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区:“海陆空铁”联动,“中国制造”“上合好物”畅达全球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姜方梅
日前,一列满载汽车零件、机械配件等产品,货值约1700万元的中欧班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满载着“中国制造”的中欧班列一路风笛嘹亮,是上合示范区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物流畅达、贸易通达的缩影。当前,上合示范区积极发挥公共产品属性,深入挖掘跨境运输潜力,放大“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加快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构建畅连畅达的物流格局。
“钢铁驼队”跑出“加速度”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钢铁驼队”连贯东西,跨越山海,撑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动脉”。作为全国大型枢纽性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内,集装箱吊机机臂起起落落、一辆辆拖车往来频繁……从白天到深夜,货物在这里不间断流动。
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常态化开行31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构建起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2023年,上合示范区开行中欧班列863列,同比增长11.4%。开行至越南同奈的国际班列线路,开通山东中欧班列“中俄快线”等特色产品,设立山东中欧班列首个海外集结中心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集结中心,不断提升中欧班列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
通过中欧班列(齐鲁号)出口货物的种类,也从最初的服装鞋帽等传统商品,逐步发展到电子器械、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商品品类近千种。中欧班列向上合组织国家出口“中国制造”的同时,也通过回程班列运载回大量木材、纸浆、麦麸颗粒等原材料,形成成熟的“双向运营模式”。
跨境运输潜力加速释放
作为中欧通道的一部分,跨里海国际走廊串联起中欧间更多国家,为跨境运输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建立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南线运输通道,采用“国际铁路+水运”的多式联运方式,常态化开行至阿塞拜疆巴库、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土耳其伊兹米特的定班专线。
在上合组织国家跨境运输潜力推介会上,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等10家跨里海通道沿线港口、场站、园区、企业共同发起《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合作提议》,将在基础设施建设、货物运输效率等领域开展纵深合作,进一步促进互联互通。这也意味着,在上合示范区公共产品作用下,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及相关沿线国家的运输潜力再度释放,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进一步成型。
“这一提议的发起,将为国际物流合作带来新机遇。”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副秘书长萨伍特·西恩巴耶夫表示,通过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能够密切山东港口与格鲁吉亚波季港等港口的合作往来,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四港联动”畅通“双循环”
货畅其流通四海。物流大通道建设是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往来的重要支撑。当前,上合示范区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为主阵地,加快上合国际枢纽港建设,获联合国批准国际港口代码“CNJZH”,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越来越多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商品在此实现互联互通,打开贸易新格局。
在海运方面,开通42条面向上合组织国家海运航线。通过“胶黄小运转”集疏运循环班列,实现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与青岛前湾港无缝对接,创新打造“前港后站、一体运作”海铁联运服务模式。
在航空运输方面,不断优化至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布局,2023年以来,新增3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开通青岛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客运航线,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第四运输通道”也在不断畅通。TIR国际公路运输通道“中俄专线”实现常态化运行,货物通过TIR系统申报后全程不换车、不倒装,大幅降低物流时间和成本,与海运、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形成互补,进一步满足企业对国际运输方式多样化需求。
为放大开放通道作用,上合示范区还积极链接国内其他开放门户资源,常态化开行“鲁疆班列”,加强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合作,落地上合示范区新疆分园、上合—喀什国际枢纽港、上合国际物流产业园(同江)等共联共建项目,形成发展合力从而提高资源链接能力、配置能力、服务能力。
展望未来,上合示范区“四港联动”的发展能级还将持续跃升。“我们将聚焦外贸企业需求,进一步优化‘海陆空铁’一体化国际物流服务网络,统筹多式联运服务功能,着力构建对外开放大枢纽、大通道、大网络,加速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