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周厚健:优化智能交通项目采购规则 支撑交通强国战略落地

2020-05-22 22:2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48396) 扫描到手机

大众报业·半岛特派记者 李晓哲 肖玲玲

作为恢复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新基建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出“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建议优化智能交通项目采购规则,“‘新基建’战略意义重大,但必须预防‘重价格、轻技术’的采购导向。”

智能交通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2019年9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系统,领跑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明确发展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技术,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但近几年,各地智能交通采购数据显示,行业中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出现不断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排在前十名的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市场规模仅占总规模的25.24%,相比2018年的32%下降明显,一些没有技术、也不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市场份额反而在不断增加。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智能交通项目政府采购规则中存在明显的“重价格、轻技术”的问题,甚至“只看价格,不看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周厚健忧心,在这种采购规则导向下,一方面项目建设质量难以保障,影响当期和以后一段时期内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更打击、伤害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中国的智能交通将难以在世界产业技术之林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企业如果被引导到靠低端、低价去竞争,而不重技术提升,难以真正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战略目标。”周厚健建议,优化我国智能交通项目采购规则,对技术领先的产品,各级政府部门在招标时,在价格方面应有一定程度的忍受力,或者说不将价格作为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营造一个在合理价格中标基础上、注重技术创新为基本导向的政府采购环境,引导行业企业保障研发投入,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促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有效实施。

□新闻延伸

智能交通在青岛应用,被评为“治堵最典范城市”

大众报业·半岛记者 尹彦鑫

智能交通重塑“人、车、路”,在青岛各大路口安装的一个个智能交通设施,成为老百姓安全的“守护神”。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车辆剧增,人、车、路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收集数据运用数据一直是交警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方法,过去靠人工的方式数据收集不全面、数据迟滞较高,因此导致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如今随着我们引进智能交通,有了技术的支撑,我们数据的收集和运用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如今从交通源入手分析,从时间、轨迹等多个维度,像绣花一样仔细准确控制车流。”青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指挥中心主任阎冰表示,交通控制是一盘棋,如何下好有很大的学问,每个工作环节都有一定的标准流程,这样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才高。

信号灯根据路况实施调控,这背后是智能交通根据大数据在发挥作用。阎冰表示,正是借助于这些智能指挥系统,交警才能发布实时路况,引导广大市民合理规划出行线路,避开拥堵路段。

2013年以来,青岛市在地面、高空建设了数千台高清数字监控摄像机,覆盖了市内68条主干道、102条次干道、75条关键支路以及11条高速公路、38条国省道,并为每个高清数字监控摄像机配备了超声波、线圈等交通流检测设备,让系统实现了各类交通事故、拥堵等警情的自动发现、弹窗报警,系统对交通事故、拥堵等警情发现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019年1月份,高德地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阿里云等单位共同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从全国主要城市近四年的拥堵趋势来看,青岛拥堵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青岛四年的拥堵趋势来看,近四年来交通持续改善。因为“逐年进步”,青岛被评为“治堵最典范城市”。

在青岛应用的智能交通系统取得了众多荣誉,“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荣获国际智能交通科研与应用水平最高荣誉奖项-“IEEE国际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应用奖”,获得了山东公安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