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去世,北京人艺编剧梁秉堃追忆好友

2018-09-16 22:45 半岛网-半岛+阅读 (162322) 扫描到手机

朱旭

梁秉堃

□半岛记者 黄靖斐

9月15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因病去世,享年88岁。他是迈入暮年的末代皇帝,是名震天桥的武生泰斗,是老北京里小巷名流……在话剧舞台和诸多影视作品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形象,给大家留下鲜活的记忆。他曾三度谢幕,又三度登台,舞台对他来说,有着扯不断的情结。9月16日,北京人艺的资深编剧梁秉堃接受了半岛记者的电话采访,作为几十年的好友、同事,回忆起往昔相处的画面,梁秉堃非常动情,“他继承了人艺的传统,一般人不敢这么说,但对他来说,这句话评价比较准。”2007年,朱旭还曾来青参加凤凰电影节颁奖礼,并获终身成就奖。

生性豁达

没住院时还跟朋友开玩笑

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老艺术家朱旭扮演过《女店员》中的卫默香,《悭吝人》中的雅克,《三块钱国币》中的杨长雄,《红白喜事》中的三叔,《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甲子园》中的姚半仙等角色。影视作品《变脸》《洗澡》《刮痧》《我们天上见》《末代皇帝》《似水年华》等也都有他的身影。

梁秉堃1954年进入人艺,与朱旭相识数十年。听闻朱旭去世的消息,梁秉堃用“一时间无语凝噎”来形容,“那些往昔画面,都在我眼前一一重现”。梁秉堃说,朱旭其实一直身体比较好,但是他夫人宋凤仪2015年去世,对他打击特别大,“这人是一很走心的人,大家都知道,夫人一走,生活没着没落。再加上两个孩子,生理上也有问题,也是他的心病。”他没住院时梁秉堃还见过,“他都是开玩笑说,好着呢!没问题,他不会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也不愿意给人带来麻烦。”

台下口吃

台上一口气说1800字台词

很多业内人士都会把好的表演说成“祖师爷赏饭”,但梁秉堃说,“朱旭有缺点,他口吃,甚至还因为口吃给领导打报告,申请搞灯光,不干演员。但他很用心也很用功。”在北京人艺的《人艺之友》报里有许多演员的漫画,朱旭那幅漫画下题诗头两句就是“台上口悬河,台下结巴磕”。但他曾在名剧《哗变》里一口气“干说”1800个字的长篇台词。“他说得舒缓清晰,节奏有张有弛,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他演戏,完全不会让人听出来口吃。”

自从北京人艺1952年建院开始,朱旭就是剧院里演戏的演员,认真演了一辈子好戏。梁秉堃透露,“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继承了北京人艺的传统’。一般人不敢这么说,这话说得比较准”。在梁秉堃看来,北京人艺对朱旭的培养是具体的,“剧院的传统,笼统地说是现实主义,具体地说则是从生活出发。朱旭的表演有生活依据,和现在很多演员作秀的表演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人很幽默

一句台词把事想透说透

朱旭对人物的处理都是幽默的,梁秉堃认为,他性格上的最大特征也是幽默,“这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只有对人生有深刻认识的人才能幽默。就像他在《红白喜事》里演的‘三叔’,演得生动极了”。梁秉堃回忆,以前在排练《红白喜事》的过程时,剧本结束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结尾的台词,导演林兆华就让演员们给出出主意,朱旭慢悠悠来了一句:“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咱娘咽气咧!”导演挥着手马上拍板,结尾就用这一句。“这部剧是以喜剧的方式给封建思想意识敲响丧钟的,这句台词想得深、说得俏,有着深刻的内涵,又很幽默”。他对这部作品的思想吃得很透,作为剧作者,梁秉堃说自己都很难想到这么绝妙的台词。“让人容易记住,又让人不忍忘掉,朱旭一下就把事想透说透了,这也继承了老舍、曹禺的表演主张”。

跟北京人艺很多老艺术家一样,朱旭在影视作品中属于大器晚成型的“老来红”,电影《变脸》、《洗澡》中,他的角色处处闪光。梁秉堃认为,“他太懂戏了,塑造人物绝对不是流于表面。至于做什么动作穿什么衣服,其实都是表面。”

斯人已逝

表演财富需要新一代继承

朱旭又是比较倔的一个人,“他不会轻易改变,看准的事情就会坚决去做,抓住角色的特征是不会撒手的。”大家都知道,朱旭特别想演《茶馆》中的“王利发”,那是著名艺术家于是之的角色。梁秉堃透露,朱旭特别佩服于是之,“他们两人表演的路子是一致的,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即便没有演,他也会把所有的台词都背下来。”

朱旭爱喝酒在北京人艺是出了名的,他的酒友有英若诚、于是之、吕齐等人。他认真活了一辈子,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打牌唱戏,拉胡琴、糊风筝……他可以给孩子们亲手做鸟笼子,也可以闷在屋里一个人给小鱼接生;他亲手做的风筝曾经参加北京风筝协会的展览。在北京人艺,大家都叫朱旭“老爷子”,梁秉堃说,“他走了,北京人艺还会一直想着他。他有一套表演理论,希望能有人系统整理,他留下的表演财富需要新的演员继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