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排名仅次于深圳北京!这份“绿色答卷”青岛已是尖子生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举行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汇聚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合力。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的碳排放综合实力早有了“成绩单”。6月8日,《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发布,30座城市中青岛排名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北京。而在单项指标碳排放指数中,青岛位列所有城市第一!整体而言,青岛在碳排放和能源结构等方面优势突出。
1
城市是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人类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的统计,城市消耗了全世界78%的能源,超过6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地区。
为评估中国重点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及其在不同维度表现出来的减碳潜力,南财城市通、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综合考虑了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水平、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因素,选取了30个城市作为样本,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佛山、泉州、济南、南通、西安、福州、东莞、徐州、唐山、大连、温州、昆明、长春、沈阳、厦门和扬州。
“报告”从多个维度对30个样本城市的净零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深圳以较大优势高居榜首,北京、青岛、杭州、昆明、西安、武汉、厦门、广州、长沙分列第2-10名。
“报告”共设置了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碳排放指数、能源结构指数、能源消费指数以及发展质量指数。结果显示,青岛在多个二级指标中表现亮眼。
碳排放指数用于评价城市碳排放水平现状以及优化情况(碳排放指数越大,代表城市碳排放成绩越好),重点关注城市的发电侧、用电侧碳排放量、城市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的变化情况。青岛的碳排放指数方面表现优异,在30城中位列第一。前十名城市有青岛、徐州、沈阳、深圳、济南、杭州、长春、北京、西安和厦门。
能源结构指数表现较好的城市为昆明、青岛、沈阳、宁波、深圳、扬州、南通、温州、重庆和佛山。其中,昆明以较大的优势位列首位,青岛位列第二位。《报告》显示,2020年青岛风力发电占总发电量提升指数排第一。近年来,青岛风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风电占总发电比重逐年提升。其中,2020年青岛风电占总发电比重提升幅度更是高达3.31%,在30个城市中提升幅度最大。
能源消费指数方面表现优异的城市有西安、深圳、武汉、北京、昆明、杭州、长沙、青岛、厦门、广州等。
不过,与青岛总排名第三的地位相比,青岛的发展质量指数排名相对落后,在30城中排在第20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青岛在全国率先形成建筑垃圾“5零”生产循环体系。
2
从这份“报告”来看,青岛的碳排放综合实力在全国已经走在前列,是实打实的尖子生。整体而言,青岛在碳排放和能源结构等方面优势突出。
具体到碳排放,报告指出,绿色建筑的推广成为青岛2020年碳排放量大幅降低的原因之一。青岛在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以此为契机,青岛加快推进绿色项目落地,在绿色节能、绿色金融、绿色建造、绿色生活等方面创新突破,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走在全国前列并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
绿色节能方面: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通过加装外保温等措施,从根本上提升老房子的防寒保暖标准,大幅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和碳排放水平。青岛市将其作为促环保、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在2008年率先在省内开展此项工作。
2018年,青岛市节能保暖工程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建筑项目”。201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青岛召开座谈会,推介青岛市包括保暖改造在内的建筑领域节能经验做法。
绿色建材方面:近年来,青岛创新绿色建材生产技术,推动5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零碳工厂投产,在全国率先形成“5个零”(零垃圾、零废水、零废气、零废热、零能耗)为核心的生产循环体系,实现建筑垃圾100%利用。
通过推进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建筑品质,青岛市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年度新增星级绿色建筑239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660余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3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效提升104万平方米,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建设超40万平方米,年度累计可减排二氧化碳超100万吨,相关工作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另外,报告显示,2020年青岛风力发电占总发电量提升指数排第一,直接助推青岛在能源结构指数名列30城第二位。
“十三五”以来,青岛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转型迈出新步伐。
2020年,青岛市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53.2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2.4倍,占总装机容量的40.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44.65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近3倍,占全市总发电量比重由6.7%提升至23.4%,提高了16.7个百分点。
而且,倚仗862.64公里的海岸线,青岛誓要向大海要能源,《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 2025年前启动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建设,实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零的突破。发挥深海资源优势,打造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不止如此,青岛还将立足“东方氢岛”建设,大力开发新能源。《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实现“东方氢岛”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30年,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培育超过20家氢能相关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氢能相关企业5家。”
这意味着,青岛的能源结构指数将进一步优化。
3
6月15日,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近年来,我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我国正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青岛是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也是我省首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十三五”期间,青岛万元GDP能耗下降21.5%,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7%。
十四五期间,青岛的低碳城市建设更是发挥示范作用,勇闯无人区。
2022年3月,青岛市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青岛市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标志着青岛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其中《规划》设定碳排放强度降低等3项约束性指标和工业、建筑、交通等关键领域的11项预期性指标,明确严控温室气体排放、积极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气候领域科技创新、开展各类试点示范、健全激励约束政策机制以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项重点任务,加快破解能源、土地、环境、气候等要素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制约难题。
《行动计划》则明确开展体制机制融合创新行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行动等六大行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煤电、水泥、橡胶等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加强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脱钩”。
5月份,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公布了“十四五”时期全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青岛成功入选。
“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6月7日,青岛市签署首个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化合作框架协议,助力青岛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天,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签署了《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化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联合开展“双碳”领域标准化科研项目合作、标准制定、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人才培养、推动标准“领跑者”制度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助力青岛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一天,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低碳园区评价指南》《低碳组织评价指南》《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管理规范》《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员管理规范》等四个团体标准的制定情况,这是青岛市首批“双碳”领域团体标准。
其中,《低碳园区评价指南》和《低碳组织评价指南》将搭建完整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订评价准则,为开展低碳园区、低碳组织建设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是团体组织内开展双碳活动的重要依据,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属性。《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管理规范》和《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员管理规范》,则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对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优秀实践经验进行“固化”,打造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的“样本”,从而为社会各界开展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将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
……
碳达峰、碳中和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作为领跑者,青岛正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力争在全国全省走在前列,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