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芝镇生活万象 叙写齐鲁乡野传奇——山东作家逄春阶长篇小说《芝镇说》面世

2022-07-08 20:0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805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山东作家逄春阶长篇小说《芝镇说》日前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题写书名。小说再现了芝镇人在20世纪民族危难之时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真实还原了齐鲁大地上普通人的生活万象,塑造了富有豪侠精神的芝镇人群像。小说以酒为核心,按家、国两条线索展开宏阔叙述,围绕信仰、信念、信心;民生、民瘼、民俗;乡情、风情、亲情;酒礼、酒德、酒神等展开叙述,间以周易、中医等传统文化元素,讲述公冶家族几代人的经历和故事,叙写齐鲁乡野传奇。

一生独爱酒”

立足乡野创作酒文化小说

《芝镇说》小说中,“酒”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灵魂式存在,酒香、酒韵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重要元素,各种有关酒的故事、风俗散布书中,或令人忍俊不禁,或令人荡气回肠。据逄春阶介绍,本书的创作源于他三年前跟《农村大众》总编辑赵宗符到家乡的酒厂采访,赵总建议他写本家乡的小说,故事用酒串起来。“从家乡回来,我觉得真有很多事要写,有很多话要说。我一直有写故乡的想法,写过十几篇关于酒的短篇小说,但是很零碎,这次算是一下子激发出来了。机缘巧合。赵总说,古人云,礼失而求诸野,你可以在‘野’上做文章。我本乡野之人,常年在乡野中采访,这些年来,一直想立足乡野,打造一部野生、绿色、生态的好玩的小说。”于是,有了这部《芝镇说》,逄春阶将“礼失而求诸野”作为题记。

逄春阶爱喝酒,曾说:“一生独爱酒,就像鸟爱飞,人没有翅膀,酒就是翅膀,酒盅一端,翅膀就往外钻,想往哪飞往哪飞。”《芝镇说》用他这话作了封底语。在逄春阶看来,酒最靠近文学,“因为有了酒,文字能活起来,人呢,因为有了酒,也变得敢爱敢恨敢作敢为。芝镇人有骨气,是因为有口酒顶着。写的时候,我脑海一直有酒在流淌,也希望字里行间有酒香,酒能让人的思维空间无限放大。”

说到鸟,逄春阶在《芝镇说》开头写道:“我生下来就懂鸟语。”他塑造了一只扮演“全知”角色的神奇之鸟“弗尼思”,既增加了小说的神秘和传奇性,又让读者仿佛多了一重置身小说时空之外,又俯视着小说时空的悲悯视角,使小说平添一份灵动和浩荡。逄春阶从邻居家养鹦鹉获得启发,查阅资料查到了弗尼思。明代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曾说:“弗尼思,寿四五百岁,将终,聚香木发火自焚。灰变虫,虫又变鸟。”天启三年,意大利人艾儒略编译的书中也曾对弗尼思有过生动描述。“我也没想到,穿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弗尼思,成了我与生俱来的伴侣。”

写故乡小人物

还原齐鲁大地生活万象

《芝镇说》继承中国小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以奇趣为美”“寓传神于传奇”“以幻梦为气韵”的叙事传统,以酒文化和乡野民俗为底色,再现了公德祥仁、芝里老人、牛二秀才、陈珂、雷以鬯、亲老嬷嬷等芝镇人在20世纪民族危难之时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真实还原齐鲁大地上普通人的生活万象,塑造了富有豪侠精神的芝镇人群像。

小说中人物众多,其中一些在小说结构中并不太重要的小人物尤其生动鲜活,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和儒家传统、家国天下的情怀貌似无关,却有乡野生命的活力跃动。在塑造小说人物方面,逄春阶很幸运地遇到了他的一个老同学,老同学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他说:“我同学冯金玉先生就是景芝人,他一直在景芝酒业公司工作,长期研究景芝镇的酒文化,景芝镇的‘酒之城’文化馆,就是他策划建成的,他接触了大量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而且,他很会讲,他讲得绘声绘色,通过他的讲述,我突然意识到,忽略了普通人身上的光泽,于是反思自己要时时警醒,注意捕捉。景芝镇是片火热的沃土,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是要有记录的雄心和有讲述的能力。”逄春阶认为,小人物也应该有被叙述的权利。

《芝镇说》有一种蓬勃的乡野的生命力,芝镇人拥有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仁厚,也有着充满英雄气概的野性。据逄春阶介绍,小说中的这种气息来自他小时候的经历和见闻,“我出生在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村,村西是一个丘陵,村东一条河就是浯河,我就在河边长大,我的祖辈、父辈活得很艰难,但也很精彩。我的曾祖父、祖父、伯父等都是中医,擅妇儿科,在诸城、安丘、高密三县都有名气,我爷爷是安丘县第一届人大代表,事迹上了《安丘县志》。我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们的传说,产生了好奇。我想写出来,但是又不想写得太死板,要写得有趣味,要有趣,有味,可读,耐读。”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李桂奎在为《芝镇说》的序言《赓续中国式传奇与传神的乡野小说》中说:“《芝镇说》仿佛一部鲜活的家族史,致力于叙事与抒情交织,不仅让读者感受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和流转的,而且还让读者领略、领悟人生真谛;《芝镇说》仿佛一幕剧,在以芝镇为主的社会舞台上,传奇化的角色扮演与传神性的角色表演活灵活现;《芝镇说》又如一幅画卷,为历史,也为现实,绘制出芝镇这一脉人传神的性情与传奇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致敬故乡及先贤英烈

值得一提的是,《芝镇说》以《大众日报》创刊故事为素材,还原了大众报人在沂蒙根据地创刊的艰辛历程。逄春阶说:“《大众日报》是鲜血染红的报纸,是一张有传奇、有故事的报纸,就像著名词作者乔羽为我们写的社歌中说的,‘我们从枪林弹雨中来,告别了一个旧的世界。我们高举着真理的火炬,呼唤一个光明的未来……’在战争年代有578位大众报人牺牲,160多位沂蒙乡亲,为保护《大众日报》和报社工作人员,惨遭敌人杀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新闻史上也是罕见的。身为大众报人,我有责任有义务把大众报人故事写下来。”

《芝镇说》以边创作、边连载方式在《农村大众》持续推出142期,顺利完成第一部,日前由济南出版社出版。据逄春阶介绍,《芝镇说》共分三部,规划写一百万字。第一部主题是“内伤”,主要写祖辈;第二部主题为“觉醒”,主要写父辈,核心是写景芝镇当年有4个姑娘在中共地下党的带领下上了沂蒙山,从此成为国家栋梁,也摆脱了女人“围着锅台转”的命运。第二部将延续第一部故事脉络,以酒为引子,按家、国两条线索展开叙述,重点讲述以曹永涛为代表的芝镇年青一代毁家纾难、投奔革命的悲壮故事;第三部主题为“未济”,主要写我辈,“写我和我身边的故事,就芝镇来说,主要聚焦兴村振兴、酒文化,‘未济’,就是我们伟大复兴还在路上的意思。”

青岛大学教授周海波先生看了《芝镇说》后说,作者写民间乡野大有深意,乡村民间的精神传统和文化血脉孕育了中国的红色文化,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来自于乡野,来自于民间,有了乡村民间的红色基因,就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时刻。王辫、七爷爷祥恕为代表的芝镇一代,为公冶家族以及芝镇的豹变拉开了最生动、精彩的一幕,正如王家送给公冶祥仁的那盆牡丹花,鲜艳芬芳,气味迷人,虽然王辫没有成为公冶家的媳妇,但她却成为《利群日报》的创办者之一,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