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青岛|宋金海战,以少胜多:海上决战采取突袭,神秘火器锁定战局

2022-06-12 18:0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5722)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署名除外) 通讯员 赵娜

回顾青岛的海洋文化,避不开历史上著名的海战。从齐吴琅琊海战,到宋金海战,都在中国海战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跟随历史的脚步,我们重点关注宋金海战。这是一场有历史记载的海战:宋军奇袭取胜,以少胜多,第一次运用火器……但其中的众多细节仍有疑问,比如发生地点:发起于唐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发生的主要地点又有陈家岛的记载。到底是灵山的陈家岛,还是琅琊鸭岛的陈家岛,目前有不同的观点。另外还有作战人数、细节等不同看法。半岛全媒体记者根据史料记载,并补充采访了文史专家、《琅邪史话》作者彭煜文先生,山东科大副教授宋开金,深度还原宋金海战的过程,探讨疑点,探索海战的重大意义。

第一回

开战之前,间谍先行

公元1161年,冬夜,唐岛,金军驻扎停泊地。天气寒冷,冰冷的海水裹挟着北风,吹得金军瑟瑟发抖。由于不谙水性,许多兵士出现了晕船的症状,走起路来头重脚轻。附近热情的渔民主动上船,给他们带来了棉衣,一阵暖意袭来,金军非常高兴。看到有人晕船,渔民解释说:你们大家都到船舱里休息一下吧,免得大家不舒服。说罢,帮忙把水兵搀扶到船舱里。

一切准备停当,看兵士们逐渐进入梦乡后,渔民悄然离开,迅速消失在了夜色里。

以上内容根据彭煜文先生的讲述还原。这些渔民其实是南宋的间谍。

间谍细作,自古有之。最早先有的是“谍”,据《左传》记载,早在夏朝,就已经出现“使女艾谍浇”。这是我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间谍。不过,当时的“谍”和今日的间谍并不完全一样。《说文解字》解释:“谍,军中反间也。”以三寸不烂之舌使用反间计,是“谍”的本义。后来,“间”字加入了。“间”本来写作“闲(门里面是个月)”,本意为门有缝而月光可入。与“谍”字搭配就有成了后来意义上的“间谍”。

回顾中国历史,宋朝在长达320年的统治时期内,先后与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共存,政治斗争异常尖锐,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是一个谍战频繁的时代。

宋金战争期间,双方互派密探、间谍,有历史记载或者传说的有很多。比如秦桧,就被部分学者认为是间谍。

宋朝著名的间谍叫宇文虚中(1079年~1146年),因才气过人,在宋徽宗时期升迁为中书舍人。靖康年间负责与金人议和,升任签书枢密院事,但因为政治斗争在数日后便被罢官。北宋灭亡后,朝廷追究宇文虚中参与议和之过将其贬往韶州(今广东韶关)。南宋初年,前往金充当使节,被扣留后出仕金国,官至特进、礼部尚书,身居高位,宇文虚中为宋朝输送了大量的情报。当了18年间谍,最终因为秦桧和金私通而暴露身份,遭到灭族。

金朝著名的间谍叫刘蕴古,1161年,在宋金边境榷场假扮珠宝商人,他利用生意之便结交宋朝商人,经常抱怨金统治者暴虐,只是虚有其表,引起了宋朝官员的关注,并被宋高宗提拔到军政部门当官。刘蕴古将杭州吴山的一个祠堂作为据点,用匾额传递情报。从宋高宗时期潜伏到了宋孝宗时期,直到1165年身份暴露。

言归正传。开头的一幕就是宋金战争中宋朝启用的间谍。其实,在这场战争中,金朝也利用了间谍,他们不但利用了淮浙等地投降的宋人倪询、梁简等教金造船舰并作为向导,同时还通过间谍探听到宋高宗封李宝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的消息,以及兵力等情报。

