
原来,于鑫仕家住即墨鳌山卫神汤沟村,是一名地道的渔民,孩子在实验高中读书,一家人担心孩子高考时仍住宿舍休息不好,于是趁休渔期清闲,他便担任家里的“全职陪考”,“下午考完回家有30公里的路程,要开50分钟车,东西带的齐全,孩子在路上就不会渴着,不会饿着。”于鑫仕皮肤黝黑,说话总是板着脸,他告诉记者,平时和孩子交流不多,老大已经35岁左右了,上次陪孩子高考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业务”上,他可以说是一个“新手”。
说是新手,但是听于鑫仕说起这4天的行程安排,他可是一点都不含糊。“6号晚上住校,今天上午我在外面等他考试结束汇合,中午带他到酒店午休,下午考试结束一起回鳌山卫,明天上午不考试,在家多休息,中午赶过来,下午考英语,后天一天不考试,但是10号要考一整天,所以后天晚上就要到附近住下。”
于鑫仕告诉记者,孩子在高考前刚刚年满18岁,是一名体育生,擅长的项目有很多,100米、200米短跑,跳远,铅球样样拿得出手,心仪的大学是鲁东大学,高考结束后,于鑫仕想让儿子找份工作,锻炼自己,并表示,儿子想去哪个大学,想去哪玩,他都支持,“12年的‘硬仗’打完了,可以放松一下了。”
一对八旬老人的“第三次陪考”
在即墨一中考点外,有一对八旬老人,他们在下午3点钟就来到了考点。“我外孙在这里考试,我也不知道几点考完,就早点过来了。”老人说,他叫王思源,已经年近八旬,“我老伴的年龄跟我差不多,不过,她身体不如我好,走路不如我快。”
老人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陪考了,“前两次,分别是孙子和孙女,都是即墨一中毕业的,也都在即墨一中考试,这次轮到外孙了。”
采访中,老人开玩笑说,在送考这方面,他也算是“经验丰富”了,“不过,这次送考跟之前不太一样,上一次送考,还是在5年前,那时候没有疫情,我和老伴都得提前好几天准备好食谱、食材,让孩子白天能吃好,晚上还得保证他们能休息好。”
今年的高考,虽然老人也想像之前那样,但是,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考生们都得服从统一安排。“这样也挺好,起码在学校吃得卫生,不会出现拉肚子什么的意外情况。”老人说,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希望在孩子考完后,能见上孩子一面,“平常孩子住校,我只是偶尔会把孩子接回家,给孩子做点好吃的,现在只是为了给孩子打打气。”
说起孩子的成绩,老人说,他并不是非常清楚,“不管成绩好,还是成绩一般,只要孩子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行了,不过,前两次陪考,我的孙子和孙女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都考上了大学,我相信,我外孙肯定也没有问题。”
说起未来几天的考试,老人说,他还会过来陪考,“我就在附近住,中央公元C区,几分钟就走过来了。”
一对“全职陪考”夫妻的“父母之心”
在考点,还有一对精心准备前来陪考的夫妻,考生父亲王先生穿一件红色T恤,考生母亲则特意穿了一件旗袍。
“孩子在即墨二中上学,我们俩早就请好了假,一大早就来到了二中门口。”王先生说,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他们不能进到学校里边,“孩子的考点在即墨一中,大巴进校园,直接把孩子从二中送到了一中考点,我们俩只是通过大巴的车窗,看到了孩子。”
王先生说,虽然只是让孩子隔着车窗看了一眼,他们也感觉值了,“我们家孩子是女孩,心思比较细,我担心她进考场、出考场时,看到别的家长来了,我们没来而心里不舒服。”
王先生夫妇在考点外等待女儿出场
考虑到下午出考场后,能和女儿见上一面,并聊上几句,吃完午饭后,夫妻二人又来到了考点。“虽然帮不上什么忙,如果能让孩子更踏实地考试,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王先生说,或许这就是“父母之心”,能让孩子更好,父母做什么都愿意。
对于女儿的考试,王先生说,他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孩子想上师范大学,上高中时就定下了这个目标,她希望自己以后能当老师,成绩考好了就上个好师范,成绩考不太好,就上个一般的师范,让孩子放轻松的同时,我们家长也得放松心态。”
因为考试后,需要做核酸才能出校园,王先生的女儿排在了后边,出来时,送考生回学校的大巴车已经启动了。这也就意味着王先生打算“和孩子聊几分钟”的计划落空了。“不要紧,简单说几句就行,孩子知道心里踏实就行了。”王先生说,希望孩子第二天考试能有个更好的发挥。
一名“小小陪考员”送出的“高考礼物”
6月7日下午,在即墨一中考点外,一位小小陪考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位身穿红白短袖,头戴遮阳帽,背着小书包的小小陪考员名叫腾腾,是一位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别看他个头挺高,其实还是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腾腾的妈妈张女士说,“今天是他哥哥高考第一天,他知道后嚷着要来给哥哥加油,正好我的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他幼儿园放学后我就带着孩子一起来了。”
腾腾展示自己给哥哥的礼物
说着,腾腾从自己的小书包里翻出一块士力架和一瓶牛奶,“这是我给哥哥准备的礼物,一会我要送给哥哥,让他考试加油。”
采访中,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是即墨实验高中的一名考生,作为家里的长子,基本上孩子的学习不需要监督,“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基本上每次考试都位居班级前列,我们对他比较放心。”张女士说,“之前孩子都是住校,一个月前开始走读,主要是孩子自己的意思,临近高考,他想回家住,让自己的心态放开一点。”张女士笑称自己家是散养政策,来送考也不会过于关注孩子考得怎么样,“昨天晚上在家除了叮嘱他拿好考试材料,并没有做过多的谈论,今天过来也主要是给他加个油打个气,就算远远地对笑一下,对孩子也是种无形的安慰和鼓励,就足够了,心态好就没问题。”
随着考试的结束,腾腾的哥哥从一中考场缓缓走出,腾腾见状,急忙上前为哥哥送上祝福,“哥哥,送给你,为你高考加油,你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