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775万吨!全国生鲜肉三成来自山东
8月10日下午,记者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全省有各类屠宰企业898家,其中,生猪屠宰企业310家、家禽屠宰企业405家、牛羊屠宰企业139家、其他44家。全省屠宰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2200亿元,年产生鲜肉达到1775万吨,占到全国的30%。特别是禽肉,占到全国的47%。山东生产的生鲜肉有一半以上销往苏浙沪等长三角地区。从山东屠宰企业分布看,区域化集中的特征比较明显,临沂、潍坊、聊城、滨州、德州、菏泽六市,屠宰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5.4%、15.6%、11.8%、9.6%、7.1%、6.8%,总占比达到76.3%。
“畜禽屠宰加工,前端引领养殖场户,后端关联广大消费者,在畜牧产业发展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省畜牧局局长于永德介绍,我省坚持“化风险、强支撑、保安全”协调联动,聚力聚焦行业清理、规范、提升,全面推进畜禽屠宰按标生产、质量追溯、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畜牧强省、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规范——山东畜禽屠宰企业,过去一直处于数量多、分布散的状况,整体规模偏小,效益水平和安全水平都亟需提升。针对这种情况,2019年12月,省政府出台《山东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将猪牛羊禽等8个畜种纳入规范管理的范围;随后,省畜牧局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指导全省畜禽屠宰行业向“压数量、提规模、优结构”方向转变。经过清理规范,到2022年底,全省生猪屠宰企业比2017年减少52.6%,屠宰点减少78.3%,小散乱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强管理——组织开展全省畜禽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到2022年底,全省省级以上畜禽屠宰标准化企业已达127家,占全省屠宰企业数量的七分之一;积极开展健康肉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培育27家集养殖、屠宰、配送、营销于一体的健康肉试验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对屠宰企业实行差异化分级管理,去年确定A 级畜禽屠宰企业199家、B级畜禽屠宰企业397家、C级畜禽屠宰企业117家,B级以上优良企业占比72.85%。
化风险——省畜牧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指导各地制定落实牛羊屠宰设置规划,实行相对集中屠宰,强化监督管理。同时,在冠县等4个县探索实施“集中屠宰、质量追溯、冷链配送、品牌经营”模式,为规范牛羊集中屠宰探索了新路。另外,我省还相继开展了两次牛羊屠宰专项整治行动,畜牧兽医、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累计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8万余人次,清理关闭不合格牛羊家禽屠宰点(户)432家。
保质量——2020年4月以来,我省陆续将猪、牛、羊、禽、兔、驴等主要畜禽品种纳入质量追溯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电子出证。经两年多的推广,目前已实现畜禽屠宰企业全覆盖。同时,在肉品品质检验电子合格证上都附加了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就可以查询产品名称、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这相当于给畜禽产品设置了“身份证”,通过一张电子合格证,串联了产运销链条,构建起“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截至6月底,全省畜禽屠宰企业开具肉品品质检验电子合格证7411.93万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建立全省畜禽屠宰数字化平台,有效提升了监管服务的及时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建平台——两年多来,部省市县四级联动、密切协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展示中心、标准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功能服务平台,打造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的优质载体。同时,标准创新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正在牵头制定家禽屠宰ISO国际标准、开展全产业链健康肉试验示范基地培育等重点工作,积极争取肉类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同时,中心围绕标准创新、验证推广、人才引育、展示展销“四大平台”,加快推动数字化赋能,着力培育企业品牌,全力推动健康肉按标生产,让按照标准化管理生产出的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健康肉高品质的“福利”。坚持通过“国字号”平台打造和产销对接模式推广,推动山东健康肉优质优价、优质多销,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畜禽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国家级“标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