第二回

金军欲灭南宋,李宝挺身迎战

天刚蒙蒙亮,金军船队一片静谧。

呼啸的北风风向突变,刮起了西南风。顺着风向,一支船队快速驶来,插入金军船队。金军船只上,水手们看清来船后,纷纷跳船逃走。金军装备精良的船只竟然无人驾驶。宋兵的火箭如雨点般,射向了金军的油布帆篷,大火蔓延,金军船队变成一片火海。

金军的首领是完颜郑家奴,宋军的将帅是李宝。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金朝皇帝完颜亮发动宫廷政变后,一直盘算着灭亡南宋,“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最终,完颜亮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宋战争,主攻淮南和浙东两道。为了应对金朝的进攻,宋廷委派了优秀的将领李宝前去对付浙东道金军。

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宋开金给半岛全媒体记者提供了《宋史·李宝传》,并对这场战争谈了他的看法。根据《宋史》记载,李宝是河北人。曾经陷入金军之中,后脱身从海路回到南宋。可见李宝对金军颇为了解。而金军这头,金主完颜亮违背延续了20年的和平盟约,命令投靠金军的淮、浙奸民倪询、梁简等教金人造船,并且担任向导。

金主命令苏保衡在潞河造船。第二年,任命苏保衡做统军,让他率军沿海路袭击浙江。消息传到南宋,宋高宗对宰相说:“我不久前召见李宝对话,询问他金朝的事情,他如数家珍。况且他一个人从金营逃脱,回到朝廷,殿上答话一点也不害怕,这样看来,他一定是个能成就大事的人。”于是任命他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驻守在平江,和守臣监督海船抵御敌军。宋高宗问李宝:“战船有多少艘?”李宝回答说:“坚固完整能渡过风浪的有一百二十艘。“士兵有多少?”答说:“只有三千人,都是闽、浙一带的弓弩手,不是正规军。旗帜、武器也只是粗略准备的。情况很紧急,我希望赶快出发。”

李宝知道以少胜多不易,打算采取快速进攻突袭的方式战胜金军。

1161年八月,抵达江阴后,李宝先派儿子李公佐到密州:“你去暗中侦查敌人的动向和内情,不要延误。”李公佐领命,立即同将官边士宁一同前往。这边厢,李宝将要出发时,兵士争辩说西北风还强劲,迎风启程不顺利。李宝下令,谁敢破坏大计,杀无赦。众人不再敢发言,大军浩浩荡荡向苏州进发。

边士宁从密州回来,探知到敌人的消息非常详细,并汇报说李公佐已经挟持魏胜控制了海州。李宝非常高兴,夸赞李公佐:“你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啊。”

好消息纷至沓来,士兵们斗志倍增,李宝催促军队乘机进军。他们战胜波涛,抵达海州。不料,敌人已经聚集包围了这里,旗帜绵延几十里。李宝指挥军队上岸,用剑在地上划出界线,下令说:“这里不再是我们的地盘,是否努力作战就看你们了。”说罢握长矛向前行进,遇到敌人,就奋力搏击,军心大受鼓舞,无不以一当十。

金军始料未及,只好引兵退却。李宝解除了海州之围。

海州魏胜出城迎接,得到李宝的勉励,感动得落泪。李宝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将领,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还会笼络军心。初捷后,他下令系船停泊犒劳兵士,并派遣善辩之人到各处招降愿意归附的人,声名显扬山东。天下豪杰比如王世修等人各自树立旗帜,聚集义士勇夫,争相响应援助。李宝把他们的姓名列出来上报给朝廷,发檄文告知各部在密州的胶西会合,命令李公佐把州郡的事务交给魏胜办理,让李公佐和他一起出发。

