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中文书名首译者、翻译家杨苡去世,享年104岁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著名翻译家杨苡先生于1月27日晚20:30去世,享年104岁。杨苡女儿赵蘅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永别了,最亲爱的妈妈!感恩赐予我如此丰满坚强的生命!您疼爱的小女儿泣别于金陵。”
杨苡和女儿赵蘅
104岁的杨苡不是一般的百岁老人,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她的家族和师友中,不乏中国近现代史上星光闪耀的人物;她在西南联大的同学们,那些不同信仰、不同家世、不同性情的青春生命,各自有着令人唏嘘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因为长寿,杨苡几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结局,荣辱浮沉,生老病死,都已成为有头有尾的故事。
少女杨苡
杨苡原名杨静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作为译者,她首创了“呼啸山庄”这一译名,是第一个将艾米莉·勃朗特的《WUTHERING HEIGHTS》以《呼啸山庄》之名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翻译家,她的翻译至今仍是这本名作最为经典的译本之一。
少女时期的杨苡
她1919年出生于天津,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先后就读于天津中西女校、西南联大外文系、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曾任职于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
赵蘅手绘杨苡,2020年7月
杨苡出生书香世家,祖辈有四位在晚清中了进士,点了翰林。父亲杨毓璋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先后担任沈阳电话电报局董事、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
杨宪益、杨敏如、杨苡与母亲徐燕若
杨苡的哥哥杨宪益是著名翻译家,和夫人戴乃迭一起,被认为是“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姐姐杨敏如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姐夫罗沛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丈夫赵瑞蕻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外国文学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发起人之一,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最早翻译了司汤达的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
杨苡翻译的《呼啸山庄》封面
杨苡自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译有《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作品,著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青青者忆》《魂兮归来》等作品,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她的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2020年,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揭晓,101岁的杨苡先生荣获“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该奖项是南京市文学艺术最高奖项。2022年, 获文都(榜样)力量“文坛经典力量”。
不同时期的杨苡 《一百年,那些人,那些事》内页图
杨苡的人生经历了几个时代。1937年她被保送南开大学中文系,还未来得及入学,“七七事变”爆发,天津沦陷,华北局势直转急下,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被迫西迁,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沈从文的建议下,杨苡转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就读。朱自清、闻一多、刘文典、陈梦家、陈嘉、吴宓……这些在史书中记载的人物,其实是她记忆里鲜活的存在和同行人。
纪录片《九零后》里的杨苡
杨苡的客房里挂着一幅字,是她上世纪90年代初让好友俞律挥毫留下的两行鲁迅诗句:“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
赵蘅和母亲杨苡,摄于2022年5月8日
1999年,84岁的赵瑞蕻病逝于南京;2009年杨宪益去世,终年94岁;2017年12月,杨敏如离世,享年102岁。“丁聪、吴祖光、罗孚、我哥……这些人全都没了,就剩我一个人了。”那些在杨苡百年人生中次第出现的“许多人,许多事”,都成为了“可感,可念”的回忆。
2022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杨苡 口述/余斌 撰写),这是杨苡生前唯一留下的口述自传,书写了她岁月呼啸,美无倦意的一生;也是一位女性的成长史、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部个体见证下的百年中国史。在余斌看来,杨先生的讲述中留下了许多在她生命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的身影,家人、朋友、师长,她以自己的方式为他们做传。
杨苡和余斌
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也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世纪回眸,面对百年人生,杨苡生前曾说:“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