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级金矿为邻是种什么体验?半岛全媒体记者实地探访国内最大金矿所在地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吕华 管亚楠
“他们都说我们这儿的土地下面有金矿,你们也是来找金矿的吗?”当记者进入莱州市西岭村时,村民姚桂香对于外地人的突然拜访,早已经见怪不怪。近日,莱州市西岭村金矿勘查项目通过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矿产资源储量专家评审,初步认定西岭金矿新增金金属量近200吨,累计金金属量达580吨,潜在经济价值200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单体金矿床,属世界级巨型单体金矿床。伴随着“世界级大金矿”的公布,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西岭”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常年与宝藏为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已悄然有了许多改变。
西岭村北部正在作业的矿井
每天能见百辆卡车经过
在距离莱州北部海域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被大片松树林遮掩的古老村落,这便是记者此行的主要目的地——西岭村。全村仅70余户人家,主要以扇贝养殖为生,由于村子实在太小,在地图上很难搜索到其确切位置,但这并不妨碍每年都有大量的寻矿人员来此勘查、探访,以期觅得真金。
西岭村
“今年正月里,就有一队地质人员来我们村附近勘查,在村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姚桂香表示,村里大多数人只知道在村子后面有三个正在作业的矿井,村西头的大路上每天都能看见上百辆大卡车经过,但那些人具体在做些什么,所探的矿是不是传闻中的西岭金矿,村民们并不敢肯定回答。
“金矿跟我们的关系不大,全村也只有一个人是矿上的正式员工。”姚桂香坦言,相较于下井掘金,靠海为生的西岭村民更愿意选择扇贝养殖或者出海捕鱼,收益更高且更安全。
在姚桂香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西岭村北部正在作业的矿井,只见三座矿井矗立在北部的海边,与一座座低矮的板房形成照应,外围隔着约三米高的围墙,围墙的西入口处写着“瑞海项目工程指挥部”、“宏大爆破”几个大字,东入口处悬挂着莱州市瑞海矿业有限公司的牌匾。
进出的工人表示,从2019年开始,就有施工团队来此作业,工人们习惯将此项目称为瑞海项目,目前矿上也只是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并没有实际开挖,至于瑞海项目跟西岭金矿有何关联,他们无法给出明确解释。
据了解,西岭金矿处于正在开采的三山岛金矿深部,其北部毗邻国内第二大单体金矿床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二者同属三山岛金矿成矿带。而据此前中国基建报报道,山东招金瑞海项目恰好位于山东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是20年来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单体金矿。
西岭村北部正在作业的矿井
“金矿都以当地村子命名,金矿如同山脉,绵延数千米,我们现在脚下这一带应该都是西岭金矿。”爆破施工工程师孙先生解释,“只不过时机尚未成熟,入口处还没有明确对外公布而已。”
淘金小镇七成“外来户”
西岭村所在的烟台莱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黄金产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陆续发现金矿以来,这里便以“大金窝”的形象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淘金人”。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莱州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的矿山就有15家,其中金矿山8家,都在焦家成矿带和三山岛金矿成矿带上。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莱州采矿业相关企业达602家,其中,三山岛金矿是中国100家最大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之一。
淘金小镇
“记得在我小时候,三山岛还是一个挺落后的小渔村,村子里人口不多,基本上都是渔民,后来听说这里有金矿,来挖矿的外地人也越来越多。”今年53岁的三山岛人王光良回忆,金矿项目引来了相关企业的落户,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从业人员,人变多了以后,周边服务设施也跟着增加,久而久之,便衍生出了一个个配套产业。
“现在整个三山岛一带的常住居民中,省外人员能达到七成左右。”王光良介绍,三山岛的主要产业为水产养殖和金矿开采,不同于有船的当地人,这些外来人员基本都是为金矿而来,包含企业的正式职工、矿上的临时工人以及为此来谋生的商人等等。
三山岛镇