第三回

金军毫无防备,宋军唐岛奇袭

“至胶西石臼岛,敌舟已出海口,泊唐岛,相距仅一山”。

《宋史·李宝传》的这句话是宋金海战发生的地点元素,引起了业界的讨论,至今仍有争议。

李宝刚开始抵达石臼岛时,北风很大,虽然困难重重,不过宋兵士气正盛,驾船握刀等待作战。恰在此时,数百名金朝汉族水兵前来投诚,他们给李宝带来了珍贵的情报:金军舰队停靠的具体地点在唐岛,人数虽多,军舰高达600多艘,士气却非常低落。驾船的水兵多是临时抓来的沿海汉族渔民,被打骂虐待,有逃亡现象。至于军舰上的7万步兵,清一色是北方人,平时几乎没有受过海上训练。最近海上风大,官兵又畏惧完颜亮的命令不敢上岸,晕船极为严重。平时他们都倒卧在船舱内休息。

得到情报以后,李宝判断形势,认为必须立即出击奇袭。水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开战。

趁着夜色,李宝率军直插唐岛。值得一提的是,金军驾船的都是中原沦陷区的老百姓,他们当中早已与李宝部队联系妥当,里应外合。渔民等把晕船的敌军哄骗入舱后,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逃离了。快船疾驰,迫近敌兵,李宝让士兵击鼓,鼓声震天动地,海上的波浪也随之飞腾跳跃。

睡眼朦胧的金军大吃一惊,慌忙起帆,正如前面提到的,他们的船帆都是油布做成,绵延好几里,风浪把他们吹到一个狭小的区域,秩序混乱。李宝发现时机,命令用火箭从四周射击,箭射中的地方,大火开始蔓延,烧毁了大量敌船。

火没烧到的敌船还想上前抵抗,李宝大声命令勇士跳上敌船,用刀剑刺杀,把敌兵杀死在船中。这时,受尽压迫的金朝汉族水兵,纷纷倒戈起义。最终,金朝舰队除苏保衡逃脱外,“斩其帅完颜郑家奴等六人,禽倪询等上于朝”。撤军驻扎在东海,消息传回,宋高宗高兴地说:“我特别重用了李宝,他果然立了功,成为了天下人的先导。”宋高宗除了例行赏赐之外,还亲自书写下“忠勇李宝”四个字,以示褒扬。

在金军的岸上基地中,李宝还缴获了金军的大量文书、印章、兵器和粮食。而那些拿不走的东西,他也不打算继续留给金人,一把火烧了金军的整个营地——大火持续燃烧了四天四夜,对金内部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余物众不能举者,悉焚之,火四昼夜不灭)。

这是《李宝传》对宋金海战的记载。大致过程相差不大,只是发生地有唐岛、陈家岛等不同的说法。

《宋史》卷三十二《高宗纪》中,也记载了宋金海战:“冬十月……丙寅,李宝遇金舟师于胶西县陈家岛,大败之,斩完颜郑家奴等五人。”卷三百六十八《魏胜传》则称:“会李宝舟师往胶西,破金人舟舰,胜遣人邀之,同击金人于新桥,大败之。金兵未退,宝知金兵将遁,复以兵登舟备海道。”

金宋海战到底发生在哪里?宋开金先生分析说:“从史料看,当时金军水师主力是在唐岛一带,李宝是借南风自南向北进攻,所以唐岛附近是主战场,随着战事的进行,金人败退,战场会由南向北转移,也就是说海战起于唐岛,但并不完全是在唐岛,往北可能也有。”

家住金沙滩路的文史专家彭煜文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专访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金海战的地点到底发生在哪里?现在还缺乏实物证明,我推测,金国这支水军号称六七百艘、七万人,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打前站,先救海州,跟李宝遭遇的只是一万人左右。苏保衡率六万多水军应该是在唐岛湾,见完颜郑家奴的船被烧了以后跑回通州,他并没有打仗。史书上说苏保衡战败,这是对的,他是主帅副帅全军覆没了也是苏保衡战败”。

对于主战场在陈家岛,彭煜文说:“西海岸新区有两个陈家岛,东部的陈家岛在淮子口的西岸和团岛相对的岛,明代灵山卫指挥佥事姓陈,在此设防,所以取名陈家岛。这里是淮子口的天险,进出胶州湾的要道。但与记载中距离石臼岛30里的说法有悖,而陈家口的鸭岛(琅琊一带)在历史上就叫陈家岛,与记载相符。”

