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概念股大起底 ②丨演员的诞生:未名医药“现形记”

2021-04-08 23:3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534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白菊

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疫苗概念股”受市场热捧,未名医药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股价飙升了,疫苗却不见影,未名医药正是靠着蹭新冠疫苗热度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新冠疫苗的热度蹭到了,但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业绩持续低迷,连续收到深交所问询函,股东股权轮候冻结……一片喧哗中,命途多舛的未名医药正在“渡劫”。

30天内收到4份关注函

3月24日,未名医药发布了今年首个关于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长达9页的公告里回答了“用于抵债的资产权是否存在争议”等4个问题,这一回复似乎“轻车熟路”,因为一年之前,未名医药就因为这一问题被投资者举报。

此次问询函表示,收到投资者投诉,未名医药控股股东前期以资产抵偿资金占用款项所涉及的四项药品技术未履行相关资产权属人审议程序,相关资产权属存在争议,存在损害资产权属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也许来自深交所的“慰问”对于未名医药来说并不陌生,毕竟过去一年,未名医药董事会都在忙着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曾在30天内回复了4份问询函。

实际上,深交所的一系列问询函只是未名医药身处困境的冰山一角。

去年6月,未名医药还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公开谴责,“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信息披露不准确”等“三宗罪”直接把未名医药送到跌停板。

随后,投资人等来了一封“来自九年后”的致歉信,在未名医药发布的受到深交所公开谴责及致歉的公告里,落款日期赫然写着“2029年6月4日”。

未名医药所面临的信用危机也不仅限于疫苗风波,欠薪、债务逾期、诉讼接踵而来,其控股股东涉及多起经济纠纷诉讼案件,所持上市公司股权被轮候冻结。董事长潘爱华多次被限制高消费,集团及数家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去年10月,未名医药发布公告更换审计机构,原本的审计机构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已连续三年对未名医药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蹭热度,股价飞上天

去年2月初,未名医药多次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表示,“参股公司北京科兴生物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

4月12日,未名医药在“互动易”上对投资者称,公司参股公司北京科兴正在开展新冠疫苗的研制工作。彼时,市场对新冠疫苗关概念股有着极高的热情。当时,国内已经有四个团队的新冠疫苗获准临床试验,科兴中维作为疫苗疫苗研制方成功入围,成为了未名医药蹭疫苗热度的“底气”。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连放出的“烟雾弹”让未名医药的股价持续飙升。4月17日开始,未名医药连续4日触及涨停板,去年上半年,未名医药股价涨幅达294%。

4月22日,未名医药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新冠疫苗研发单位为北京科兴旗下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与科兴中维并无股权关系。

5月12日、5月17日,未名医药接连发布公告澄清,称“新冠疫苗的研制单位为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与公司无股权关系”。

6月22日晚间,山东证监局对未名医药出具警示函,称多项信披违规,包括未名医药与科兴中维的具体关系。

这一系列“戏精”般的操作让投资者云里雾里,未名医药似乎与北京科兴“沾亲带故”,这千丝万缕般的关系十分朦胧和暧昧。

更为复杂的,是科兴控股和未名医药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科兴中维是北京科兴旗下公司,未名医药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然而2017年7月开始,未名医药以审计要求向北京科兴提出配合提供相关财务数据和资料,尹卫东实际控制的科兴生物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财务数据,也因此导致未名医药年报披露持续延期。

目前,未名医药董事长潘爱华与尹卫东之间的科兴控股私有化争夺战尚未平息。

低迷的业绩

尽管2020年年报迟迟未出,但从其业绩预告来看,未名医药去年的成绩单也并不光彩。

1月28日,未名医药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9,976.23 万元–19,951.46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7.39% - 414.77%,扣非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463.29% - 826.54%,其营业收入也大打折扣。去年,未名医药基本每股盈利0.0961 元,今年每股亏损0.1512 元–0.3024 元。

未名医药公告中解释称,去年生产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公司上下游企业复工缓慢,加之疫情影响导致各级医疗终端门诊量减少,处方药终端总体需求下降,同时受医药改革等宏观政策、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叠加,主营业务收入较上期有明显减少。

去年上半年,尽管在疫苗概念股的炒作下获得了连续走高的股价,但反映到业绩上,未名医药依然疲态尽显。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未名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下滑54.62%;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459.98%。

拉长时间线来看,未名医药的亏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2015年,未名医药借壳登陆资本市场,由原淄博万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未名医药。

经历了两年的稳步增长后,自2017年起,未名医药陷入业绩下滑的亏损魔咒。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12.65亿元下滑至2017年的11.62亿元;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01%。

2018年,未名医药营收6.65亿元,同比下滑42.83%,净利润亏损达1.04亿元,同比下滑124.66%。2019年,未名医药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6338万元,去除其中4378万元的投资收益,其扣非净利润仅为2466万元。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公司业绩再度陷入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