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生长,城市荣光

2022-07-15 10:2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319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高书华

品牌是企业、城市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翻开城市的过去,一段段品牌生长的故事,往往最是惊艳时光,吸引着人们驻足回味,品评曾经的光辉岁月。展望城市的未来,更是离不开品牌的参与,在新的空间坐标和时间维度上,让品牌之花遍地盛开,和城市共同续写新的传奇。

从“上青天”到“五朵金花”,青岛诞生了众多国内外驰名品牌,奠定了“品牌之都”的地位,品牌是青岛制造业赖以起家的“传家宝”。随着品牌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又走在全国前列。

6月25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7月17日设立为“青岛品牌日”。青岛成为全国首个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设立品牌日的城市,这也标志着青岛在发展品牌经济、深化品牌建设上踏上了新的更高起点。

城市与品牌的故事站到新的历史节点上:城市之上,品牌生长;品牌生长,城市荣光。

品牌之都

品牌是青岛最宝贵的城市资源之一。一个好的品牌,能让企业更强;一批好的品牌,能让城市更强。

如果说到海尔,最耳熟能详的故事莫过于“张瑞敏怒砸冰箱”。张瑞敏那一锤,不仅是海尔向品质转型的起点,同时也唤醒了中国家电行业的质量意识。他的那一锤,也是海尔品牌迈向全球化的第一步。

把一根绳子做到极致的海丽雅,那根绳子不但能拉住高速降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还能拉起深潜海底7000米的“蛟龙号”,由此创下了中国绳缆界的“四个第一”即:“中国深度”“中国精度”“中国温度”“中国强度”,“中国绳王”实至名归。

当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便有了品牌;当品牌成了企业的招牌,产品就会被更多人认可。人们可以从品牌认识到企业,也可以从产品知道了企业,品牌让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为传颂。继而,企业和品牌是相互成就的。

品牌是青岛制造业赖以起家的“传家宝”,青岛是最早实施品牌战略的城市之一,从1989年创建“金花”开始,至今已走过30多个年头。

1990年,青岛开始在全市工业系统全面开展争创“青岛金花”。1990年8月,共评出20种产品为“青岛金花”产品。1992年,全市有78种产品获得国家质量奖,1100多种产品获得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46种产品获得“青岛金花”产品称号。人们常常提及的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这“五朵金花”,就是来自于此,至今仍是青岛制造的“金字招牌”和城市骄傲。

30多年来,从创金花产品到创名牌产品,到创名牌企业,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牵引品牌战略不断升级。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制造业品牌族群,成就了青岛“品牌之都”的美誉,开创了“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极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青岛现象”引发全国关注。

2005年,青岛的GDP达到2612亿,跻身全国前十,成为近20年来青岛经济最辉煌的时刻。

如今,品牌已成为青岛发展最具特色的名片,追求品牌已成为青岛城市发展的灵魂,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目前,青岛已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山东省名牌产品700个;中国驰名商标123件,中华老字号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以海尔、海信、青啤和中车等企业为代表的千亿级知名品牌产业链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5%。

对于青岛而言,城市能级就是产业能级,要完成城市能级的再提升,必须有产业升级的支撑。而支撑产业能级的,则是那些响当当的品牌企业。

时代之问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在当今新技术、新产业日新月异的时代,品牌对于企业和城市而言,与以往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些年来,青岛在品牌建设上步伐呈现放缓趋势。具体表现在,青岛现有品牌以传统产业居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力的品牌经济集群式发展活力不足,具有时代引领性、集群式发展的品牌生态格局尚未形成等等。

如何让“品牌之都”永葆青春活力?塑造高端制造新优势应该成为“品牌之都”建设的新内涵,这是产业迭代加速的当下,应当回答好的时代之问。

事实上,青岛早已意识到在品牌建设上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开始了相关方面的探索和布局。

比如继续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以顺应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打破传统产业边界,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手段和举措,加强品牌建设工作,面向更广泛的领域培育品牌的“种子选手”,让“金花”在青岛长开不败。

2019年12月,《青岛市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方案》对外发布,提出从“科技、信用、人才、组织、政策”五个方面赋能,着力培育品牌企业梯队,精心打造品牌产业集群,确定每年遴选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2020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中,中车四方股份等全市42家企业入选。其中,制造业企业20家,服务业10家,农业12家。

2021年,全市66家企业入选“新金花”,其中制造业企业31家,服务业企业15家,农业企业20家。

虽然有些“金花”体量尚小,但不少是新兴产业的代表,它们将挑大梁、打头阵、趟新路,再次叫响青岛品牌。让制造“更新”、产业“变新”、品牌“上新”,一直是青岛设立品牌日的愿景和初心。

2022年,青岛还首次鲜明地把“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上升到城市品牌的高度,提出实施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优秀中小企业。

这是从顶层设计方面完善对“新金花”的培育机制,让品牌引领制造业发展战略继续在青岛成为优势。

顶层设计方面,一个更加重磅的设计正在酝酿。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提出开展“青岛品牌日”品牌培育行动。

品牌兴城

一切水到渠成。

6月25日,青岛成为全国首个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设立品牌日的城市。将城市品牌日设立在如此高的基础之上,背后体现出青岛对推动实体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是吹响了青岛在决战新一轮品牌竞争中的冲锋号。对于进一步提高青岛品牌影响力,全力培育以“青岛金花”为代表的世界一流企业,打响“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城市品牌,推动青岛品牌建设继续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政府有形的手,企业自己的“单打独斗”将成为“集体作战”,企业的品牌意识将得到增强,改变一些企业“重产品轻品牌”的惯性思维,不能闷头提升产品质量,也要学会抬头为自己赚吆喝,助力企业打造品牌。

另一方面,在青岛掀起“热爱自主品牌、使用自主品牌,保护自主品牌”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青岛品牌的自信心、向心力和荣誉感,吸引国内外年轻人喜爱青岛、留在青岛、创业青岛。

可以说,设立“青岛品牌日”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有效方式。

但品牌不会从天而降,每一个品牌的诞生、发展、壮大、知名,都有内在的发展规律,需要企业和城市两方面的呵护,需要给它足够的成长时间,这是一项急不得的工程。但品牌一旦长成,带给企业和城市将是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在顶层设计方面,青岛除了培育新一代金花、工赋青岛之外,还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鼓励中中企业“茁壮成长”。

5月,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意见》,重点瞄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领航企业,进行梯度培育。

7月,青岛市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到2025年,新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新培育推动5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

毕竟每一个“小而美”“小而精”的企业,都有成长为海尔、海信那样的巨无霸的机会。当众多的品牌穿越地域穿越时光,在这座城市遍地扎根,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时,城市的未来一定让人瞩目。

品牌也是一种历史印记,它记录了城市产业振兴与繁荣的轨迹。品牌强,则企业强;品牌兴,则城市兴。

“青岛品牌日”在全国首开先河,这将是青岛品牌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以此为出发点,青岛品牌培育的新打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培育更多的品牌企业生力军,让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共生共长、共享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