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民”活动丨市发展改革委: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24.04亿元

2022-12-08 20:5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554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刘笑笑

实体经济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实体经济振兴主线,稳大盘、筑根基,育产业、建园区,抓保障、增活力,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实现提升。

聚力稳住经济大盘,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24.04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

一是精准开展调度服务。建立稳经济大盘协同推进机制,逐季研判、监测重点行业及区市经济运行情况,精准分析提出对路管用措施建议。协助省、市督导服务组转办、督导重点问题5批次,目前已解决36项。

二是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先后出台五批稳增长政策清单,1-10月,新增退税、减税、缓税、缓费577.1亿元,有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三是靠上争取资金支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额度创历年新高。争取专项债额度488亿元,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115亿元、设备购置贷款贴息投放8.4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26.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0%、32.4%、27.4%。

聚力做优做强产业,发力突破实体经济振兴

发挥实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聚焦24条产业链建立“5个1”推进机制,构建由“链长”挂帅、产业专班主抓、区市(功能区)主战、“链主”企业主建的推进体系,推动实体经济起势见效。

突破重大项目。由产业链链长牵头,组织专班、部门、区市和功能区,靶向招引产业链重大项目。建立24条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推动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东旭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开工,京东方移动显示端口器件、奇瑞汽车青岛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

突破专业园区。创新产业园区打法,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在全市谋划布局15个专业园区。坚持一园一业、一园一策,制定专业园区发展导则,配套制定大力度、差异化支持政策。出台入园项目评估办法,设定投资强度、亩均收入等核心指标参考值,严把项目准入门槛。目前,虚拟现实、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专业园区已经挂牌。

突破重点产业。统筹发挥链长、专班、区市、链主企业作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扩能升级,“芯屏”、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加快崛起,4个集群新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法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行动,新评选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0家,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聚力破难题强保障,增创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靶向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问题,精准施策、靠前发力,全力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振兴发展。

着力破解瓶颈难题。成功争取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产能指标免于置换,能耗指标由省级先行保障,两项工作均开创全省先河。推动金能可降解新材料项目、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获批立项。5个重大工业项目列入全省支撑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盘子、占全省工业项目数量的一半。

着力激活要素资源。制定青岛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牵头研究制定碳达峰“1+N”政策体系,率先探索开展市场主体之间用能权交易,全市能耗强度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成功争取规模20亿元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子基金落地。推动完成国家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参与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谋划争取,推动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青岛都市圈等重大事项纳入国家方案。成功争取承办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推动城市能级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