对此,宋开金先生表示不太可能,“金军水师停在唐岛,如果在琅琊一带与宋军接战,那么对唐岛的进攻就没有突然性了”。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因为目前还缺乏实物证明,所以还没有定论。

第四回

首次使用火器,载入海战史册

落日海门潮正长,潮声怒挟春雷响。

须臾雪浪驾天来,银练晴拖一千丈。

此时自觉心气豪,仗剑便欲屠神鳌。

狂波不起飓风息,扁舟万里堪游邀。

——《唐岛》清·王振宗

行走在唐岛湾一带,遥望唐岛,碧绿的岛屿如绿舟,飘荡在海水中。岸边,行人来来往往,有骑行者,有钓鱼人,有帆船爱好者。

硝烟散去,千载悠悠。

当年的火光早已消逝在岁月中。如今,反观那场战争,发生在青岛的海战,在国内,甚至世界历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3000宋朝弓弩手,对阵7万金军,大获全胜。除了宋兵英勇外,还有船舶的灵活性,火器的充分应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先来分析双方船舰构成,宋朝军队120艘船仅有3000人,而金军600艘船载有7万人,足见双方船只型号悬殊。当时的甲等战船可以载数百名兵士,号为黄鹄船。但李宝120艘战舰只搭载3000人,平均每艘战船30人不到。所以,李宝船队里可能大多是小型的丙等战船,甚至不乏民用船。而金军是装备精良的大舰船,承载量大,可装载数百人。但李宝运用的是突袭战,利用自己船队灵活的优势,扬长避短,突袭金军。金军的大型船只船体笨重运转不灵,沿着海岸停泊绵延数里,仓促应战时无法顺利调整船帆的角度,猛烈的风浪将金军的战舰席卷到了一起。600多艘大型战舰被压迫到了一个狭小的海域,进退两难。

重点来了,宋军还使用了火器。

我们知道,这次宋军出动的是精良的弓弩手,他们在战斗打响时,猛烈发射火箭。火箭是箭头装上火药,用弓弩发射。一时间,无数火箭射向金军的船舰。当时的船都是木制的,金军的帆又是油帆,火箭射过去,迅速燃起熊熊大火。除了发射火箭和火炮(还有说霹雳炮)之外,南宋的水军还投掷火罐,杀得金军人仰马翻。

宋金双方的典籍中均有宋军使用了火炮、火箭等火器的准确记载,这无疑是中国海战史上(甚至有专家认为是世界海战史上)最早使用火药兵器的记录。这次战争还被英国收录为《影响人类最重大的100次战役》,可见其意义之深远。

宋金海战,也叫宋金胶西海战,唐岛之战,陈家岛海战,是古代中国少有的海战案例。失去海上奇兵策应的完颜亮,虽然在淮南取得大胜,但还是被宋军阻拦在江北。这位志大才疏的皇帝,最后也死于自己人发动的兵变。一统河山的美梦,化为了泡影。

李宝率领3000名水军,打败了超过20倍兵力的庞大舰队,创造了中国古代海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绩。从整个战程上看,李宝部队士气高昂,是正义之战。尤其是抵达唐岛后,金军中的汉族人,不但积极配合宋军,还提供情报,做间谍诱骗金兵,在战火燃起的时候,还临阵倒戈,金军的士气完全被压倒,结果也就成为必然了。

李宝在陈家岛之战后,晋升为南宋沿海制置使,成为担负南宋东南沿海安全的总司令官。宋高宗赐给他“忠勇李宝”的战旗,使其获得了与岳飞同等的荣耀。这场战争也使得宋朝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而后,到了明朝,唐岛因为重要的位置,建立了唐岛口炮台,青岛的卫所防御,将历史推向了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