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喝百余吨啤酒废液,洗出30万吨清水!记者探访污水处理厂,看如何变废为宝

2022-10-21 23:0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3060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喝进去啤酒废液,洗出来的是清水……污水处理厂的核心工艺,就是利用微生物“吃掉”污染物。微生物去除污染物过程中需要摄入的含碳有机物统称为“碳源”,此前都需要外购,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啤酒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却含有丰富的“碳源”,不得不花高价处理掉。从2018年开始,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所属首创瑞海水务进行科研攻关,成功将啤酒废液转化为污水处理厂可以使用的碳源,让双方都节约了成本。在科研的过程中,啤酒厂、污水处理厂都产生了多项专利。这一样板更是被推广到了全国十多个城市。喝了啤酒废液的污水处理厂如何工作,效果如何?10月20日,记者来到首创瑞海水务一探究竟。

啤酒废液放进罐体中。

探访>>

新鲜出炉的啤酒废液,一天喝100多吨

10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瑞海北路上的首创瑞海水务。走在污水处理厂区,整个环境都非常干净整洁。早晨9时许,记者看到一辆大罐车停在了污水处理池旁边。

首创瑞海水务副总经理黄青介绍,这就是新鲜出炉的糖化热凝固物,是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因为刚出厂温度还很高,大概七八十摄氏度。不仅如此,黏稠度也非常高。这些糖化热凝固物运来以后并不是直接使用,需要先放到大罐中注水,稀释冷却以后再投入到污水处理池里,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这些糖化热凝固物,就是污水处理池里微生物的食物。黄青介绍,污水处理厂的环节有很多,工艺流程也很复杂。但是最核心的就是利用培养微生物来进行脱碳除磷。这些微生物本身就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需要给它们提供好的环境,让它们快速生长。经过微生物降解以后,水质变清,不能降解的物质就变成污泥沉淀到池底。原本的污水就这样被清洗干净。

啤酒废液放进罐体中。

首创瑞海水务运营的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是青岛市处理规模最大的,处理水量30万吨/天,分四期建设,服务面积14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有120多万,担负着李村河流域乃至整个胶州湾水环境改善的重要责任。

“一车可以运输30吨,一天能运输3到4车。”黄青介绍说,啤酒二厂生产的糖化热凝固物每天全都运到这里。即便如此,污水处理厂也是处于吃不饱的状态。除了喝“啤酒”,工作人员正在研究给微生物们寻找其他的食物。

以前,污水处理厂都是外出购买工业级别的乙酸钠。相比之下,啤酒厂生产环节产生的糖化热凝固物营养更加丰富。黄青介绍说,使用了青啤的这些“碳源”以后,微生物的活性更强,污水处理的效率也更高了。流入市政管网的污水经过处理后,一天大概能产生30万吨左右的再生水,输送到李村河里作为景观河用水。

工作人员正在检修设备。

变废为宝,一年省下100多万

为何会想到利用啤酒生产的废液当碳源?黄青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干活的微生物们胃口越来越大,污水处理厂越来越吃不消。位于李村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覆盖了120多万人口。在此之前,工业厂区比较多。这几年,周边开发建设越来越完善,居民小区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污水处理量也越来越大。对于污水处理厂而言,外购碳源逐渐成为了很大的一笔投入。

许多食品加工企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都含有丰富的碳源。但是,他们都需要进行预处理,才能排进市政管道。对于污水处理厂而言,这些就是错放的资源。于是,工作人员就开始四处寻找目标。

2018年,工作人员将目标锁定在了附近的啤酒厂上。距离青岛啤酒二厂一步之遥,而且产量又比较大,完全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他们就找到青啤公司进行协商。啤酒厂也为了每天需要处理这么多的废水而头疼,双方一拍即合。

工作人员正在巡检设备。

“生产啤酒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有很多种,到底哪一种可以使用,大家都不清楚。”为了分析出有用的成分,首创瑞海水务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小组。经过科研攻关,最终发现在啤酒生产工序中产生的糖化热凝固物里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有机成分,可以用它来作为碳源。为了收集糖化热凝固物,啤酒厂甚至专门上了一套设备。污水处理厂也新建了三个大铁罐,专门用来储存。

黄青说,当时在全国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真是一步步摸索。由于这种物质的温度有七八十摄氏度,温度太高,他们用三个罐体轮流盛放,用回用水稀释降温。另外,糖化热凝固物需要在污水处理中不断循环,分解以后才能生效。从利用效率看,约十几吨糖化热凝固物才相当于一吨乙酸钠。

