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产教融合实践 搭建“校+地+企”平台——青岛聚焦“新质人才”战略引领港航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举行产教融合实践 搭建“校+地+企”平台 ——青岛聚焦“新质人才”战略引领港航高质量发展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王燕 崔宁
近日,由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承办的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产教融合专业实践活动开班仪式在青顺利举行,上海海事大学选拔出40余名优秀研究生来青参加实训活动。4月23日,市运输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参观前湾工作船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基地,并与自贸区的港航企业进行交流学习。
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关键时期,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航运人才队伍。人才是青岛港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也是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之本、发展之要、跨越之基。
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市运输中心将把人才工作摆在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深入实施“新质人才”战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搭建“学校+地方+企业”平台,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与港航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为港航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扎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活动
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促进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变革。这其中,作为创造者和使用者,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
近年来,市运输中心以“港航灯塔”品牌为引领,聚焦“新质人才”战略,通过搭建校、地、企三方人才交流的平台,不断培养、引进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队伍,为青岛港航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助推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运输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希望研究生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也感谢上海海事大学在青岛港航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努力。2023年上海海事大学来青就业的学生数量是2022年的两倍多,希望上海海事大学能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强化资源投入,扎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青岛港航事业贡献人力力量。
持续优化完善人才合作创新体系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培养则需通过高水平的教育发展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形成高水平动态的良性循环体系。
目前,青岛市一流高校开设港航产业相关的专业较少,师资整体力量较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略显不足,保持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多样性、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水平是推动青岛港航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对此,市运输中心致力于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港航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学研相结合、政府起引导作用的人才合作创新体系,实现港航人才的复合型、国际化、专业化,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又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就在前不久,市运输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举办港航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省根基,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港航人才专业化水平,以支撑港航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上海海事大学的产教融合实训活动是市运输中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强青”的高精尖人才引进和发展战略,进一步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育人作用,促进港航人才培养供给和行业需求结构要素融合的又一举措。
助推航运人才与产业双向赋能
技能大赛搭平台,能工巧匠显身手。劳动竞赛更是“新质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2023年,青岛市举办首个海运行业市级综合比武竞赛,项目多、规格高、规模大、组织细、评分严,充分发挥市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在比中学,在赛中练,促进港航产业工人在千帆竞技、百舸争流的时代洪流中展现卓越风采。通过竞技,掀起比业务、学技能、争先进的热潮,不断提升海员专业技能,积极营造了“培养人才、发掘人才、激励人才”的浓厚氛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青岛海运行业市级综合比武竞赛将持续举办,市运输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竞赛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升级海运行业比武竞赛平台,持续增强劳动竞赛的“含金量”,努力建设一支适合海运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实干型的劳动者大军。
市运输中心港航处负责人说:“以‘港航灯塔’品牌引领,通过组织一系列的产教融合专业实践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组织海运行业专业技能比武等形式,全维度打造航运人才加速集聚、产业能级加速提升的良好生态,助推航运人才与产业的双向赋能。”
志在万里征帆远,勇攀高峰建新功。下一步,市运输中心将高站位、高标准推进人才工作,培育和发展港航产业新质生产力、塑造国际航运中心竞争新优势,以“新质人才”战略优先发展支撑引领青岛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