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品牌日”如何才能互相赋能

2022-07-15 10:3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0769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6月25日,青岛市人大通过了设立“青岛品牌日”的决议,将每年的7月17日定为“青岛品牌日”。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城市中,青岛是首家以人大常委会决定形式设立品牌日的城市。

商业文明是一场无限战争。而随着以城市群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模式,城市之间的竞赛开始表现为城市品牌之间的较量。

品牌是青岛最具特色的“软资源”,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工业制造跟青岛的名字紧密连接,“海尔、海信、五朵金花”成为人们能够脱口而出的青岛印象。可以说,在品牌建设上,青岛是实打实的“过来人”。如今,作为全国首个设立“品牌日”的城市,青岛下一步棋落何方?

品牌建设驱动

怀揣“金刚钻”,打造影响力

能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品牌日”的城市,与青岛勇立潮头的品牌意识、品牌基础、品牌路径分不开关系。截至2022年7月,青岛已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山东省名牌产品700个;中国驰名商标123件、中华老字号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尽管成绩称得上亮眼,但青岛的工业制造强市底色决定了企业的低调本色。眼下,青岛正在聚力发展实体经济,许多怀揣“金刚钻”的实体企业品牌建设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体外检测试剂企业90%的原料都来自国外,国内做原料的不超过十家公司,我们研制出来一是降低成本自己用,二是卖出去也有一块很好的利润。”青岛华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训琨曾对记者表示,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我们企业太低调了。”

“青岛品牌日”的设立,是青岛品牌建设的又一个新起点。之所以将节日选定7月份,青岛有自己的一套逻辑。首先,7月份是青岛的旅游旺季,游客众多,可以最大程度向更多受众展示青岛品牌形象;其次,7月份在青岛历史上发生过较多知名品牌故事,能够唤醒青岛市民对青岛品牌的记忆,提振青岛品牌的自信;最后,7月在电商平台“6·18”年中大促和“双十一”年终狂欢购物节的中间时段,有利于企业开展促销活动。

此外,根据工信部今年开展的“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7月17日“青岛品牌日”以谐音“齐益企”为口号,也是落实国家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

加强地域印记

告别零敲碎打,发力错位发展

如果说品牌意识是城市品牌建设的“先手”,那么地域印记就是其中的“妙手”。品牌建设是一个体现综合实力、加深受众感知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品牌建设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品牌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都着眼于将这张“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如今城市的产业布局基本都已经告别了“零敲碎打”、“遍地开花”的发展模式,高度集聚才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备条件;特色化则是打造心智偏好的过程,错位发展是保证能在全国城市竞赛中突出重围的关键一招。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青岛提出要重点发展“7+10+7”共24条产业链,具体来看,包括做大做强七大优势产业链、突破发展十大新兴产业链、聚力发展七大现代服务业。

产业链的“长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强势的区域经济又能吸引赋能上下游,吸引一批龙头企业,走“一超多强”、“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路子,形成多极发展的产业格局。

顺应新旧动能转换

区域集聚,产业升级

对于城市来说,品牌建设不再是一支新兴力量,而成了一支常规力量。

双循环大格局对品牌建设的要求也在提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注重需求侧管理”,品牌是引导、提升、激发需求的有效手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打通双循环的堵点。而争创名牌的企业,势必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这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不谋而合,后者内容很多,但总体而言开出了两个药方:一是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二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转换中的关键落点。

把目光落回青岛,工业互联网是工业迭代的必由之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风口”势在必行。经过近三年高速发展,青岛已经充分显现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强劲动能,例如海尔卡奥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破局“千企千面”。

坚持企业带动,是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的必由之路,也将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更加健康的产业发展生态。眼下,全球市场激荡翻涌,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叠加同质化竞争激烈、人货场高速变化等行业因素。需要更多在全球响当当的品牌,去打磨迎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商业文明。而青岛品牌建设的本质,正是在积极承担时代要求下,对自身高质量领军企业下的一张“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