碳源的变化,对于整个工艺流程而言都是一个挑战。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与青啤以及科研机构,三方联合攻关,成功摸索出了一套方案。自2018年起,经过多年试验探索与经验总结,该项目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1项,编制企业标准4项,核心论文5篇,另2项发明专利已受理实审中。

首创瑞海水务工艺工程师唐明跃介绍说,这样算下来,他们每年节省下来购买碳源的费用就有100多万。同时,作为啤酒厂而言,每年也减少了污水处理的费用。不仅双方都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整体的社会效益也非常大。

工作人员正在巡检设备。

成全国样板,推广到10多个城市

污水处理厂跟啤酒厂牵手,将啤酒废液变废为宝,这样一种双赢的举措,直接推动了关于酒类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改变。

啤酒生产的过程中除了糖化热凝固物能够用来做碳源,还会产生其他废水,包括浸麦废水、糖化废水、发酵废水等。虽然没有糖化热凝固物中“碳源”含量那么浓聚,可以直接作为替代工业碳源,但这些废水中的有机物也很丰富。作为啤酒厂而言,他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废水进行处理,达到行业排放标准以后,才能排放到市政管网里。首创瑞海水务工艺工程师唐明跃说,啤酒厂对于污水的预处理过程,实际上就是降低“碳源”含量的过程。作为污水处理厂而言,这些碳源他们还需要另外去购买。

2021年初,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规定:允许酒类制造企业与下游污水处理厂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共同约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并作为环境监督执法的依据。

这一政策的实施,同时解放了上下游产业。作为上游的啤酒生产企业,只要与污水处厂签订合约,就可以将含有高浓度COD的废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减少了上游预处理的费用,啤酒厂又省去了一笔污水处理费用;污水处理厂再次减少了需要外购碳源的费用。

这样的模式,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苏州、常州、黄石等全国10多个地市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喝上了“啤酒”,实现了企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和碳减排的双赢。

工作人员时刻监测数据。

人物>>

车间里走出来的工种状元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复杂,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年轻人的科研能力也越来越强。

这其中就有从车间一线走出来的“工种状元”——高凯。1985年出生的高凯,属于科班出身,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环境工程。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到了首创瑞海水务,成为了一名基层车间工人。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高凯说,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建成时间比较早,各项工艺流程其实都存在可以挖掘的潜力。在车间里,高凯主要负责查看工艺流程,以此来判断污水处理工艺是否正常。工作十多年的时间,他甚至练就了一身火眼金睛的本领,凭几个重要工艺参数,迅速就能发现处理池中的情况。

再生水补充到李村河里作为河道用水。

“一个人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做精,能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成为专家就很了不起了。”在同事眼里,高凯是一个爱研究,凡事追求极致的人。有时晚上也会泡在车间里,研究如何提高工艺控制水平。他通过积累的数据和现场的经验,摸索出一套能够使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技术。通过对各期工艺的熟练掌控,创造出了利用各期工艺“取长补短”的调控方法,实现了进水水量、产泥量和沼气产量的稳步提升,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公司电耗、药耗常年维持在较低水平。他研究完成的根据生物池进水SS判断原水碳源量,根据生物池缺氧末端硝氮数值判断进入曝气区前的碳源剩余量来控制碳源投加的方法,大大提升了碳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了生物池氨氮的处理能力,节约了碳源的投加量,节约了风机的耗电量,降低了二沉池污泥非丝状菌膨胀跑泥的风险。风机开启台数由4台降至3台,每天节约用电量约1万度,每年节约电费100余万元,碳源投加量由50吨/天降至10吨/天。在啤酒废液变废为宝的实践中,他作为骨干成员,开创了啤酒废液在污水处理中利用的先例……

凭借过硬的技术,高凯在青岛市第十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荣获泵站运行工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荣获“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泵站运行工第一名”“青岛市泵站运行工工种状元”“青岛市技术能手”“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如今,公司正在筹备建立“高凯大师工作室”,希望他能发挥党员先锋岗作用,通过传帮带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他经常和同事们交流、探讨,组织新来的员工及同事培训学习,把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与员工共进步。几年时间他先后为公司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十名,其中,1人获得青岛市职工技能大赛泵站运行工比赛第1名,1人获得青岛市职工技能大赛泵站运行工比赛第2名,1人获得青岛市“工人先锋”称号。

“能帮助同事,也是自身价值的所在,大家互相交流才能共同进步。”高凯说,他们称自己为“洗水人”,每天看到进厂的污水变成了清澈的河水补充到河道里,周边的市民在河边垂钓游玩,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