“我的老家在湖北,爸爸妈妈都是山东黄金的正式职工,爷爷奶奶现在也跟着我们一起居住。”在山东黄金职工家属小区“金矿小区”内,刚刚放学的三年级小学生张赫洋正和两位小伙伴嬉戏玩耍,三个小孩分别来自湖北、四川和三山岛。据张赫洋介绍,自己就读的三山岛小学,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来自外省,但到他们这一代,已经基本没有了“外地人”和“当地人”的概念区别,“我们都是上同一家幼儿园,念同一所小学,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也在同一座矿上工作。”
金矿小区
出金矿小区一路向西,便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小镇的包容。企业、学校、医院、银行、超市、宾馆……各大生活要素都能在一条主干道上配齐。操着东北口音的门卫保安、来自江南小镇的街边商贩,“大杂烩”般的籍贯、乡音更是构成了这座胶东小镇独特的风景线。
“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淘金小镇’。”王光良感慨,农民出身的他打了半辈子零工,如今也能凭借越来越多的临时就业岗位月入过万,“镇上什么活都有,只要你不懒,就总会有钱赚。”
虽有金矿但“不唯金”
“黄金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祖祖辈辈不可能都下井挖矿,坐吃山空了,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三山岛居民孙永胜说,即便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依然懂得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的道理。
去年夏天,在家人的支持下,孙永胜和儿子正式告别“淘金人”的身份,在三山岛镇上开了一家饭馆。孙永胜告诉记者,原本在金矿上挣得是辛苦钱,按照工作量计算,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7千元到1万元之间,但在井下作业终归是比较危险。
西岭村北部正在作业的矿井
“镇上这些年逐渐有了人气,我和儿子就商量着开一家餐馆。”孙永胜表示,矿工出身的他足够了解工人群体,他的餐厅主打的就是量大实惠,很多工友都将他的餐厅视为“指定聚餐餐厅”。“儿子一直觉得开餐馆不仅味道要经得住考验,服务也要跟上,所以生意一直还算红火,收入也比在矿上时翻了一番。”
同样在谋求转变的还有刘学文。刘学文的祖辈生活在距离三山岛6公里的北部沿海地区,初中毕业后,他曾经跟随父亲下井作业,“但开采金矿总归不是长久之道,时间长了也会挖没了。”既然金矿是不可再生的,但水产养殖却是可以生生不息的,于是,刘学文开始承包海域、学习先进的扇贝自然苗采集技术和人工育苗技术,如今的他已是当地扇贝养殖大户,年收入能轻松破百万。
虽有黄金,但不唯金。在更高的城市维度,一场产业转型早已拉开帷幕。近年来,莱州积极推动黄金、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石材、文化旅游、海洋经济6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港口、新城市“四新”经济新增长极,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莱州正在作业的某矿井
同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招远则通过打造淘金小镇、黄金博物馆着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黄金产业升级。今年五一期间,凭借“徒手抓黄金”,招远在社交媒体火出了圈,有关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招远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坐拥金山,更要传播黄金文化。如今的招远依托历史文化、黄金资源、地域风情构建起极具烟火气息的特色文旅产业,吸引众多旅客前往体验,也成为山东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
西岭村北部正在作业的矿井
曾经凭借大自然的馈赠,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如今,“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日子已经不再适用,“不躺平”的当地人正在努力蹚出另一条升级之路。
- 半岛叨叨|年轻人新潮流?“钟点房洗衣”模式火了,青岛不少酒店有此服务
- 半岛V视 | 40年前首赴南极考察建站,如今再聚首
- 半岛V视 | 道德榜样在行动:公交司机走进校园,送去安全消防知识
- 半岛涂图丨天冷了,这秋裤到底啥时候穿?
- 半岛叨叨丨羽绒服“涨”声一片,竟与“二师兄”有关?
- 半岛观察丨中日历史交手数据:国足7胜8平16负!今晚,我们能迎来胜利吗?
- 半岛V视|AI“知冷知热”!青岛供热季开启,探访供热“最强大脑”
- 半岛观察丨电影流量转变产业留量!打造“路演之城”,青岛影市锋芒毕“路”
- 金正恩:美韩等势力进行反朝军事对抗,欲升级半岛紧张局势
- 金正恩:美韩等势力进行反朝军事对抗 欲升级半岛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